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探究

2015-06-11 19:46薛梅
今日湖北·下旬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大学生

薛梅

摘 要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教育方法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全国高校的广泛关注。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经历了一个由认知到重视再到加强的过程。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开始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许多实施方法,教育工作者也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上做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现状与预防

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现状

大学阶段是青年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作为我国文化层次较高的年轻群体,他们富于理性、敏感、激情,更富于创造性、挑战性。但是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以及来自学习、专业、就业、经济和情感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他们往往不知所措,容易产生各种不定的心理反应。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尽如人意,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在校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的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心理障碍。心理健康问题对大学生成长影响越来越大。我们看到,大学生中既有马加爵那样为一点小“屈辱”就连杀数人的极端事件,也有动不动就跳楼轻生、服毒自杀等校园恶性事件,更有数不清的自卑、烦躁、忧郁等心理障碍行为在大学生中蔓延。上述问题的发生在大学校园里虽然是少数,但它会对其他同学产生心理暗示进而影响学校的教育秩序,而且这些现象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不单纯是大学生个人的健康问题,它已发展为影响学校教育环境,干扰校园安全管理和大学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大问题,不能不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1、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症。大学生进入新的环境,各方面都要重新开始适应和调整。如果对自己期望过高,压力过大,凡事患得患失,时间长了,就会产生持续性的焦虑、不安、担心、恐慌,并且还伴有明显的运动性不安以及各种躯体上的不舒适感。患有焦虑症的人,在其性格上也有一定的特点,大多胆小,做事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对新事物、新环境适应能力差,遇上一定精神刺激,就很容易患焦虑症。

2、抑郁症:抑郁症是大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悲伤、绝望、孤独、自卑、自责等,把外界的一切都看成“灰暗色”的。有的大学生对枯燥的专业学习不感兴趣,对刻板的生活方式感到厌烦,为自己学习或社交的不成功而灰心丧气,陷入抑郁悲观状态。长期的忧郁状态会导致思维迟钝、失眠、体力衰退等,对个体危害是很大的。大学生抑郁症比例较高,

3、强迫症:强迫症是指患者在主观上感到某种不可抗拒和被迫无奈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存在。患有强迫症的人,明知某种行为或观念不合理,但却无法摆脱,因而非常痛苦。这种症状大多是由强烈而持久的精神因素及情绪体验诱发而来的,与患者以往的生活经历、精神创伤或幼年时期的遭遇有一定的联系。

4、神经衰弱:神经衰弱也是大学生中极为常见的心理障碍。它的特点是容易兴奋,迅速疲倦,并常常伴有各种身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引起神经衰弱的原因,是长期存在的某些精神因素引起大脑机能活动的过度紧张,使精神活動的能力减弱。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障碍干预和预防

1、加强入学教育,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入学教育是使学生了解、适应新的环境一个有效手段,可以大大缩短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时间,较快地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还可以开展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根据不同的问题类型和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2、在知识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今天,知识和信息瞬息万变。所以,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怎样树立人生目标;怎样学习和求知。掌握求知的方法和途径,确保他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也要为大学生和毕业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人生价值。

3、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心理咨询。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与冲突,排解心中的忧难,还能帮助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对于多数学生来说,走进心理咨询室还需要有一定勇气,特别是性格内向,怯懦的学生,他们往往需要帮助,却最缺乏勇气。因此,还应加大学校的宣传力度,使学生正确看待和认识心理问题,这对开展好心理咨询至关重要。

4、营造和谐健康的心理氛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可以营造一种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气氛,起到渗透性、暗示性作用,使大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释放能量,敞开心扉,展示自我,获得身心愉悦。从而释放和转移某些心理压力,达到心理平衡并从中受益。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改善学生的不良情绪,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指导他们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必须向更深的层次发展,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加以实施,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来培养和维持学生健康的心理,增强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朱美燕.大学生心理教育模式的构建[J].

[2]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概念相关的问题研究[J].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跌宕起伏的心理健康之路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