新生儿转运的护理研究进展

2015-03-24 08:19朱晓婷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23期
关键词:转运新生儿护理

朱晓婷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上海 201204)



新生儿转运的护理研究进展

朱晓婷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201204)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新生儿转运的现状,归纳新生儿转运中的护理方法及措施,以便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减少新生儿的不良结局。

【关键词】新生儿;转运;护理

新生儿转运系指将新生儿转运至高一级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做进一步监护诊断和治疗。成功的转运不仅能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而且可以为新生儿接受进一步的治疗奠定基础,从而减少新生儿的不良结局,改善其预后[2]。而有效的护理是保证新生儿转运成功的关键,因此,本文就新生儿转运护理进展综述如下,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

1. 新生儿转运

1.1 定义

新生儿转运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3]。危重新生儿转运包括主动转运方式及被动转运方式,也可分为双程转运及单程转运,前者系三级医院NICU到基层医院去接患儿,后者系患儿由当地医院或家长转送[4]。

1.2 转运对象

危重新生儿是转运的重点对象,危重新生儿是已出现或可能出现危重症、生命体征不稳定等现象,急需特殊监护而患儿,包括了母亲异常和本身异常的新生患儿[4]。转运对象指在重度窒息复苏治疗后仍然需要继续气管加压给氧或发生并发症者,出生时体质量低于1.5kg或孕周不超过32周的早产儿,呼吸困难、发绀在经常规氧疗后仍难缓解者,需行机械通气及辅助呼吸者,难以确诊的危重儿,其他如先心病、溶血症、重症感染等严重疾病者[5]。

2. 新生儿转运系统

2.1 转运系统

危重新生儿转运时不能让普通急诊科医师随性,而应选择专科医护工作者,且需完善准备所需抢救设备。新生儿科专职医师和护士成立起转运小组,同时在县、区和乡等基层医疗机构推广普及窒息新法复苏术,将NICU技术有效辐射到所有区域内;提倡条件较好的医院产儿科想合作,由儿科医师参与新生儿窒息复苏术中,有效提高NICU内工作人员技术。

2.2 转运系统发展

1900年美国Lying-In 医院率先报道了可移动温箱转运病危早产儿,50年后成立新生儿转运系统。我国在20世纪晚期随着国内NICU的建立,新生儿转运才开始起动。新生儿转运作为一个连续的监护治疗的过程,相当于一个流动的NICU[4]。Kumar PP等研究证明,生化紊乱和体温异常在自行转运的婴儿中更加常见,而接受专业新生儿转运服务的婴儿的生存率能够得到改善,生存率在专业转运和非专业转运两组中分别为 96. 2% 和89%。

3. 新生儿转运的护理

3.1 注意保温

3.1.1 调节环境温度 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易散热。在转运中所有新生儿均需注意环境温度,根据季节调节车内温度(26~28℃),维持患儿体温约37℃,避免体温过低导致并发症,以提高早产儿存活率[7]。

3.1.2 加被保暖或热水袋保暖 颅内出血的患儿可加被保暖,在没有转运暖箱的情况下,转运前体温正常,若体温下降可以加被保暖或热水袋保暖。万玲燕研究的2006-2010年153例转运中护车内温度在26 ~28℃,早产儿6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18例,其中6 例出现体温下降,及时采取加被保暖或热水袋保暖,未出现体温不升等不良后果,表明加被保暖或热水袋保暖可以在转运中保持体温的正常[8]。

3.1.3 转运暖箱保暖 大部分为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若保暖不够,易受外界刺激出现呼吸暂停。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硬肿症,体温不升以及需要裸露身体观察病情和进行医疗急救操作的高危儿需要暖箱保暖。根据患儿体重设定不同暖箱温度: <1000g 36 ~ 35℃,1000 ~1500g 35~34℃,1501~ 2500g 34 ~ 33℃,>2500g 32 ~33℃[9]。

3.2 呼吸道管理

3.2.1 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 注意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频率、节律、血氧饱和度以及气管插管是否牢固或阻塞等。当气道分泌物多时,应及时吸痰处理;呕吐频繁时可留置胃管以防止呕吐物阻塞气道[1]。

