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

2015-05-30 07:26唐娟
中国市场 2015年36期
关键词: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唐娟

[摘要]民办本科院校重点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适用人才,办学应体现出地方特色,人才的培养应适应当地的社会需求。文章以工商管理通才特色为例指出应该在把握有关问题,遵循四个原则的基础上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工商管理通才特色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6194

1通才教育的内涵

11通才与专才

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即“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通才与专才是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构成,通才是指除了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技能外,还具有较为宽广的知识面和职业适应面的人才;而专才则指只在某一确定专业方向上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12通才教育

“通才教育”的概念源自“自由教育”,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赫钦斯积极倡导并推行,赫钦斯在《高等教育通才教育思想》中提到,通才教育是指建立在拓宽基础知识前提下的专业教育。通才教育强调以人的自我实现为根本目标,看重普适化、基础化、自由化和人文化,具有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以及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等特征。因此,通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更能适应现代科技综合化发展的需要。

2工商管理通才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应注意把握的有关问题

21正确处理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的关系

构建课程体系应本着专业知识与基础知识并重的原则,进行课程的调整。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是构成大学生知识结构基本框架不可或缺的三个要素。基础性知识的范围应当涵盖常识类的事实现象类知识、作为思维方法的哲学知识、规范人们行为方式的伦理道德和政策法规知识;同时重视专业教育的重要性,专业教育强调人的职业特性,在社会分工高度细化的当代环境中,专业性是人的基本属性,人在社会之中只有依赖于一定的专业技能和技巧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22正确处理实用技能性课程与通识课程的关系

很多学生把外语、计算机等知识当作其成才立业的根本,热衷于过级考证,忽视了对其他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人文社科类知识的积累。专业知识和人文社科类知识对于塑造一个具有健全人格和宽广知识面的高级专门人才来说,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现实却是,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在近年来的高等教育和大学生心目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很多学生的思想意识中,专业知识是“实”的,学了可以大有作为,而人文社科类知识是“虚”的,学不学无所谓。尤其是对文史哲的系列知识更是不屑一顾,根本看不到其特殊的教育意义和价值功能。

23注重课程体系内部的有机联系

目前,我国高校中,知识陈旧率高与大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差并存的问题比较突出。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教材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大纲系统性和科学性不强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庞杂、松散、相互孤立,缺乏系统性和有机的内在联系。传统教学内容的陈旧老化和大学生单向、平面的低功能知识结构,妨碍了学生的知识更新,使其不能及时有效地把最新的知识信息和研究成果吸纳进自己的知识系统,完成新的知识组合。同时,大学生对所学知识运用能力差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尤其是文科专业大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的现实要求严重脱节,已成为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3建立工商管理通才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原则

31广博性和精深性的统一

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广博性和精深性的有机统一体,它既是在广博基础上的精深,又是围绕着精深目标的广博,如果把两者割裂开来,强调一个方面的作用,忽视另一个方面的作用,就必然会造成思路闭塞,所建立起来的课程体系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32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合理的课程体系既是理论性结构又是实践性结构,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的互相渗透、互相结合的有机统一体。一个合理的课程体系,不但是在理论知识有效积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且是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具体实践,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我们通才学生除了要重视“第一课堂”的学习之外,还要开辟“第二课堂”“第三课堂”,走向社会,重视社会实践的学习。

33静态性和动态性的统一

合理的课程体系既是静态性结构又是动态性结构,是两者的辩证统一,从课程体系模型看,课程体系是静态的结构。正是由于课程体系的各个层次和联系的各个环节都具有相对静止的位置,人们才能够把握它、调整它。从课程体系的趋势看,课程体系是动态性结构。课程体系是静态和动态的统一体,静有其位,动有其轨,人们只要能正确地认识它,不断地调整它,就一定能保持它的最佳状态,发挥它的潜在作用。

34个人爱好和社会需要的统一

个人爱好是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的浓厚兴趣。爱好常常是人才成功的重要因素,而且爱好越深,成功率也就越大。社会需要是人才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不仅要权衡自己的所长所短,而且要把兴趣、爱好、特长与社会的需要和客观条件的可能统一起来,使个人爱好服从社会需要,以社会需要培养个人爱好。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增强信心,找到实现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交会点。

4构建工商管理通才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41以专业教育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

第一,选择开放性通识课程。本科教育仍属于专业教育,而专业是一个相对较窄的领域,与其他学科对话的基础并不宽厚。要实现专业基础上的通识教育就必须选择开放性的通识课程,使其与专业及其学科领域的理论能够互动、响应和沟通。

第二,根据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需要调整通识教育课程的内容。针对通识教育空泛的弊端,以“适用”为原则调整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公共基础课程设置,针对专业的特点和要求,优化和调整公共课程的授课内容。结合学校实际,通才学院可就工商管理专业公共课程知识、技能的侧重点向基础教学部提出要求,基础教学部根据这些要求调整教学大纲,争取做到教学大纲能够凸显专业的特色。

42专业教育强化应用理念,增加职业知识

第一,改变传统课程观。实现课程理念从“知识传授”向“素质培养”的转变,探索“应用能力”培养内涵。正确认识应用型本科教育中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重要地位,强调课程建设优先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的特点。同时,大学课程的实施要依据专业特点,围绕专业定位,实现知识与能力、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三维目标,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以及课程自身的发展。

第二,加强课程应用性。课程设置不仅要考虑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和阶段性,专业教育的学科性,也要充分考虑工作一线对人才的适应性要求。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根据生产或服务的现实需要,更多地倾向于现成、实用技术与规范的经验知识。而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相关结论及其推导过程,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其使用方法,学会用理论去指导实践。

第三,融入职业知识点。应用型本科人才直接面向的是行业、企业工作岗位,要培养“零适应期”人才,适当的职业素养也是必备条件。职业素养是鉴别绩效优秀者和一般者的关键要素,是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具体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几个方面。高校应充分重视职业素养教育,可以在新生入学教育中,通过专题讲座等形式使学生明白专业学习与职业的关系;配合实训、实习课程,开设相关的职业素养指导课程等。

43实践教学要探索新的管理策略

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探索新的教学管理策略,并落到实处。第一,正确处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构建合适的比例。第二,着力于综合性实验、实践课程建设。根据专业要求,增开研究性、综合性强的实践内容,减少简单的模拟、论证性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加大实训比例,加强实验设备条件建设,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如在熟悉工商管理专业岗位实际情况方面,可以让学生到有关企业去实习,主要熟悉工作的基本流程等。第四,设置集中的实习学期,规定四年制本科教学中,要有半年以上的实习期,实习期间可设置与实习相关的课程,如生产运作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等。第五,要求毕业论文必须与企业高度相关。学生选择题目后,到相应的企业去,在实践中进行实验和探索;或者直接到企业去选题,完成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陈飞,谢安邦应用型本科人才应用能力培养之探索——基于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11(4).

[2]张雪妮论地方性院校的通才教育及其实施途径[J].教育探索,2007(8).

[3]黄玲琴,谷晓钢我国高等学校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应有机结合[J].科技视界,2015(7).

[4]浦家齐通才教育要寻求合理定位[J].复旦教育论坛,2006(1).

[5]高金城关于应用型本科商贸类专业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J].中国市场,2015(19).

[6]朱玉华,庄殿铮基于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自动化专业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中国市场,2015(19).

[7]谢虎军基于物流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践课程开发与研究——以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市场,2014(44).

猜你喜欢
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民办本科院校创建特色大学的思考
民办本科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体系构建
民办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
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讨
泛北部湾区域经济视野下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OBE模式的模具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