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就业捆绑的套中人

2015-09-10 07:22李晗等
经济 2015年5期
关键词:协管张伟残疾

李晗等

2015年春季纽约时装周上,一个坐在轮椅中走秀的女模特创造了残疾人走向时尚界的历史。她是美国女演员杰米·布鲁尔,患有先天性唐氏综合征。这种先天性疾病的存活者有明显的智能落后、特殊面容、生长发育障碍等特征。此前,她曾在知名美剧《美国怪谭》中出演角色。

但是,更多的残疾人却像俄国小说家契科夫笔下那始终穿着套鞋和棉衣,带着雨伞,把自己藏在阴影中的“套中人”。

在中国,残疾人并非少数。根据中国残联向《经济》记者提供的数据,我国现有残疾人约8500万人,处于就业年龄段内(男16-59岁,女16-54岁)约3200万人,其中城镇约800万人,农村约2400万人。

那么,这些残疾人目前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他们最大的困扰是什么?如何使他们能够像正常人一样,成为社会资源的一部分?

专属残疾人的“秘密花园”

身穿土灰相间的格子小马甲,手拿淡绿色瓢,40岁左右的师春生正专心致志盛锅里煮好的鸡块;旁边张宝生坐在木质小板凳上,揉搓着洗脸盆里的衣服;房屋的拐角处,锯木材的声音断断续续;置身木质轮船模型中,20岁左右的韩荣正左手拿着胶水,右手按住木块,在不停地粘贴。拴在门口的两条黑狗懒洋洋地晒着太阳,看到《经济》记者的到来,顿时警觉地站了起来,低吼了两声。

这样的普通农家场景却出现在密云西田各庄镇残疾人职业康复站。记者眼前所见是来自周边瞳里村、西恒河、水洼屯、渤海寨4个村的残疾人,他们主要患有精神残疾、智力残疾和肢体残疾。

据残疾人协管介绍,平时康复站有21个残疾人,占了周边村子残疾人总数的一半以上,有夫妻都残疾的、有正怀孕的残疾人……

记者在房屋门口的墙上看到了他们的作息时间表,上午9:00,打扫卫生、清理内务;9:30,做操、听音乐、文娱活动;10:00,手工编织、技能培训;中午12:00,午饭、休息;下午15:00,劳动场地、锄草、打药、浇水、拖地;17:00,下班。作息时间表的底端写着这样一句话:“请每位学员认真遵守作息时间,有事请假。上下班注意安全。”另外,哪些人负责手工编织,哪些人负责种植,哪些人负责居家,都有明确的人员安排,“这主要是根据每个残疾人不同的身体状况来安排的。”协管告诉记者。

实际上,根据中国残联的要求,每个省市的每个区每个县甚至每个村都有相应的残疾人职业康复站,主要帮助残疾人进行一些康复训练、技能培训和提供就业,而且这些康复站主要帮助对象是智力残疾人和精神残疾人。“一方面,让残疾人的家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适量的劳动有利于残疾人的身体康复。”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教育就业部周主任说。

他们虽然有残疾,但各自有惹人喜爱之处。师春生是他们几个中最爱插话的人,“因为他听不见,所以别人说什么,他都以为和他有关。”崔建是最搞笑的一个人,他虽然脑袋不好使,但他特别喜欢唱歌,《荷塘月色》、《黄土高原》等都能一点就唱,“但条件是你得给他小费,1元唱3首”。张宝生是干活最踏实的,学警车叫是他的拿手活儿……协管一一向记者描述着,“他们都很单纯,像个孩子。”

中午,一盘芹菜拌胡萝卜、一盘鸡肉、一盘腊肠、几个拳头大小的大白馒头和米饭放置在露天空地中的圆桌上,大家各自洗手就座用餐,席间,他们还不忘给伙伴们夹菜。肉类是张宝生的最爱,“没有肉他都吃不欢”,这是其他人都知道的事实,所以他们每次都会给宝生留一大碗肉。

协管向记者介绍说,每天中午至少保证一个热菜,一个凉菜,一周至少保证两餐肉。这些菜都是残疾人自己种植或养殖出来的,“纯天然。”

“比家里的伙食还好。”正在粘贴船帆的韩荣扭过头说,“在这里,很舒服,完全没有俗世的烦扰和有色的歧视。”

在康复站,残疾人还可以通过劳动获得一份自己满意的收入。就拿这次做轮船模型的项目来说,他们以流水线式的方法进行分工,每个人只做自己能做的一个环节,而且没有时间限制。每加工完一个轮船模型,是7分钱,整个项目完成后,获得的经济收益,平均分给这几个残疾人。

此康复站于2008年成立,这期间,两位协管为残疾人争取下来的项目有做手串、教编织等。谈及此,两位协管心情复杂,既为残疾人能有一份收入而满足,又为难以找到合适的商业渠道而忧愁。“我们太心急了,所以稍微有点信息,我们都会亲自去看看,被骗的次数可不少。”协管说,“就是希望残疾人的生活能改善一些,我们这个康复站能一直为他们服务下去。”

