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抓德育

2015-05-30 10:48石景财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5年6期
关键词:传授品德课行为习惯

石景财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学生的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其核心便是德育,而学校、家庭、社会又共同担负着德育的重任。

学校应把传授知识作为德育的载体。品德课在整个教育中居于首要地位。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只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正确引导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促进其全面发展。

品德课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育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不能以单独传授知识为目的,更不能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任务,传授知识要与德育相结合,如介绍我国古代文明成就和民族英雄事迹,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培养爱国情趣。

品德课中进行育人教育,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思想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要素构成的,这四个要素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它们之间的矛盾运动,便构成了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全过程,教师在品德课教学时应讲清观点,并巩固和深化道德认识。“晓之以理”是完成思想品德教学任务的先决条件。但一般来讲,教师通过传授道德知识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往往是一种外部作用,而真正推动学生产生道德行为的“内发性动机作用”则是伴着道德认识的内心体验,即道德情感。在教学中,必须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渲染情景,烘托气氛,使学生动情。“动之以情”是完成品德课教学的重要条件。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品德课的教学目的,是区别于其它课最明显、最根本的标志。“导之以行”是完成品德课教学任务的关键环节。总之,少年儿童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是知、情、意、行的统一过程。

其次,注重学生自我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不能不给我们以启发。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走出“我讲你听”的误区,从学生身心特点,知识基础,思想状况出发,努力创造出生动、活泼、愉快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诱导和促使学生发现矛盾和分析矛盾,通过内心矛盾斗争实现认识的转化。

第三,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丰富教学内容,讲课有针对性和吸引力。学生每时每刻所见所闻的各种信息无不影响学生的心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联系实际,有针对性,有吸引力,以达到“授人以知,教人以用”的目的。同时,作为教师,必须关注现实生活,收集各种信息,以便了解和掌握国内、国际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分析,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正确的解答。

最后,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的反复性和渐进性的统一。品德课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知识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是一个复杂艰巨的育人工程。小学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发展双向性的特点,思想受外界影响巨大。品德课的教学应反复进行,并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不能超越学生认识水平,提出过高要求,更不能“炒冷饭”使学生厌倦,要在反复中提高,在提高中巩固,把两者更好的结合起来。

学校除重视品德课教学外,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良好校风、班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等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力措施,学校应树立事事无大小,处处都育人的观点。

家庭是一所天然的学校,是儿童的第一课堂,家庭关系是儿童最早接触的群体关系,是自然形成的社会场所,家庭关系直接影响着儿童是否健康的成长。孩子的行为习惯,首先是在父母身上模仿的,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时不在给孩子以直接的或潜移默化的影响。古人云:“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童蒙无先入之染,加以导之而无不顺受”,都说明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启蒙作用。好的家庭能对孩子施以良好的启蒙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不可忽视,父母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培养道德感。凯洛夫曾说过:“健康的情感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它是一切道德情感的前提”。父母应认识到积极、向上、丰富的情感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从而有目的培养孩子的高尚情操。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对子女进行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思想教育,鼓励孩子做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的事。

其次,培养良好的人格。人格表现在人对现实态度方面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孩子头脑里形成有关道德品质、行为习惯、行为规范的观念和行为。

第三,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精神。集体精神是道德的核心,父母应积极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及社会实践、公益服务等活动,让孩子充分体会到集体的温暖,集体的力量,并形成为集体服务的思想。

总而言之,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以收到理想的效果。

社会又是一个德育的大课堂,人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并接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成为“社会人”。社会教育范围更广大,内容更丰富,途径方法更加灵活多样。

社会教育的环境是活动的、复杂的,这就决定社会教育方法应当是灵活多样的,切忌形式化、一刀切和固定模式。社会教育有许多方法,其中最为主要应为环境教育。即通过优化育人环境进行社会教育,其主要方法应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是临境,即接触环境。在社会环境中接受教育,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但在引导少年儿童临境过程中,应进行预防性教育,以防患于未然。

第二步是发现,即醒悟、觉悟。“经一事,长一智”。对道德价值的直觉,通过对比、辩证等方法,使学生在社会环境中提高辨别是非、真伪、善恶、美丑的能力。

第三步是矫正。对学生不正确的行为,发现后加以纠正,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步是巩固。教者应当允许学生犯错误,让学生“吃一堑,长一智”,同时要及时肯定,表扬他们的优点,使之趋于巩固。

社会教育是德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良好的社会教育对少年儿童的精神面貌、心理状态,将对整个社会产生直接、深远的影响。

综上,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是德育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三者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传授品德课行为习惯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传授技艺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干花手作达人亲自传授
明星传授“颜控女”选车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