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质量和效益亟待提升

2015-09-10 07:22王芳曲华敏
经济 2015年5期
关键词:能耗绿色建筑

王芳 曲华敏

有这样一个办公楼,从外立面看,建筑南面整面是玻璃幕墙,仔细观察才发现,玻璃幕墙内安装有一排排的太阳能集热器;屋顶是用太阳能集热器和阳光玻璃板组合建造成的阳光屋顶;整个办公楼内的水通过过滤可以供全楼人员饮用;新风系统和地源热泵的应用使得屋内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每一办公室或区域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以及热水、灯光、电梯等能耗数据都实时上传到计算机平台上,平台上控制系统可以对建筑能耗实施监视、控制、分析和管理,实现建筑的节能、智能、舒适、健康和安全。

《经济》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国际信息产业基地的北京海林节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看到的就是上面一幕。2014年,这家公司的综合办公楼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绿色运营三星标识。经过3年的运行评测表明:节能效率达到70%,冬季采暖费用每平方米低于10元,夏季空调费用每平方米低于8元,建筑能耗每年每平米37千瓦时。绿色建筑就该是这个样子吧。

建筑不绿,原因何在?

当前,我国正面临土地、资源、人口、环境等方面的严重制约,建筑耗能已占到我国总能耗的30%以上。其中单位面积能耗最高的是公共建筑,其能耗强度约为住宅的2至3倍,城市“地标”建筑能耗则更大。我国绿色建筑所占比例不高,建筑物的质量、节能效果等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建筑质量平均寿命仅为30年,是发达国家的1/3左右。效率也是发达国家的1/5。以供热为例,我国集中供热的一次能源消耗标煤20kg/m2,高出同纬度欧洲国家一倍。大多数城市的建筑物隔音、隔热、隔气流效果较差,太阳能与热利用所占该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比例不高。

究其原因,既有发展阶段的因素,也有人为和认识的因素。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崔源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方式是靠投资拉动的,靠简单的数量增长而非创新驱动。而建筑发展还处在解决刚性需求的粗放式的短缺期。此外,过去,我们没有物权法的时候,房子住一段时间,可能就会更换户主,购房者对建筑物保暖隔热、节能方面的要求并不是十分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商是不可能建造那些质量高、价格贵、卖不动的房子的。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中心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张小玲则认为,目前一些建筑质量甚至不如上世纪80年代之前,更比不上上世纪50年代的建筑。其中人才短缺是一个重要原因。农民工取代了传统产业工人,生产企业没有了学徒制,反映到最终的产品上,性能和质量普遍差强人意。同时,人们普遍喜欢采用较多的先进技术和产品以彰显建筑的先进性,往往以使用进口产品为荣,而对于这些先进的技术产品对建筑究竟带来了多少好处却缺乏量化性指标。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发展研究所生态城市建设专业委员会主任谭洪起表示,目前民营或外资的新型建材发展很快,但设计院、标准院出台的标准却有些滞后、脱节,当然,这与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太完全有关,在国外,很多企业标准是高于部颁标准和国标的,有一个很好的企业标准就可以销售,就可以打开市场,但是在我国没有部标或国标的建材行业,而企业标准没人敢采用。

所有这些因素导致我国建筑质量不高,能耗居高不下。

发展绿色建筑需更新观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第二研究室主任周宏春指出,在当前我国的大多数城市房地产市场过剩、已建住宅空置率较高的情况下,将保证建筑物供应数量转向提高建筑物质量、发展绿色建筑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在政府的绿色建筑计划导向下,建筑商和建筑使用者均应更新绿色发展观念,从实际出发,避免以下认识上的误区、避免盲目照搬国外水平。

国外的=先进的?

无论哪个国家,其绿色建筑标准、产品和技术,都是在满足当地气温、湿度、光照等条件约束下研究开发并推广应用的,除美国的国土与我国差不多之外,欧洲国家国土面积较小、气象条件相对简单,而我国幅员辽阔,纵跨几个气候带,居住环境和条件差别很大。有关绿色建筑的技术、工艺、产品和标准,必须适合国情,不能照搬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模式,国内的标准和实践也不能“一刀切”。

绿色建筑=成本高、价格贵?

北京海林节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清介绍,海林运营三星综合办公楼的节能系统并没有采用多么高新的技术,而是利用成熟的产品和技术,使用全新的建筑节能综合解决方案达到系统的节能优化,这样的系统功能强大、可靠性高且成本低,全部建筑成本只有2830元/m2。

节约能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消耗支撑城乡居民良好的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建筑实现绿色的目标。

回归绿色本真,上下同行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阶段性过剩,人们收入的增加、对改善型住房需求的增长,一些高科技企业研发的材料、技术会逐步用到国内市场,助力绿色建筑。为促进这一转变的尽早发生,尚需政府、企业和市场做出相应调整。

周宏春认为,从政府角度看,应当加大对绿色建筑的支持和扶持力度,尤其是对新型建材、绿色建筑计划实施的扶持;制定并实施政府绿色采购计划,加大对公共建筑的绿色改造、节能改造的扶持,促进建筑节能。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主任朱江卫建议以税收为杠杆,通过对建造和购买绿色建筑的开发商和购房者实行税收减免,以此调节市场需求,引导发展绿色建筑,而不是简单地按星级标准发放补贴。

崔源声表示,企业应转变思路,树立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学习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应加强自主创新,有实力的大企业,更应该加大科技投入。要提高教育和科研的地位,进行体制创新,不断淡化直至最终根除官本位文化的毒害。若不重视基础科研,不重视科技投入,过几年我们引进的技术落后了,还得再次引进,不断恶性循环。

对于建筑业的从业人员、无论是操作工人还是技术人员,张小玲认为,都需要回归追求事物的本真,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市场要彻底改变劣币淘汰良币竞次规则,才能使我国的建筑业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企业才拥有提升价值的创新动力。

安徽商业地产代表人物、多年从事建筑行业的安徽南翔文化产业公司董事长王辉同样表示,符合城市未来长期的发展,才能让建筑成为百年建筑的可能。如果仅仅在技术上创新,建筑的物理空间与实际功能相违背,盲目追求新奇特,脱离实用功能,与城市文化不匹配,这样的建筑是难以长久发展的。同时他强调,房屋设计环节就要考虑到整个建筑的实用功能、后期的运营、对环境的影响,而不是仅仅增加不实用的技术,作为房屋销售的噱头。谈及绿色建筑的社会效益,李海清对记者说,我们一个楼就可节能70%,如果全社会建筑节能40%,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将节约多少个核电站?对于空气质量环境的改善意义多大!全球的化石能源快要耗尽了,我们一定要省着用,为子孙后代考虑。

猜你喜欢
能耗绿色建筑
绿色低碳
120t转炉降低工序能耗生产实践
能耗双控下,涨价潮再度来袭!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建筑的“芯”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日本先进的“零能耗住宅”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