对残疾人来说,这里不仅是康复站,更大的意义在于这里是他们的专属基地,是他们的“秘密花园”。协管还向记者展示了这些年康复站开展的重大活动:一起出去钓鱼、爬山;一起表演节目;领导过来慰问等。照片上显示,每隔一段时间协管都会给残疾人分发鸡蛋、鸭肉、衣服等生活用品。“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协管说。

记者离开时,协管正在准备张宝生的晚餐。“这可是只有像宝生这样的单身汉才有的待遇。”协管半开玩笑地说。

韩荣悄悄告诉记者:“实际上是协管担心宝生回家之后,又只吃泡面。”

小小的世界,浅浅交流

并不是每一位残疾人都能在残疾人职业康复站中得到这样的待遇,很多残疾人都分散在各自家中,苦苦挣扎,或是想着如何找到满意的工作,或是过着简单单调的生活,尤其是因后天事故导致的残疾。

破旧的大巴车行驶在公路上,金色的油菜花、熟悉的房屋在两侧不断后退;轻快的音乐恰与张伟书的心情相搭配……这还是2007年劳动节之前,张伟书回家时的情景。现在回想起来,他还记得当时的愉悦心情,用张伟书的话说,就是“心都在跳跃,那次油菜难得收成好,并且可以早早回家”。

他不知道,不幸即将到来。张伟书在农田里用拖拉机拉农作物时,不慎翻车,导致他中枢神经断裂。这次的事故,使他肚脐以下不能活动,变成了一级残疾人。

张伟书是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的一位农民,事故之前就已经结婚生子,今年37岁。

谈及健全时候的日子,张伟书说:“我一直是家里的经济来源,哪里有钱挣,我就去哪里。曾做过水电工、刷漆工、瓦匠、包工头……”他用手指细数着自己曾做过的工作,神色有些黯然。

如今的张伟书却再也出不去了。他告诉记者,这8年来,他的活动范围只有家里,最多就是妻子推着轮椅在村子里面走一走,转一转。而且,无论走到哪儿,张伟书的身上都要带着他的“三件套”——导尿包、手套、尿袋。他略显尴尬地解释道,“下身没有知觉,不知道什么时候要排尿,带着方便。”

这只是张伟书日常生活中极小的一部分。最需要张伟书注意的,还是身体健康。为此,他必须忌口,“不敢吃凉的食物,怕感冒和拉肚子;也不抽烟喝酒,怕使原本脆弱的身体更加没抵抗力。”张伟书不愿自己再次拖累家庭,所以这些小细节,他都注意得很好。

8年来,张伟书都不愿提及事故之后自己和家人是如何度过那段痛苦和无助的时光。“真的难以想象,难以想象……我不愿再想起那段日子。”张伟书极度痛苦地告诉记者,“感觉自己是家庭的负担,无事可做,就是个废人。”

“世界越来越小,交流越来越少。”他说。

今年27岁,老家在重庆市涪陵区李渡县致远三社的董强也这么认为。他四肢健全,但耳朵听不见,属于二级残疾。

具体是什么时候完全听不见,为什么听不见,董强自己也不清楚,可能是小学3年级时,自己翻杠导致的,也可能是自己被父亲打骂造成的。“总之,这个耳朵渐渐就听不见了。”董强无奈地说。

如今,董强的学历只有中专水平,又因为耳朵听不见,与正常人沟通有障碍,所以工作很难找。“现在我已经不怎么爱笑了。”董强向记者倾诉道,这些年来,原来的朋友都渐渐离开了他的生活圈。

“现在的交往圈只限于网上的一些残疾人网友。”董强长叹了一口气。

自由发展是奢侈的想法

在《独立宣言》中,“自由”是不可剥夺的人身权利。

但是残疾人有“自由”吗?

每天早上10点,不管刮风下雨,两位残疾人一定准时出现在密云县主干道的十字路口处。他们以卖手工艺品为生,比如用塑料珠子做成的抽纸盒、钱包、吉祥挂件等。价格在50元、70元、100元不等。记者在旁边观察了两个小时,几乎没有人购买。他们告诉记者,这里已经是人流量最多的地方了,但是生意最好的时候,每天也只能赚100元。

这些工艺品都是他们俩晚上加班加点并利用白天空余时间编出来的。“别的事情我们都做不了,只有这手工艺活儿适合我们做。”其中一位患小儿麻痹症的残疾人说。

和他们聊天的过程中,记者发现,他们曾经也想过在网上开个网店,也曾想过在密云闹市区租一家店铺,做点小生意……但这些都只是想想而已。这两位残疾人,一个眼睛看不见,另外一个生活完全无法自理,这些都是限制他们自由发展的客观因素,无法改变。

董强也向记者谈到过他没聋之前的想法。“希望能成为科学家,希望能从事自己喜欢的电子行业……”董强说,这些如今对他来说,只是一点点奢侈的想法而已,“仅仅是想法。”