3.2.2.1 氧疗方式的选择 建立通畅的呼吸通道并保证充分氧供给是病情稳定的关键。可根据患儿呼吸情况及血氧饱和度监测的变化来选择氧疗方式,可选择箱氧、鼻导管吸氧、头罩给氧、持续气道正压呼吸等方式。

3.2.2.2 氧气的湿度、温度 如若出现缺氧、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症状,给予箱氧、鼻导管吸氧、面罩给氧可以维持稳定的血氧饱和度,应持续给予低流量吸氧,确保吸入氧气的湿度、温度,同时对面色变化及反应给予仔细观察。刘启菊[10]研究的897例转运患儿,于转运过程中氧气湿化瓶不加水湿化,转运时间3h内,转运成功率95.2%,表明吸氧时可不加水湿化,如转运路程控制在3h内,短时间的干燥氧气对气道的影响不大。

3.2.2.3 吸氧试验 有些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吸氧可引起动脉导管关闭而致患儿死亡,所以转运前需进行吸氧试验。根据吸氧试验结果合理氧疗。

3.2.3 呼吸机管理

>3.2.3.1 无创呼吸机管理 新生儿无创呼吸机是利用鼻罩、口鼻罩的无创方式提供新生儿一定压力的气体,改善新生儿呼吸,减少新生儿肺部做功,便于新生儿肺功能完善。适用于患有I型及II型呼吸窘迫综合症、循环性低氧血症;新生儿呼吸暂停及窒息的患儿;急性病如肺炎,肺水肿,肺出血,休克,心衰;慢性肺病加重等。

3.2.3.2 车载式呼吸机管理 严重新生儿窒息,严重NRDS,胎粪吸入综合征,早产儿合并肺透明膜病,重症肺炎者需行气管插管。呼吸完全停止,出现反复呼吸暂停,严重呼吸困难,呼吸节律不整,药物治疗无效者需行气管插管。严重高碳酸血症,严重低氧血症,在无创性持续正压通气(CPAP)下,血氧饱和度不能维持者需行气管插管。

3.2.3.3 并发症管理 新生儿呼吸机的并发症有很多,其中呼吸机相关的感染率及气漏发生率逐年下降。毛劲等[11]研究2011至2012年119例转运,119例危重新生儿均具备需气管插管进行辅助通气的指证。A组采用自动充气式复苏囊,2011年6月1日至2011年11月30日52例设为A组;B组采用车载急救转运呼吸机,2011年12月1日至2012年5月31日67例设为B组。A组成功率96.15%,B组成功率94.03%,P>0.05。回到医院后立即行胸片检查,A组气漏发生率13.46%,B组2.98%,P<0.05,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表明转运过程中应用车载急救转运呼吸机发生气胸等并发症的几率降低。分析转运效果有差别的原因是在危重新生儿转运过程中因简便,经济,实用已广泛使用。

(五)在资金扶持方面 牛羊保险政策有待商榷,在不暴发重大动物疫病的情况下,对于牛而言,生病或者其他意外死亡几率很小,因此与其每年投入成百上千万的资金在牛的保险方面,不如利用这些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3.2.4 T-组合复苏器管理

T-组合复苏器是能够根据需要准确地调节压力,保持恒定的呼气末正压。梁世鹏[12]通过研究2010-2013年NICU 接诊567例转运中,需行气管插管呼吸支持的107例随机分组,干预组53例患儿,对照组54例患儿。比较入院时的桡动脉血气分析 pH、PO2、PCO2、X 线胸片变化及呼吸机应用时间,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危重新生儿在转运中应用 T-组合复苏器较自动充气式复苏气囊有明显优势。与T-组合复苏器比较,复苏囊正压通气不能有效地产生呼吸末正压,不利于肺部扩张,无法有效地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及肺出血等疾病。另外在颠簸的救护车上容易脱管,插管上下移动容易导致气道损伤。

3.3 保持静脉管路通畅

转运途中确保静脉输液通畅,以便急救用药。建立静脉通道,可以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低血糖,维持循环的稳定,镇静、降低颅内压。黎金莲等[13]研究125例转运中建立静脉通道75例(占60%),保证了血糖的正常及循环的稳定,提高了转运的质量。

