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干栏式川西民居对现代地域建筑的启发

2015-07-12 08:34四川师范大学610000
大众文艺 2015年3期
关键词:川西民居建筑

李 博 (四川师范大学 610000)

浅析干栏式川西民居对现代地域建筑的启发

李 博 (四川师范大学 610000)

本文通过介绍川西民居所处的地域自然环境及其独特的建筑特点,并具体从干栏式川西民居的建筑理念、材料运用、构造技术、建筑形式、空间组织、反应地域精神六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中提炼出对现代地域建筑的启发,提出现代地域建筑可以借鉴并运用干栏式川西民居的建筑经验与理念,进而更好地体现出建筑的自然性和地域性特点。

干栏式建筑;川西民居;地域建筑

简约式的现代建筑风格将建筑打造成千篇一律,千城一面的标准化建筑群,建筑的地域特征在这种风格的影响下黯然失色,这样的建筑风格不仅未能充分体现出建筑的地域特色,而且亦未能将基于民族文化的建筑精髓恰到好处地融入到现代建筑中去。反思我国这一大规模城市化历史时期,过度的城市化带来了城市用地、环境、交通、民众心理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而我国川西民居干栏式建筑则以其较好的地形适应性等特点在任何地形均可营造适居空间,同时还能避免了环境、交通等方面的问题。川西的干栏式建筑究其本原实质上是源于我国远古先民“鸟信仰”的“巢居”传统与“兽信仰”“穴居”传统的结合,这种建筑传统在我国盛唐以来亦远传至东南亚、前苏联的西伯利亚与日本,在日本则形成了高床住居等类型的建筑风格。干栏式建筑因其支撑基础类似栅式结构,故又称栅居式建筑。我国川西的少数民族中苗族、侗族、傣族等均有干栏式建筑,而壮族、布依族、水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亦保有相当数量的干栏式传统建筑。

一、 川西民居概念的阐述

川西民居是我国汉民族民居建筑的活化石,至今许多川西地区仍保有不少的干栏式传统建筑,这种民居依地势而营建,因自然而取材,与环境相和谐,既通风又遮阳,从建筑布局上来看灵活多变,同时轴线明晰,因此形成了在变化中有序,在有序中又有变化的建筑风格。川西民居的建筑材料完全本土化和地域化,因此极具地域文化特色。川西民居不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而且亦成为川西传统文化的延伸,由建筑传承我国汉民族文化的精髓。布局的错落有致使得建筑与自然、建筑与人、建筑与道路等之间都呈现出了朴素且科学的人文风貌。在规划设计方面,川西民居实现了以路网结构与围绕路网结构的景观系统而构建的整体民居聚落体制,地域特征完全体现在整体建筑风格之中,相比北京的贵气、西北的硬气、江南的秀气不同的是川西民居的冷色调建筑更彰显出其亘古不变的幽气与雅气[2]。川西的多民族与多文化的包容性使得川西民居文化具有兼容并包的特性,基于这种独特的文化体系,川西民风中的讲礼喜聚亦得益于此。同时,这种民风民俗也反映在川西民居的建筑上,诸如院落中的天井布局与院周的宽檐结构,乃至邻街庭院的檐廊等,都为川西人民提供了深层沟通、深入交流的最佳场所。

二、 干栏式川西民居对现代地域建筑的启示

(一)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

干栏式川西民居携数千年民居建筑经验与上合天文、下顺自然、中应人和的建筑理念成为我国民居建筑中的璀璨明珠,其建筑理念最大限度地反映了川西先民们的人居智慧与审美趣味,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居所之间的自然和谐投射出川西民居天人合一的灵性特质,与当下主流的世界生态居所及建筑嵌合地形等理念不谋而合。

(二)地域性的材料运用

川西民居在材料运用方面主张就地取材,仅依靠人工与简单的辅助工具即可在各种地形上营造出干栏式民居建筑,在人财物力的节约方面达到了较高的境界,不仅体现出就地取材与因材施建,而且能够因材制宜与因地制宜,使得民居建筑保持了材料的地域特质,同时,亦彰显了建筑鲜明的地域特性。

(三)穿斗与抬梁的构造技术

川西民居干栏式构造以穿斗式与抬梁式构造为主,穿斗式亦称为立贴式,即以柱承檩,以檩承椽的无梁式构造。这种构造由纵柱成扇,排扇成间,进而构造出人居空间。抬梁式构造则以柱承梁,以梁承檩,檩上承椽,梁上起脊,而穿斗式加抬梁式的构造不仅使两种构造方式的优点发挥到最大化,而且还克服了两者各自的建构缺点,使得民居空间更加的宽广与开阔,从而更能突出川西民居建筑的雄伟气势。

(四)底层架空的建筑形式

川西干栏式民居底层架空的吊脚空间建筑形式,为现代建筑的因地制宜与节约土地资源提供了良好的范例,现代建筑技术目前已经完全可以实现吊脚式的底层架空间格局,这种建筑格局配合依地形延伸的建筑可以极大地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减少建筑物对于地表空间的直接介入,进而最大化地为地表保留更多的发展空间。

(五)天井式的空间形式

天井式的空间形式既符合川西独特的气候特征,又与川西风土民情大相契合。天井式空间的大出檐既保证了夏日阳光直射的灼烧,又让居民可以充分利用大出檐所给予的阴凉进行居所内的休息、生活、娱乐等活动。同时,天井在建筑结构中还起到了分隔不同等级与差异的建筑空间的作用,使得室内与室外既能融与一体,又相对安静独立而不受干扰。

(六)干栏式的地域精神

现代建筑技术与设计水平均已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而反观建筑形式与地域精神的融合则差强人意,川西民居干栏式建筑充分展现了我国先民“借天不借地,天平地不平”的地域建筑理念,再次以传统建筑风格向现代建筑设计阐述了“无地亦可起干栏”的上实下虚建筑理念。川西民居干栏式建筑更是在历经千余年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过程中达到了相当高的选材、设计、营造、装饰等方面的水平,干栏式建筑形式更是充分体现了现代建筑所不具有的的鲜明地域性。

三、 结语

川西干栏式建筑传流至今已越千年,其强大的与自然共生的生命力,使得川西干栏式建筑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甚至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与川西民族的象征。川西干栏式民居不仅代表了川西先民高超的建筑技术,而且亦承载了我国汉民族文化的传统特质,其因地营建、依势而造的生态性已成为我国建筑学界热议犹酣的话题。川西民居的干栏式建筑充分考虑了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在地理、人文、环境等方面均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为居住者营造出既与自然和谐,又超脱驾驭自然的精神感受,为后世研究民居建筑与未来建筑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可法良规。

[1]申秀英,刘沛林,邓运员,王良健.中国南方传统聚落景观区划及其利用价值[J].地理研究,2006(3).

[2]谭继和.巴蜀文化研究的现状与未来[J].四川文物;2002(2).

[3]撒莹.川西传统低层住居空间适应性研究初探[D].西南交通大学,2005.

李博四川师范大学服装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时尚品设计。

猜你喜欢
川西民居建筑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岁月尽川西
建筑的“芯”
川西,那一抹如梦的秋色
正宫 塞鸿秋 川西毕棚沟 秋日览奇(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