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字形态的成因初探

2015-07-12 08:34盐城工学院224051
大众文艺 2015年3期
关键词:字体汉字文字

吉 静 (盐城工学院 224051)

现代汉字形态的成因初探

吉 静 (盐城工学院 224051)

汉字是表意、表形兼表音的三位一体的文字,尤其注重形态的审美形象。汉字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来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现代汉字字体风格多样,字体形态的发展往往会受到经济、技术、流行文化的影响,并且反过来再对社会文化进行影响。所以字体设计要回归人文精神和考虑现代社会中人的精神需要,将汉字的形、声、义,联系在一起的字体设计正是体现汉文化的厚重所在,以此确立自身的文化身份,提高字体设计的附加值。

现代汉字;汉字形态;多元;商业化

“现代汉字”是跟“古代汉字”“近代汉字”相对应的,指现代阶段所使用的汉字。一般认为,“五四”以后的汉字为现代汉字,这种分期方法也被许多学者接受,基本达到共识。如果说把汉字的发展分期为古代、近代、现代是汉字的纵向研究的话,那我们以汉字发展的“现在当下”作为切口,横切一刀。展现在这个横切面的汉字的形态特征为现代汉字的形态的特征。探究这些汉字形态特征的成因,有助于我们客观的看待汉字形态的发展。

汉字形态的发展向来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紧密联系。从近代的洋务运动是工商业大力发展,到现代改革开放,中国市场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曾经的“实用美术”逐渐发展成为“商业美术”,并向“商业美术设计”转变。而文字不可替代的“信息传达”作用,以及多元的视觉形态,使得文字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形态特征根据现代社会的需求不断的在发展、变化,并使其具备一定的现代特征。

一、经济发展推动了现代汉字设计的发展

1.民国初年商业的兴起推动汉字形态的发展

在清末明初的动荡社会时,中国国门被迫打开之后,外国商人开设洋行,为了推销商品,洋行采用多种宣传手段。洋货物美价廉,因此洋品牌一统天下,中国商人要从洋人手中夺回自己的市场,激烈的竞争在所难免,而商业竞争推动了商标、广告设计的发展,中国的曾经的“实用工艺”逐渐发展成为“商业美术”。民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猛,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而洋货竞争激烈,中国人认识到不能单纯的“拿来主义”,要发展自身的实力,推崇国人就要用国货,国货运动轰轰烈烈遍及全中国。产品需要包装、商品需要品牌到图书刊物需要设计,宣传需要有力的展示形式。同时社会的变革、科技的进步,也出现很多新的视觉媒介形式,人们审美趣味的也在提高,所以越来越突显出视觉展示形态的重要性。汉字作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元素,对其进行设计改良就显得尤为重要。此时的美术字在商业领域应用非常广泛,成为商业美术中重要的表现部分,在设计布局美术字往往被放在最为醒目地方作为突出的视觉元素使用,如标题、品牌名、书刊名、产品名、广告醒语等等。

2.现代商业行为是推动汉字形态发展的主要力量

现代商业背景下,文字设计的目的是创造文字信息的视觉差异化。所以说现代汉字形态的多样,除了审美上的需求以外,商业的发展对文字信息传达的需求提高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当今的世界,西方强大的经济基础与强势的文化输出,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使西方生活方式、价值观波及全球的每个角落。现代社会“关注商品背后的符号价值,并把它与商品本体相互区分,强制性地扯断它们之间的联系,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用符号价值构成独立的系统,并为其寻找文化的框架进行填充……在消费过程中,商品的使用价值是被排挤的,消费文化的前提在于使用价值被机械复制形式的生产并能够得到保障(现代市场上严重的商品同质化现象的理论依据)……所以在真正的现代消费过程中,波德里亚认为,‘消费材料充当的是骗术,而不是劳动产

品’人们消费的是符号价值而不是商品本身。”此时承载商品符号价值的标识,和代表商品符号价值的视觉元素才是现代商业设计中最需要考仔细考量的部分。而由于“符号价值”识别性的需求,作为承载其视觉形象的“设计元素”在设计时必须具备易识别的个性特征,致使“设计元素”形态的丰富化。

汉字作为视觉符号,因其特殊的强烈的信息传达的能力,被广泛的运用在商品背后的“符号价值”中。如企业标识、企业标准字体、广告宣传语、海报、包装等。2013年的“王老吉”品牌所有权之争,涉及巨额赔偿,充分说明了在商品背后的“符号价值”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而承载此价值的视觉元素即为汉字“王老吉”的商标。商标作为现代经济的产物,用于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所以在现代商业中任何一个品牌都必须是有自己区别于其他商品的准确的定位,该定位必须有据可依。“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最大量的思想。”巴尔扎特的这句话也可以用在这里。

