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课 大智慧

2015-05-30 10:48许欣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5年6期
关键词:微课实验教师

许欣

教育永远位列科技的最前沿,在网络改变生活、信息无处不在的今天,微课悄然兴起,教育界人士以敏锐的职业洞察力嗅到微课引入教学有着广阔的空间,实用性强、重复性强、通过数据回馈教师授课难点、学生的兴趣点等。现结合微课的特点谈几点看法:

一、概念理解,突出特点

微课是以视频的形式演示教学内容中某一个知识点,基本概念大部分教师都可以理解,但部分教师易把微课与课件的概念混作一谈,认为把自己的课件合成视频文件就可以了,在此强调,微课有别于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反思等教学资源,是在其基础上传承,并基于网络手段发展起来的新型教学资源。微课的突出特点是“小而精”,要求制作人在5~6分钟内把教学内容以视频的形式讲解清楚,让学生感兴趣,有点击的欲望,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小而精”还体现在文件的总容量要小,一般几十兆就可以,必须保证师生可以使用笔记本电脑、手机、iPad等终端流畅地在线观看,实现有效重复,移动学习、泛在学习。

二、制作微课,师生双赢

微课按照课堂教学方法分为多种类型,现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讲授类微课进行个案分析。例如,小学语文二年级《二十四节气歌》,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教师收集二十四节气的代表性照片,从春、夏、秋、冬四个段落展示诗歌,每个段落起始配5秒的应季大自然声音,四季过渡非常自然。篇头和片尾采用“华文细黑”体,严谨、稳重。主体照片上用“华文新魏”体,书写“春雨”、“夏满”等文字,旁边附醒目的汉语拼音,讲授时对生词重点重复一次,再用简洁的语言对每个节气加以解释。

一个微课又分四个层次,构成四季分明的“情景化”教学,带给学生无穷的想象力。清晰、舒缓的配音词使学生渐入情境、耳目一新,微课上传至互联网,学生可以在终端自学、反复播放。就课本而言,教师教给学生一首诗歌,学生学会了一首诗歌,而这小小的微课背后还隐藏了一些“隐性知识”和“默会知识”。如从教师角度谈,制作这个微课至少要集语言、艺术、书法、色彩、声音软件,音频软件,动画软件等许多学科的知识于一身,试着制作微课本身就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过程;从学生角度谈,看微课的同时学会享受大自然的美,养成细微观察的习惯,试着模仿韵律阅读,爱上魏体书法,因为喜欢上背景音乐而去学习古筝乐器……这些多方面的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记录实验,菜单式学习

以引导探究的方法,结合讲授、实验进行的个案分析。这类微课适合把一些实验过程中最精华的部分记录下来。如《雷达的原理》一课,我们可以做“蝙蝠如何在夜间探路”的实验,通过实验得出:“蝙蝠是通过耳朵和嘴配合起来探路的。”我们把这个实验过程制作成微课在课堂上进行演示,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像在现场一样体验实验过程,视频可以省去许多准备、失败、间歇的过程。中小学教师不是科学家,不需要每次都通过复杂的实验证明问题,只需要让学生感受实验过程,达到了解原理,加深认识,牢记知识点的目的。

四、自主研发,竞技燃烧

微课这个新领域等待教师开发、体验。校园是人才聚集地,许多思维活跃、善于思考、敢于尝试的中坚力量,形成一股向微课进发的洪流,冲击着辅助教学的技术前沿。草根研究、趣味创作,人人都是课程的研发者。有的教师善于诵读,可以将自己的诵读音频与图像作品剪辑到一起做成微课上传至网络,共爱好者分享;有的教师擅长沙画,在讲解古诗、情节故事时配上沙画表演,声音效果、视觉效果集成的微课作品冲击您的眼球……

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巧有变化。我们收集各类微课,同一个知识点,由于地域、城乡、民族等差异,讲解的方法虽各有千秋,但异曲同工。微课凝结“草根明星”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选取大量微课视频中最适合自己的部分演示,达到师生受益的最终目标。

微课视频本身有极强的观赏性和竞技性。伴随微课的兴起,各级各类微课大赛相继出台,使教师自主研发的热情空前高涨。学科“草根明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批批优秀作品刚刚问世,便迅速传播。竞技让部分人施展才华,一夜爆红,在学生、同仁、领导中颇受青睐。后来者感叹身边能人辈出,奋起直追,同仁间互帮互助,一股学习大潮激励教师共同研发课程、在学习和竞技中提升自我。

五、资源共享,有效反馈

如今是网络天下的时代,信息传播风驰电掣。微课由于其容量小、观赏性、移动性的特点致使传播速度极快。一件优秀的微课作品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课堂讲授、上传至视频网站、云端、QQ群、朋友圈、参赛……本人分享的几件作品,最高点击率为14.7万次,刚刚上传的作品1天点击率就可达到百次之多。点击率就是作品最好的评价,激励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施行。试想,全国1600万教师共同研发微课,高水准的微课层出不穷,无限的案例资源缩小着地理距离、拉近了心灵距离。微课真正达到异地同学、异地多学的目的,这种教学手段通过网络实现真正意义的资源共享。

学生的学习效果一般是通过课堂发言、提问、作业等方面完成反馈。微课具有无法比拟的全新反馈形式。一是使用各类网络形式,通过数据完成信息反馈。比如通过重复点击率和在线交流可以知道学生最喜欢哪类问题,困惑哪类问题。二是微课播放的同时,可随机停止,随时评价。如果我们把微课本身称作“一次授课”的话,那么使用微课教学的课堂我们可以称他为“二次授课”。因为讲授者可以作为参加者的身份共同学习、分享微课,听取他人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教师在即时反馈中自察不足、提高素养。

微课作为新生的辅助教学手段,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我对微课的认识也过于表浅,各方面均不成熟,有待提高。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深入实践,让微课这种辅助教学形式在边陲小镇遍地开花,为学科融合的浪潮尽微薄之力。

猜你喜欢
微课实验教师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最美教师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教师如何说课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做个怪怪长实验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