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崔子忠人物画的艺术风格

2015-07-12 08:34安徽大学艺术学院230000
大众文艺 2015年3期
关键词:人物画

陈 闯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 230000)

简析崔子忠人物画的艺术风格

陈 闯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 230000)

崔子忠是晚明衰弱画坛的著名画家,在人格上他孤高自重,品行高洁,在绘画上他师古自化,精于人物,面目奇古,画风奇崛,作品从构思、布局到画法、格调都各具特色,画面诗文气息浓郁,富有装饰意趣。虽然崔子忠传世作品很少,但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将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探讨。

崔子忠;孤高绝俗;奇崛画风;变形夸张

人物画从元代开始,已呈下降趋势,到明代更是每况愈下,但仍出现了诸如丁云鹏、陈洪绶、崔子忠、曾鲸等人物肖像名家。四家中以崔子忠和陈洪绶最为出名,二人并称“南陈北崔”,在艺术风格上有很多相同之处,在浙派和吴派之外,开辟出一条“宁拙毋巧,宁丑毋媚”的艺术道路。二人学古而自化,既讲古意,又重视观念的创新,进一步追求夸张、奇古的造型,共同以清雅高古、个性鲜明的人物画风格给后世以深远影响。

虽然崔子忠和陈洪绶齐名,但崔在后世所受的青睐远不及陈,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二人流传后世的作品数量相差悬殊。崔子忠孤高绝俗的性情导致流传至今的作品不足十件,而陈洪绶作品的普及程度远远高于崔子忠。其二,二人性情不同。崔子忠为人孤高耿介、高蹈远行,而陈洪绶性格较为高调,心态较为起伏。其三,二人人生态度不同。崔子忠选择隐逸的生活方式,作画只酬知己,一生穷困潦倒。而陈洪绶早年积极入仕,但始终郁郁不得志,理想破灭便狂放于外,充满热情的投入到市民文艺创作中去,创作了大批优秀作品。最后由于崔子忠性格过于倔强孤高,故画中常有一种冷峻的味道,似乎始终远离人群,应是由于崔画过于曲高和寡,难以学成自家面目,故所从者稀少。

一、崔子忠人物画高古奇崛的艺术风格

虽然崔子忠声望远不及陈洪绶,但他的艺术成就自有独特之处,亦不容忽视。崔子忠绘画题材全面,尤精于人物,面目奇古,衣纹细劲,造型变形夸张,饶有装饰意趣,笔法遒劲,设色古雅,称的上是人物画史上的变形主义。《图绘宝鉴续纂》1称他“善人物,面目奇古,衣服铁线,非唐非宋,自成其格。”崔子忠仰慕的是古代那些超然世外的隐逸君子,作画时寻求人物外貌与精神的统一,在提炼、概括过程中,自然也加入了自己的主观精神,故笔下的山川人物,有一种宁静幽冷的气氛,作品更倾向于文人性,奇古之中透出一股清气,有一种超逸高迈之感。他的同代人孔尚任在《享金簿》2中称:“莱阳崔子忠,号青蚓,人物称绝技。人欲得其画者,强之不肯……字与画皆儒笔墨。”钱谦益3评崔子忠的画是:“慕顾、陆、阎、吴遗迹,关、范以下不复措手。”

崔子忠高蹈魏晋风度,以清心处浊世,孤高自重,其气质已完全融入到作品中,在画面上表现为质朴弘深,注重作品的内在感受,故而形成了高古奇崛的画风。崔子忠绘画取法高古,不媚俗、不欺世,这样注定要贫困一生,但他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的艺术主张,而是忠诚于自己的艺术感觉。由于崔子忠的孤高气质,他的画中常有一种冷峻的味道,似乎始终远离人群,并且毫不妥协,他绝不允许自己的作品世俗化。

崔子忠的满腹才学和清高孤傲的秉性都让他不与世俗同流,钱谦益称崔子忠“形容清古,望之不似今人。”《明画录》4说他作画“间贻知己,苟以金帛相购,绝不能得,性孤介,卒以穷死。”“若庸夫俗子相购请,虽穷饿,掉头弗顾也。”其实崔子忠完全可以拥有通过绘事而富贵的条件。据画史记载,1633年崇祯六年(1633年)董其昌到北京掌詹事府事时,他曾去求见,并赠送作品,董对崔评价很高。当时董其昌有极高的名望和地位,崔子忠又身处京师,完全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但崔不愿与世俗同流,却仰慕那些超然世外的隐逸君子,甘愿度隐居生活。

