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成为牛市的底气何在

2015-09-10 07:22
经济 2015年5期
关键词:降息股市资本

股市已成为全民关注焦点。如何理解股市站上4000点?4000点大关是否能守住?如何巩固此轮行情?《经济》记者带着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访问了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他也围绕股市进行了一系列麻辣点评。

《经济》:股市强势上涨到4000点以上,您是怎么看待这波行情的呢?

刘纪鹏:今天4000点的股市是完全健康的。应该说只有在4000点这个位置上,资本市场才能做更多的事情。政策对这波行情起了很大的作用。

从习近平主席提出经济新常态,到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反复强调,我们的政策就是要把资本市场带起来,加大直接融资的比重。要看到资本市场的崛起一举三得,解决信用、信心和信任问题。

今年一季度直接融资已经达到2000多亿,超过了去年全年。用周小川行长的话说,资金进入股市也是支持实体经济,这个认识是非常正确的,也是来之不易的。有了这个认识,我们就解决了融资问题,这是个信用问题。

同时又解决了信心问题。从2200点到4000点以上,我们的财产性收入增加,又带动了人们的消费,经济新常态能够给中国经济的增长带来活力,所以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是作用和反作用互相支撑的关系。

恢复到4000点这个点位上,市盈率在29倍左右,创业板市盈率过高,30倍的市盈率对应我国7%的GDP增速,应该是一个合理的水平。过去我们的股市低迷,和国家的发展水平和速度是不匹配的。市盈率高就能直接融资,化解中国历史的很多矛盾。市盈率就是竞争力,老是1000点以下,股市就没人要,那怎么实现中国梦?!

4000点是中国资本市场能做点事儿的一个基本点位,在这个点位上,我们才能够加大直接融资,不管是IPO还是增发配股,因为在未来的金融转型中,直接融资、资本市场是我们的主战场,也是我们改革的发展方向。

我们的信心来自于财富。有了钱,消费就带起来了,大家日子都好过了,中国崛起都需要这样的投资人信任的资本市场,因此,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希望要高度重视这个资本市场。

《经济》:很多人担心股市上涨太高会有金融风险,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刘纪鹏:这个不用担心。我们也要从历史上看到教训。历史上有3次股市在涨到70%-80%左右的时候,出现反复成为“短命鬼”,原因都是领导怕涨不怕跌,用人民日报社论或者“半夜鸡叫”打压股市。历史上,1996年那一拨行情,从555点涨到1247点,但人民日报出社论警惕股市风险,股市当天下跌100多点,股市低迷了三四年;1999年5月19日人民日报出社论,又把股市提振,新一波行情起来了,从1047点涨回到2001年的2245点;但2001年5月领导又担心股市泡沫过大,于是又出现了市价减持国家股,5月份减持之后很多股票全出来了,股市能不跌吗?

有些经济学家说股市连赌场都不如,出现泡沫论。资本市场政策开始打压起来,大家开始忧虑,成也政策,败也政策。

我们再看股权分置改革,沉寂5年的股市又带起来了,可是从1000多点到4000点的时候,出现历史上有名的“半夜鸡叫”,印花税从1‰提到3‰。股市从此又开始一蹶不振。

监管者、决策者,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战略定位要重新重视。做强中国,必先做多中国,提振股市,利用中国现有政策。千万不要再用行政手段打压。我相信在经济新常态下,这样的历史悲剧不会再发生了。所以关注高层政策动态是关键。

《经济》:4000点之上能维持多久?如何巩固这轮行情?

