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中华诗词
——从古诗词阅读到创作的一点心得

2015-07-12 08:34上蔡县艺术创作室463800
大众文艺 2015年3期
关键词:律诗古诗李白

张 博 (上蔡县艺术创作室 463800)

我与中华诗词
——从古诗词阅读到创作的一点心得

张 博 (上蔡县艺术创作室 463800)

中华诗词的发展,从先秦的《诗经》《楚辞》,到南朝的《古诗十九首》,到《唐诗》《宋词》《元曲》,再到现代诗,经历了三千余年的时间,至今仍然是人们乐于从事的文学形式之一。王国维先生说:“近体诗体制,以五七言绝句为最尊,律诗次之,排律最下。”越是精练的文字,越难以把握,但往往又恰恰因为其篇幅短小,反而让人容易接受、愿意尝试。对于初涉文学创作的人而言,从古诗词中汲取养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古诗词阅读的趣味性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一诗的前几句会让你感到似曾相识,但接下去几乎每首都会出现的生字和大部分没有韵脚的句子,以及《颂》一味的歌功颂德,应该会使你感到沉闷。注释和赏析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意。名家的解读延伸出社会发展对人性影响的观点,可能会让你耳目一新。于是,男女之间的爱恨纠葛,征夫思妇的怨和愁,小公务员等下层人士的牢骚满腹,相见欢,离别苦,母子亲情,纷至沓来。字里行间,相似的情感令人感同身受,不同的社会关系和生产方式,是不是也让我们体验到了不同的生活呢?

读《离骚》,忆屈原。在一次诗歌朗诵会上,县诗社老先生两句一“兮”的抑扬顿挫,曾一度成为我们这帮年轻人的笑柄。读完《离骚》你会发现,那些“兮”字可不简单!它们倾注了屈原太多的忧愤之情,非如此不能抒发内心的感受。每一个怀才不遇的人,每一个正直不阿的人,相信都能从诗句中寻觅到自身的情感脉络。屈原的死是一种选择,任何人都有选择生死的权利。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创痛中坚持自我,完善自我。

《古诗十九首》注解:“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这十九首读起来,生僻字较少,五言句式颇为工整,偶句压韵一韵到底,感觉比《诗经》容易理解,也通顺得多。可是,不看赏析,还真不知道诗里的那些道道儿:有通篇看似劝导实则反讽的《今日良宴会》,有正笔反用的《客从远方来》,有多重主人翁相互悬想的《涉江采芙蓉》等,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构思。以前学过的语文课本好象没有《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大概因其基调偏于消极,不利于引导积极、健康的心理成长。其实在我看来,人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小的挫折可能会让你灰心丧气几天,大的挫折甚至会让你颓废好一阵子。人在纠结的时候会思考,思考是痛苦的,但却是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所必须经历的。

《唐诗三百首》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五、七言的律诗绝句自不必说,李白的乐府《蜀道难》、七言古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居易的七言古诗《琵琶行》,哪个不让人感到酣畅淋漓、大快朵颐呢?读唐诗不能不关注李白和杜甫。我曾拿律诗的要求对照李白,生性浪漫的人应该不太愿意受形式的束缚吧,他写律诗相对较少,且在平仄上有不少出入。杜甫就严谨多了。李白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游历,虽仕途不甚得意,但毕竟生逢盛世。杜甫小李白11岁,正赶上国事衰落、安史之乱,忧国忧民的他无法洒脱,字里行间多是民生疾苦。这大概就是诗仙和诗圣的区别吧!仙人乐,圣人苦。他们的目光一个在天,一个在地。有谁不向往神仙般的生活呢?人生际遇各不同,但不影响我们用手中的笔,记录自己的内心世界。

提起《宋词》,最先想到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首俏皮一首愁。这一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从唐五代流到了北宋。是不是皇帝的词里做得好个愁情,后世的文人就争相效仿呢?也罢,谁没有个愁的时候,那就把愁情发掘它个淋漓尽致。要学学人家柳永、晏几道,虽说是和下层的歌妓打交道,但毕竟是真实的内心感受,愁得贴人心,愁得接地气。若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还不如那几首佚名词,管你王侯将相、才子佳人,我只关注我的生活,反而来得清新、自然。《蝶恋花》《鹊踏枝》,《雨霖铃》《长相思》;《忆秦娥》《浣溪沙》,《相见欢》《女冠子》。单看看这些词牌,怎不叫人“花间”,怎不令人“婉约”?苏轼不简单,他硬是用儿女情长的《念奴娇》,做出了豪情壮志的《赤壁怀古》。中秋诗文到了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可以观止。能得苏轼这样的朋友把酒当歌,不枉此生。南宋偏安的小朝廷,最终也没能摆脱亡国的命运,这是爱国志士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结局。这段时期,词人们的儿女情长、春愁春恨只能暂放到一边,内容也以慷慨激昂,呼吁朝廷重用主战派收复失地的豪放派词作为多。当然,在大势所趋下,也有无奈消极引退,回归田园生活的词作。文学作品可以承载人各种各样的思想感情,不管它们能否影响到他人,但至少可以释放一下自己的心情。

二、关于创作的一点心得

诗词的发展经历了从最初的四言,到五言,到七言,到长短句;从格式严格的律诗、绝句,到灵活的词牌、曲牌。在一种艺术形式发展到颠峰后,又走向另一种形式。前人的成就无法望其项背,“带着镣铐的舞蹈”也没那么容易跳得好。因为我是由一名理工科毕业生转到从事艺术创作,一开始不懂从哪里着手,被领导逼得急了,再加上当时正在学习《唐诗》和格律要求,就做了《催文有感》这首诗:“额旁筋一根,动笔费千神。应笑无知我,空空岂作文!”平仄是符合要求的,韵脚也压上了,但对仗就兼顾不上了。又因为半夜起床听到隔壁的母亲骂夜哭的婴儿,想到为自己女儿两年间的夜夜充奶粉经历,做了《夜思》这首诗:“深更白炽光,闻斥夜哭郎。起夜思难睡,养儿几度忙。”好象在哪首歌里听过“炽”这个字可读第四声,结果一查字典发现不对,又想不到合适的字来替代,首句的平仄肯定是不符合规则了,对仗同样也没有兼顾。依我看来,诗词创作首先得有强烈的情感诉求,但又不能仅凭一时冲动,要把冲动沉淀下来,积累到不得不说的时候,文字自然而然地就从脑子里蹦出来了。这个时候,有已成的合适的形式可供表达当然最好,如果找不到,让它自由地从心中流出,也未尝不可。

三、结语

人总会有感到无聊的时候,有时候甚至会怀疑生活的目的。但就算是为诸如评职称这样的事而烦恼,你总得静下心来准备好论文不是?《士兵突击》里许三多说过:“好好活着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情,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常常想起终究要到来的死亡,你的心会由焦虑和浮躁转向沉静。伴一桌一椅一书一笔,在前人的记述中寻找知己,能写出点东西固然也好,写不出也罢,我想,这也算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吧!

张博,男,1980年出生,本科,现为河南省上蔡县艺术创作室四级编剧。

猜你喜欢
律诗古诗李白
律诗的开合结构
“拟古诗”之我见
工而能变方有味——浅谈律诗的对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品读古诗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