崔子忠的作品或为寄托感情而作,或是答谢知己而为,其作品选材大都属于文人的风流雅韵之事、仙踪遗迹之类,很符合隐者风范。董其昌也感叹说:“其人、文、画,则非近世所见”。按梁清标5的说法,崔子忠晚年“息影深山,杜门却扫”浏览史籍,每遇有忠孝奇节人物或巾帼英雄,便绘图像,立传赞,虽称自娱,也可以“顽廉儒立”,立德、立功、立言、立像,合称四不朽之作。正因其作画极注重立意,因此为当时的文人和画家们所推崇。

崔子忠作品从构思、布局到画法、格调都各具特色。最能体现崔子忠艺术风格的是他1626年创作的《藏云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描写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故事。画中李白乘车驶进云层,团团浓云在山间浮动,其景诚如自题所曰:“春峦峦不辨草木,行出足下,坐生袖中,旅行者不见前后。”画中人物用笔细劲流畅,柔和中不失强劲,以“战笔”勾勒衣纹,衣纹走势与云气的缭绕颇合;背景中山石运笔方折如带,细勾、密皴、浓染,形态如卵石堆积,大块云气由流动有序的云线密密画出,树木也用丫形小树枝密密长满,形成了点线密集但又不琐碎的风貌,皴法细碎而富有变化。整幅画构图奇巧,境界神秘,格调超迈绝俗,突出了作者向往隐逸的主题,如图1。

二、崔子忠师古自化的绘画面貌

崔子忠师法古人而参以己意,受南唐画家周文矩影响甚深。崔子忠将周文矩的“战笔描”进一步夸张,在细劲屈曲、柔中有刚的基础上增加提按、走势的变化,更具古拙笔趣,故而他作品中人物面目奇古,设色古雅,衣纹细劲曲折,笔墨清丽。方薰

《山静居论画》6称“陈章侯、崔子忠皆出群手笔,落墨赋色,精逸毫发,僻古争奇,各出幽思。”

崔子忠绘画题材全面,在人物、山水、花鸟方面均有涉及,尤精于人物,《明画录》载崔子忠“容辞质茂,画亦追古,人物俱摩顾、陆、阎、吴”。崔子忠的人物画艺术取材多样,不拘一格,少固定程式。绘画题材以古代人物故事和佛道神仙题材为主,也有涉及现实生活的作品。其中《苏轼留带图》描绘的的是苏轼与和尚佛印打赌而输掉玉带的故事。崔子忠的佛像作品也很有特色,如《白描佛像》(上海博物馆藏),佛像相貌慈祥,正在向弟子们传授佛法。其神仙题材代表作有《云中玉女图》,画一玉女立于云端,一边回首凝望下界,一边随云漂游。还有《云中鸡犬图》,描绘的是东晋许旌阳得道举家升天的故事。崔子忠描写现实生活的作品有《杏园宴集图》,是赠送给休宁的朋友鱼仲的,主题在于歌颂友谊。

崔子忠作画形式多样,有纸有绢素,有卷轴有中幅册页,还有扇面,但作品中画面布局却很有特色。他的卷轴人物画布局都比较舒朗,如《藏云图》中景物和主题人物的布置,画面布局疏朗却主题突出。但现今流传的几幅扇面布局则较为紧凑。如作品《渔家图》扇页,图中人物虽多,但布局有条不紊,神态刻画细致,自然生动。画中人物衣纹以战笔描,或用细劲的铁线描,有繁有简,渔舟则以界画法勾出,水草水纹以粗笔淡墨点画而成,整幅画设色淡雅,呈古朴之气而不见凄清。

崔子忠作品画面诗文气息浓郁,设色高雅,布景气伟。崔子忠作画选材以文人逸事为主,每画完成,喜做题跋,追求诗、书、画三者合一,其跋或述画之缘起,或直抒胸臆,或发思古之幽情,且字迹刚挺劲健,瘦硬清雅,与画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崔子忠作画还强调审美趣味,经常采取窄长的直幅巧妙的安排人物、器具,常有出奇之处。如《桐荫论道图》(故宫博物院藏),绘桐荫下一耄耋老人伴牛坐而论道,虽咫尺盈幅,却勾描得当,境界高雅。