刘纪鹏:现在人们对股市和市场经济有了新的认识。这波股市能不能持续,需要进一步政策的连续性和改革释放的空间来巩固,所以还是应该保持宽松的政策。在4000点之后如何把更多的资金引入到资本市场来,让我们的企业有了钱再做出业绩,再缩小泡沫,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所以从改革的力度看,我提出三项措施,巩固住这波行情。第一,就是完成股权革命,现在我们的股市上2600家企业,980多家国有企业一股独大,1200多家是家族企业一股独大,国有企业的一股独大由于减持资本运作和经营者的利益并没有个人挂钩。所以治理结构由于一股独大也迈不开步,一股独大的家族企业的股权结构是不利于这个市场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压缩一股独大,同时尽快完善独立董事的治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巩固住这轮行情。

要规定凡是大股东减持30%以上的,就必须及时披露信息,必须得到监管部门的认同。我们理想的股权结构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30%左右,既有人负责,又有制约机制。因此对持股30%以上的大股东的减持必须严格限制。

第二,推进证监会和交易所的改革。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改革在监审分离的背景下,将打破交易所垄断,破除证监会的行政审批腐败。所以我们的交易所在完成这样的交易转化之后,能够形成以新三板、深沪交易所、港交所之间的有序竞争,实现来自竞争的繁荣。

第三,私募基金、互联网金融、三板市场大发展,形成这种多层次的市场体系。一方面是市场的多层次化,另一方面是品种的多层次化。股票、债券都要发展,今后债券要占更大比例,主板之外的市场要能更多地为其他企业服务。当然主体的多层次,主要指公募和私募,要把公募、证券公司、保荐人的行政垄断打破。要允许注册制背景下放松管制、引入竞争,不管是证券公司还是保荐人,都要尽量严格管制牌照发放。

《经济》:您觉得,股市上涨的底气在哪里?

刘纪鹏:过去我们分析股市,有几个考量因素:一是国际背景;二是国内宏观形势;三是上市公司质量;四是政策。

随着降准降息,实际上已经进入微刺激甚至是强刺激,恰恰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政策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这一轮股市首先是宏观政策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因为我们也有这样的条件,第一是中国钱多。经济增速一下跌就可以持续地降准,我们的准备金率已经降到18.5%,而国际上的平均水平是8%-10%。我们下降0.5%,调整一次点位,就相当于向社会多释放6000亿的资金。即便接下来我们再调4次,准备金率仍然在16.5%,却将多释放出2.4万亿的资金。

降息也一样。现在我们降息两次,仍然是2.5%。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都是0.25%,我们还是他们的10倍。美国面临加息,经济复苏就要紧缩,我们再降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降息的空间也很大,再降两次仍然是美国的8倍。所以这种情况下,降息就是宽松,有利于股市。

现在股市的市值就是40万亿,所以我们钱是有的。而且财政上也有钱,现在改革上有很大的空间,仅仅国资委管的资产就是34万亿。只要认识对了,把股市做起来没有问题。

所以,政策的空间无限大,实体经济在下滑,这两个因素相互角力支撑股市。同时,整个现代金融的演变就是不断把间接融资变成直接融资的过程,未来资本市场就是经济改革的主战场。

《经济》: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就是风险。现在最大的隐忧是融资融券。您怎么看股市中的风险?

刘纪鹏:在股市到达4000点的今天,高兴之余,不要忘了控制风险,股市再往上涨,可能泡沫的堆积就会越来越多,我建议政府要守住4000点,不要打压,但并不是一味溺爱。

同时,在融资的垄断环节,也不应该由证监会办融资融券公司,我们的证券公司跟商业银行完全可以发挥作用。现在这个市场变成了只能上涨不敢让他下跌、而且越涨越不能跌的格局,因为一旦下跌,这种强制平仓就会产生雪崩效应。所以,从对股市泡沫的分析来看,要特别警惕,同时不要因为怕强制平仓产生雪崩效应而不敢推出改革,应该让股市回归自然,该查违规资金还是得查。同时去除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或者简单地救赎,要防范A股越上涨越怕跌、有问题也不敢说的情况。

猜你喜欢
降息股市资本
美联储宣布今年年内第三次降息
美联储降息与全球降息潮为何再现
美联储降息会结束美元上涨周期吗
美联储降息预期下的6月汇市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VR 资本之路
股市日历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