3.4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注意并发症

3.4.1 监测血氧

低氧血症可引起机体组织缺氧,多脏器功能损害,特别是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损害,尤其是早产儿肺,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易发生呼吸不规则、呼吸浅慢或呼吸暂停[2]。转运中通过血氧饱和度探头监测经皮血氧,胎龄<34~36周早产儿易发生呼吸暂停,也需密切观察患儿呼吸情况。

3.4.2 监测血糖

危重新生儿极易出现血糖偏高或偏低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均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智能落后[6]。诊断标准:不论胎龄和日龄,低于2.2 mmol/L诊断为低血糖,而低于2.6 mmol/L为界限值;高血糖: 全血血糖高于7 mmol/L为高血糖[7]。转运中观察监护仪上显示的各项指标变化及用微量血糖仪监测血糖,同时观察患儿有无嗜睡、哭声异常、颤抖、甚至惊厥等症状。由于禁食或进食过少及疾病因素,转运途中可能会出现低血糖,需及时对症处理。纠正血糖异常时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禁止骤停输液。首先控制输入糖浓度≤5% ,降低葡萄糖输入速度应遵从每4-6小时下降2 mg/kg/min,并对血糖浓度予以监测。转运中血糖异常发生率很高,监测和处理有助于降低新生儿血糖异常的发生率,及早维持患儿血糖在正常范围内,避免脑损伤的发生。在转运中监测并及时处理后,入院后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减低[8]。

3.4.3 监测心率

新生儿易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心率是监测呼吸及循环是否正常的重要临床指证,转运中经常通过脉搏监测心率,也可以通过心导连监测心率[9]。张伍祥。[10-14]研究的2000-2008NICU中52例心衰患儿中,其中心动过速占78.85%;还有心率>160次/分,呼吸>60次/分,占23.08%。

3.4.4 监测血压

新生儿的心脏容量小、每次排血量少,故血压偏低。新生儿娩出后环境变化,心血管调节需要调整以适应外界生活。转运途中因汽车颠簸、车速较快可致患儿血压波动而发生低血压。因此转运中应经血压袖带观察无创血压变化,每0.5-1h 自动测血压1次。

4. 小结

新生儿转运系统的建立和完善能有效降低危重新生儿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转运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护理人员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操作,更需要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心;转运过程中需要细致、耐心观察病情,以抓住最佳治疗机会。危重新生儿在转运各个环节中只有得到了相当于NICU的医疗护理,才能保证转运中的安全,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同时减少新生儿的不良结局,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曲凯.危重新生儿转运方式和护理体会.中国临床研究,2014,27(2):239-240.

[2]张花,吴静.新生儿转运的护理体会.临床合理用药,2011,4(12):70.

[3]孔祥永,封志纯.中国新生儿转运指南2013解读.发育医学电子杂志,2013,1(2):70.

[4]张爱梅.区域性危重新生儿转运的进展.医学综述,2010,16(13):4998-2001.

[5]张丹靖.危重新生儿转运安全护理管理.护理科学杂志,2011,26(5):44-46.

[6]Kumar PP,Kumar CD,Venkatlakshmi A.Long distance neonatal transport-the need of the hour.Indian Pediatr,2009,45(11):920-922.

[7]King BR,King TM,Foster RL,et al.Pediatric and neonatal transport teams with and without a physician: A comparison of outcomesand interventions[J〗.Pediatr Emerg Care,2007,23(2):77-82.

[8]万玲燕,潘丽慧,等.危重新生儿转运的护理.护理与康复,2011,10(4):332-333.

[9]王三南.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对新生儿病死率的影响.中国医药指南,2010,8(32):271-273.

[10]刘启菊.危重新生儿转运过程中的急救护理.医药卫生,2013,29(11):1334-1335.

[11]毛劲,慕燕,等.车载急救转运呼吸机在危重新生儿转运中的应用探讨.中国医药指南,2013,2,11,5:237-238.

[12]梁世鹏.T_型复苏器在危重新生儿转运中的应用.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4,16(2):87-88.

[13]黎金莲,梁静等.新生儿转运系统在危重新生儿转运中的应用.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2):2184-2186.

[14]张伍祥.新生儿心力衰竭诊治分析.当代医学,2011,17(31):258.

【中图分类号】R24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19(2015)23-0248-02

猜你喜欢
转运新生儿护理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气动气控型呼吸机在院前急救中应用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细辨新生儿的“异常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