“自由?多么奢侈。”现阶段正在广东找工作的董强更是体会深刻。正常人能够自由选择他们想做的工作,愿意从事的行业,但残疾人就不行,身体条件的限制使他们只能选择自己身体能承受的工作。

与此同时,董强还给记者看了当地免费给残疾人培训的课程,包括后期制作班、按摩提高班、电子商务、创业培训、数码后期设计等。“课程门类的确多,但真正找工作时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董强告诉记者,企业更在乎的是自己的形象,有些企业宁愿交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不愿招收残疾人。

残疾人企业家们往往深知这类群体发展的局限。因此他们在自己事业有成之后,多半会尽自己所能帮助残疾人就业。河北省伊祁山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河北省残疾人手工业协会副会长刘继台就是如此。

他4岁时,右半身肌肉开始萎缩,因无钱医治落下终身残疾。期间受到不少冷眼旁观和讥讽,但他一直激励着自己,“我不能被命运击倒,我要做生活的强者,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天空。”

20岁时,他就进入社会,开始尝试各种职业。最终,制作桃木工艺品成为了他一生的事业。

如今,刘继台的生意已经越做越大,桃木工艺品带来的年产值可达6000万元。他还把分厂开到了浙江等地。他告诉记者:“来应聘的残疾人,只要是手没问题的,都能来上班。”现在,刘继台公司里面的员工30%都是残疾人,给他们的报酬也相对较高,“除去五险一金,每月能拿3000元。”刘继台说。

在中关村实现创业梦,让科技成为盲人眼的盲人曹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提到,要想让残疾人自由发展,关键是让残疾人能有尊严的生活,就业无疑是前提。

残疾人就业——化劣势为优势

中国残联邮件回复记者采访时,说出了目前残疾人就业的现实:近年来,国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在挖掘潜力促进就业,减少失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我国剩余劳动力和每年新增劳动力过多,就业容量有限,加之全球经济调整、农村转移就业、技术培训不足等各种因素,国家总体就业压力巨大,结构性矛盾突出,残疾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尽管中国残联一次次下发文件,强调依法推进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等政策,但似乎收效甚微。根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来看,我国各类用人单位就业人数为2.73亿人,按照1.5%的比例应当安置残疾人为410万人,而根据中国残联事业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目前按比例就业安置残疾人仅为120万人,缺口较大。而且集中就业规模加速下滑,仅以福利企业来看,目前安置残疾人已下滑到不足60万人。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杨立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告诉《经济》记者:“残疾人就业难主要是社会对残疾人的人力资源开发不足造成的。”残疾人受教育程度和身体素质是制约残疾人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

根据其20多年研究残疾人事业的经验,杨立雄分析道,残疾人受教育水平很低,大多数残疾人处于文盲状态,70%是小学毕业,真正高中、大学毕业的比例不到1%。从残疾人本身来说,和正常人相比,各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从社会大环境来说,社会给予的包容度也不够。

对于残疾人就业的难题,北京市残联实行“素质就业”,即根据每类残疾人的情况,分门类就业。智力和精神残疾的残疾人,主要在职业康复劳动站解决就业问题。为此,北京市残联搭建了“爱立方”平台,进行合作项目的引进和销售渠道开发。聋哑人的就业,北京市残联和义齿加工培训合作,“每次培训50人,80%的人都能直接上岗。”北京市残联教育就业部周主任进一步解释说,使用磨牙齿的器械噪音特别大,而聋人听不见,“利用这一‘优势’,他们做的比正常人还好。”

杨立雄认为:“对于肢体残疾,且有就业意向的残疾人,可以给他们制定职业规划。”在国外,有一种人专门帮助残疾人解决就业问题,他们被统称为“残疾人职业规划师”。这些职业规划师的工作是从残疾人开始找工作,到适应工作,以及后续的职业规划,一直跟踪下去,并形成一条龙服务,及时进行反馈。人力方面,一个职业规划师最多负责6个残疾人就业。“这套体系在国外已经运作得很成熟,但在我国还需要一些时日。”杨立雄强调。

此外,残疾人职业规划师属于公益职业,应由政府进行补贴。这类人士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杨立雄说,“要熟知残疾知识、人力资源知识以及社会工作知识。”他进一步解释说,残疾知识是为了更加了解残疾人;人力资源知识是为了知道如何可以调动资源,整合资源;社会工作知识主要是能进行个案辅导。

解决就业还只是第一步,是摆脱残疾人身为“套中人”枷锁的关键一步,但从战略角度来说,还需秉承“融合就业”的理念。所谓融合就业,是指以联合国《身心障碍者权利公约》为权利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倡导在合理便利与非歧视条件下推动无障碍工作环境的建设,促进各种类型的障碍者就业。

“关键是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将残疾人真正转化为社会资源。”长期奋战在残疾人就业一线的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教育就业部周主任总结说。

猜你喜欢
协管张伟残疾
昨天 今天
重庆市九龙坡区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现状分析
创建安全协管服务新模式筑牢矿井“亲情安全防线”
看得到的转变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几点体会
丹阳市基层医疗机构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现状分析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
四位老人与一个残疾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