二、文化、技术的发展交流促进汉字形态的多元化

1.文化的多元追求视觉上形态的多元

当工业社会的发展,伴随印刷字体不断丰富,使得真正从事汉字设计的人员减少,字库字体丰富,取用随意,于是出现了大众化的重复与复制。“正是这种文化工业大量生产和复制千篇一律的东西来不断扩张和促进‘波普文化’向度上的形式和情感体验的标准化。其结果是有效地助长了一种精于包装的意识形态,使人们更加适应习惯性统治,最终把个性无条件地沉淀在共性之中”。统一工整的印刷字不断发展,再加上现代设计以来的审美的驱使导致设计上理性主义主导的几何感,一直处于主流。由“工整”这一主导思想致使汉字形态严格的被秩序化,限制了汉字设计的表现力。物极必反,汉字形态“反秩序化”“反工整化”的设计思潮涌现,出现了很多形式新颖艺术字体,把汉字设计引上了装饰画和图案化的道路。

我国20世纪上半叶是汉字美术字充分发展的时期,此时正值国内的新文化运动,崇尚科学与民主。当时国内的设计艺术家们,突破了原有的汉字设计规则,此时图案化的美术字,与当时国内形势和新式的美术图案教育直接相关,很多美术字中都充满力量感,极具视觉冲击力。

上世纪60年代以来,是西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社会信息化、程式化,加之信息传播媒介和交通、通讯的发展使人们轻松的跨越了时间、空间障碍,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这便是所谓的“信息时代”的特征。我国的“信息时代”来的比较晚,但是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信息时代”的特征是大众文化的繁荣,大众文化的繁荣使个人的需求变得比之前都重要很多,社会文化向多元化发展。现代设计也充分的迎合多元的需要展现出百花齐放的效果。

现代汉字设计多元特征首先体现在反对单一上,可利用添生图形、形意共生等方式对文字的进行设计造型,并且汉字的形、声、义也因为现代化的技术在汉字设计中具有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为文字添加肌理丰富视觉效果、利用错视觉增加文字形态的巧妙性等等都是反对单一的手段。根据字意和需要表现的内容,与文字从本质上所表示的意义有一定的联系,结构转化的形式可以是具象的图画、抽象的符号或写意的笔触肌理等。会意的字体设计使文字不仅有识别性,更具图形视觉的冲击力,增强了文字的可读性与视觉的表现力,也可以说是图形创意理念的衍生。而且从汉字构形上看很多汉字与中国的其他的传统艺术一样,在绘画画面安排构形上、文字空间基本上是两维空间,没有进深感,很少有重叠的形,如古汉字“林”“森”等,都是以最直接、图解式的角度来表现物象。

2.科学技术促使汉字形态的发展

近代西方的印刷术是伴随着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的。19世纪初,基督教传入中国,传教需要大以《圣经》等布道书籍,以及来往于亚洲各国的商人和一些汉学家的研究需要,在西方国家兴起研制中文铅活字的热潮。另一方面,传教还会通过一些文化传播活动间接布道,譬如翻译、印刷一些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方面的书籍,以及出版一些刊载新闻时事的报纸和期刊。西方近代印刷技术的传入,使中国近代印刷出版业萌起。印刷字体要有良好的阅读性,字形必须写得清楚,这就使得刻板字体的胸线要尽可能的大,使得文字的结构就逐渐向适合印版的方向发展了,在汉字构形形态上也日趋走向统一。所以印刷字体从开始就与原有的汉字应用语境差别很大。而印刷技术的发展也逐渐使得汉字的书写向表达精神为主要目的汉字艺术和以便与阅读为主要功能的印刷字体这两个方向发展。

科技的不断发展致使文字从传统的印刷环境走向了数码环境当中。汉字字体由“手写”阶段到“刻板”“活字”阶段,再到“键盘、鼠标”阶段。汉字构形形态受造字工具和表现载体的制约影响,从楷体到宋体就已经证明了这个规律。科技的发展使得屏幕界面逐渐成为文字主要的载体,汉字输入技术和汉字设计程序的便利,让汉字表现出灵活、共时、互动的特征。汉字经过数码技术的处理,也从平面走向空间。

万事都有双面性,科技的发展人人可以参与到汉字字体的选择和应用中,使得汉字得来全不费功夫,笔画成了键盘上的代码,忘记了汉字的意义。

三、总结

字体风格的多样化是社会的需求,字体形态的“发展除了技术的因素以外,受新视觉和流行文化的影响,并且反过来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经济的全球化的重要成因是资讯的全球化,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力的强大,随着汉文化的广泛传播,汉字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需要汉字的设计者有更强的文化责任感、社会责任感,肩负起未来汉字设计文化发展的重任。字体设计要回归人文精神和考虑现代社会中人的精神需要,将汉字的形、声、义,联系在一起的字体设计正是体现汉文化的厚重所在,以此确立自身的文化身份,提高字体设计的附加值。信息化社会对于文字信息的倚重远远大于人类历史上的任何其他社会形态,这将进一步促进汉字形态的发展。新技术刷新了印刷概念,字体的输入输出技术、呈现方式、载体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所以数字化时代给我们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摧毁了文字书写生长的土壤,所以此时推广规范化文字的显得尤为重要。

[1]邹广文,王纵横.《全球化时代的消费文化》.装饰,2008.9.

[2]王柯平.《阿多诺美学思想管窥》,《美学理论·中译本引言》.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刘钊.《汉字印刷字体发展、设计与应用研究》中央美术学院博士论文,2007.

吉静,盐城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字体汉字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枯燥的Times New Roman字体有了新花样
组合字体
种出来的“逍遥居”
字体安装步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