崔子忠作品中人物造型变形夸张,有意识的将人物形象大胆夸张,他的争“奇”、求“险”、谋“怪”运用恰到好处,使得“奇”“险”“怪”因素深入人心。崔子忠所画人物与其自身个性相似,奇古不媚。人物用笔细劲流畅,外形完整,男子外形多方角,女子外形多柔和,衣纹做颤笔细描,折而不滞,颤而不散,如《藏云图》中李白和《云中玉女图》中仙女的形象,二者都气意超迈,神色如生。

崔子忠做画善于把背景和人物完美融合,做到情景交融。这就像东晋画家顾恺之在画中将名士谢崐置于岩壑中一样。观崔氏的作品须从整体着眼,这种人景交融所取得的整体的、奇异的画面效果,亦是崔氏与同时期其他几位变形人物画大师的差异之一。崔氏作品将古拙变形的人物置于山水、树石背景中,人物通过景物获得更多的张力,更能突出人物的形象。如在作品《藏云图》中,团团浓云在山间浮动,遮住了大片山林,团叠的山石给人以形制上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因素能够增加想象的空间,整幅画境界虚幻、神秘、奇妙,呈现出高远飘逸的意境,突出了隐逸的主题,表达了崔子忠本人企盼摆脱人间的苦恼而“移家避世”的思想。

虽然崔子忠的存世作品不多,但他的作品受到了后世的高度推崇。如崔子忠的名作《苏轼留带图》对清代有深远影响,其画在清宫中属珍品,上面的清皇御笔竟达五款之多,实属罕见。又如明末清初大史学家谈迁在《北游录》7中记载,崔子忠的名作《洗象图》,是宫廷里春日沐浴大象盛况的长卷,该画完成后,“图成悬在长安市,道旁观者呼奇绝。”后来这幅名作被文坛泰斗吴梅村所得,吴氏深为所画场面的恢宏和人物的传神惊叹不已,又敬佩崔子忠的为人,无限惋惜说:“嗟嗟崔生饿死长安陌,乱离荒草埋残骨。一生心力付兵火,此卷犹堪甚爱惜。”倘若崔子忠无鉴古之功力、审美之灼见、高旷之心胸,绝不能从古法中洗练出独到之笔墨,更无此高古奇骇之佳作!崔氏的为人和画技都被时人敬佩不已。

明末皇帝昏庸,宦官当道,社会黑暗动荡,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崔子忠没有为时风所动,仍以清心出浊世,孤高自重,他的人生态度、社会境遇、思想感情在这些画作中得到了真实的完美的呈现。崔子忠生活在悲哀的社会中,却不遗余力的塑造奇古、夸张的人物造型,这正是其内心深刻思想的涌动与喷发,是其人生观的曲折表现,同时也是明末文人们走投无路、徘徊苦闷心理状态的真实反映。

总之,明末的人物画总体呈衰微之势,但崔子忠师古而能自化,融合晋唐艺术传统,形成了奇古不媚、清丽灵秀的独特风貌,特别是在人物画的变形趣味、笔墨语言及风格面貌上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对后世影响深远。

注释:

1.冯仙等纂.《图绘宝鉴续纂》,于安澜编.《画史丛书(第2册)》,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56.

2.孔尚任.《享金簿》.内容为孔氏所藏古玩、字画、碑帖、古琴等目录。

3.钱谦益(1582年—1664年),字受之,号牧斋,明朝东林党领袖之一。

4.徐沁.《明画录(及其他二种)》.北京:中华书局,1985:40.

5.梁清标(1620—1691),字玉立,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藏书家,明崇祯十六年进士。

6.方薰.《山静居论画》,清代绘画理论著作,约成书于1795年,全书共两卷,是研究历代画论、画史的著作。

7.谈迁.《北游录》.北京:中华书局,1960:88.

[1]单国强.明代绘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2]单国强主编.中国美术:明清至近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刘小宁主编.明代人物画风[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7.

[4]李少林主编.中国艺术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

[5]薄松年主编.中国美术史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6]张道森主编.中国美术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7]张燕飞.崔子忠画风浅说[J].东南文化,2001.

陈闯,男,安徽大学艺术学院2013级研究生。

猜你喜欢
人物画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何家英人物画的愁绪之美
由“象”达“意”——唐代人物画设色方式探究
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自省与自觉——从方增先的《祭天》谈起
钟磬共振 大写开怀——张宜的人物画
谈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写意性
李湘《红楼梦》人物画选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张翔洲中国人物画
韩伍古代人物画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