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级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5-05-14 11:42刘永彦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10期
关键词:急诊科层级护士

刘永彦

绵竹市中医医院,四川绵竹 618200

急诊科属于高风险科室,患者病情急、发展快,对临床工作提出了较高标准与要求[1]。分级管理属于新兴护理方式,具有显著的整体性与系统性特色,通过明确的岗位职责与层级管理,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尽可能降低护理纠纷几率[2]。为了深入探究分层级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该医院急诊科室于2013年2月开始实施分层级管理制度,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科室共11名护理人员,年龄在19~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5±3.5)岁,工作时间在 2~14 年之间,平均工作时间(6.5±3.0)年。其中,主管护师1名,护师4名,护士6名。文化水平:中专水平3人,大专水平5人,本科水平3人。

1.2 方法

该医院急诊科室于2013年2月开始实施分层级管理制度,措施如下。

1.2.1 合理设置层级 综合护理人员的学历、临床护理水平、工作年限等因素,将急诊科护理团队打造成阶梯状、分层次护理队伍,主要分为四个层级:第一层,护士长具有最高资历作为最高层级,主要负责急诊科专科护理与相关的科研工作。第二层,高级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必须具备较高的整体护理水平,全面协助科室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三层,初级责任护士。第四层,助理护士。

1.2.2 不同层级护士具体责任 护士长主要负责护理质量的开展、监督与落实工作,针对临床护理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对策,调整护理方案,整体优化护理质量。加强与主治医生配合,及时解决临床护理困难。定期查房,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加强对下级护理人员的监督力度,合理分配、协调护理人员具体职责,加强护理团队的科学管理。高级责任护士重点负责抢救区护理工作,熟练掌握整体护理程序,加强人员配合与协调能力,全面强化危重患者护理。与此同时,加强初级护理人员的分配与指导,科学处理特殊情况与紧急事件,全面提高自身应变能力。初级责任护士重点负责留观察区域的临床护理工作,对各项护理工作的开展进行管理与监督,及时观察、评价患者病情,动态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另外,还需不断提高自身护理技能,掌握危重患者护理技能,更好地协助开展抢救工作。助理护士主要负责常规性、基础性护理、临床观察工作的开展,随时服从调配。

比较2012年12月与2013年2月的护理工作质量、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差错率。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数据处理软件对收集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分析,组间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

2结果

2.1 分层级管理实施前后满意度分析

分层级管理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得分为(93.58±2.73)分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分层级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得分比较±s)

表1 分层级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得分比较±s)

组别平均满意度得分分层级管理前(n=11)分层级管理后(n=11)tP 89.24±5.50 93.58±2.73 9.13<0.05

2.2 分层级管理实施前后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分析

分层级管理实施后临床护理质量评价得分为(96.84±9.71)分优于实施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分层级管理实施前后临床护理质量评价分析(±s)

表2 分层级管理实施前后临床护理质量评价分析(±s)

时间 护理例次 护理服务质量评价实施前实施后129 140 t P 88.35±12.10 96.84±9.71 3.457<0.05

分层级管理实施后临床护理差错率为2.1%显著低于实施前水平(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分层级管理实施前后临床护理差错率比较[n(%)]

3 讨论

急诊科属于临床特殊科室,工作性质特殊、任务量繁重、护理风险高,很容易出现护理纠纷。传统以“完成任务”为核心的护理模式,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3],一方面这种护理模式很难真正为患者考虑,一方面该护理模式很容易加重护理人员精神负担与工作压力,严重影响临床急救护理效果[4]。

针对急诊科具体工作性质与护理问题,积极拓宽管理思路、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分层级管理模式以护理人员实际护理水平与急诊科护理需求为基础,积极构建合理、科学的护理团队,合理分级、明确责任、具体到人,保障各层级护理人员均能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各尽其职[5]。与此同时,分层级管理还能有效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将护理人员从传统繁琐的护理任务重解脱出来,促使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开展护理工作,发挥团队合作精神,真正贯彻“以人为本”护理理念[6]。通过本文研究证实,分层级管理实施后患者和医生满意度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实施前水平,分层级管理实施后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显著优于实施前水平,提示急诊科护理中应用分层级管理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分层级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能有效提高患者、医生、护理人员满意度,降低护理差错与护患纠纷,全面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1]彭莉.护士分层管理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36):4909-4910.

[2]李海坤.责任制分层排班在基层医院急诊科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2013,37(4):310-311.

[3]刘淑梅,付印,苏秀霞,等.急诊科护理风险存在的原因及预防[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3):14.

[4]陆莉金.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风险因素与护理[J].吉林医学,2014,35(14):3185-3187.

[5]高清琴,李秋妍.基层医院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2):141-143.

[6]史四季,徐海珍.层级能力培养视角下护士专业化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354-355.

猜你喜欢
急诊科层级护士
最美护士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