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砥砺中前行

2015-09-10 07:22阳传春
经济 2015年5期
关键词:锂电青海

阳传春

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如何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保持稳中求进,适应发展向中高速、中高端转变的新常态;在全国两会后,笔者走进青海,感触真实的脉动……

三月的西宁,柳枝泛黄,阳光下春意初动。

在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川工业园——

走进青海电子材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卫华整个上午忙碌在生产车间。

当他面带喜色回到办公室,与笔者谈起公司生产经营状况时,他自豪地说,我们的企业受经济下行影响不大,得益于总公司决策者瞄准的行业。据介绍,青海电子材料公司是全国最大的高档电解铜箔制造企业之一,产品适用于通讯器材、IT业、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众多领域。

前几年,每到春节过后,青海电子材料公司员工流失严重,公司又得重新招聘、培训,直接影响到生产的稳定性。

“现在好了,春节过后我们的员工流失不到1%”,尹卫华说。

目前,青海电子材料公司拥有员工700多人,平均年龄在25.4岁,人均年收入在4万以上,是青海省人均工资的一倍。

在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刚结束公司生产经营分析会的王体虎总经理,向笔者介绍目前行业面临的困境及公司的产业升级情况。

他说,近年来,光伏产品市场一直低迷,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多晶硅价格大幅下跌。一是受进口低价原材料冲击;二是因汇率波动和欧盟等反倾销因素制约,出口受阻;加上国内各省区采取特殊优惠政策,形成不对称的市场竞争。

尽管受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影响,亚洲硅业(青海)还是利用自己的实力、技术、管理等领先水平,在2014年劣境下仍实现产能扩张和技术改造升级,单位能耗和成本进一步下降,吸纳了更多人员就业。

在生物科技产业园区——

立志做枸杞深加工产业领导者的青海圣烽生物技术开发公司,与几家科研单位合作,充分利用青藏高原无污染、环保、健康的沙棘、枸杞等特色生物资源,在历经两年多时间后,从枸杞、沙棘里开发出酒、油、饮料、食品等系列产品。

“我们可以对枸杞、沙棘做到吃干榨尽,皮、籽、汁、渣,全部利用,没有半点废料”,圣烽生物总经理耿春峰说。

据介绍,2014年6月圣烽生物正式投产,当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并入选为“中日韩俄印互贸定点企业”。今年,他们目标是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

同样瞄准高原天然资源宝藏的香港钜荣集团,在生物科技产业园区投资建设青海伊纳维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伊纳维康依托集团公司的实力、技术和海外市场,将以科研创新推出完美产品,促进人类完整健康”,伊纳维康公司一位负责人说。

据介绍,2014年,伊纳维康公司投资1.5亿元,已建成高标准厂房、实验室和办公用房;公司除自有项目的自主开发研究外,还与美国、德国、瑞士以及香港等地的科研机构进行紧密合作。目前,已取得相关发明专利6项,今年有望试车后正式生产。

在甘河工业园——

笔者穿行在青海百通高纯材料开发有限公司厂区,看到各车间工人在生产线上,紧张有序地工作。

“一斤钢材不如一斤白菜的利润”,这是2014年中国钢企普遍存在的酸楚,过剩的产能,导致“泥沙俱下,哀鸿遍野”。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青海百通公司却逆势而上,当年企业销售突破16亿元,还盈利3000多万。

“公司自创立至今注重在科研方面投入,因为我们知道今后的市场竞争必定是科技创新的竞争”,公司总经理王启民说。

他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一是靠铁合金矿热炉余热发电技术,不仅省下1500多万元电费,而且实现了清洁生产;二是靠科技创新的冶炼技术,提炼出普通硅铁的高级形态高纯硅铁,创造出2000多万元利润。

王启民感慨地说,企业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青海这里政策环境很好,在发展上,引导企业“牵手”科研院校,促进科技进步,推动转型升级;另外,园区企业相对少,只要企业有困难,开发区和园区管委会都会及时帮助、协调解决。

在青海盐湖海纳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明山介绍说,海纳项目自立项之初,在工艺、技术方案形成中,就秉承总公司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各项目之间共生耦合,形成了完整的闭合式循环产业链。

目前,盐湖海纳公司生产涉及建材、冶炼、化工3个行业,项目是集水泥、电石、烧碱、PVC、氢氧化镁、氧化镁为主产品的一体化循环利用。

黄明山说,现在企业正处十分艰难时期,主要来自资金短缺,同时,希望政府能降低税费,为企业减负。

据了解,因为国内外建材市场不景气,盐湖海纳生产的PVC、水泥等出现了亏损,而氢氧化镁等生产线,急需筹资投入运转。

在南川工业园——

青海省是锂资源大省,已初步探明氯化锂有1825万吨,储量居全国首位。锂是一种金属化学元素,锂的电子提供能力最强,以锂系材料生产的电池储能最高,且使用寿命较长,被誉为“21世纪的能源金属”。

瞄准低碳、绿色、环保产业,一直是青海省委、省政府追求绿色发展的主调;为此,出台了《青海省新材料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意见》,明确将发展绿色电池材料作为主要任务之一。

围绕锂电产业,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注重在“链”上做大文章,2011年,成功引入了全球最大的聚合物锂电池供应商——新能源(香港)科技有限公司进驻南川工业园。

“锂电产业兼具资源性、技术支撑型和高风险产业的特性,从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讲,我们看好青海的资源优势,更重要的是青海省委、省政府发展锂电产业的决心和信心。此外,作为生态大省,追求绿色发展的青海和我们打造绿色产业的梦想不谋而合。”青海泰丰先行锂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力说。

在青海时代新能源科技公司,笔者参观了占地2000亩的规划沙盘,公司总裁助理陈顺水介绍说,整个规划在10年内分3期完成,投资在75亿元,可年产5吉瓦时(1吉瓦时=1000兆瓦)电池,销售将达200亿元以上。

在生产车间,笔者透过全封闭车间窗户玻璃,看到全套不锈钢机器的自动化生产线。

随行的技术人员介绍说,整套机器是从国外进口的最先进设备,目前,每天生产1000支到2000支电芯,换算产值在120万至200多万元。

随着青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青海泰丰先行锂能科技有限公司、青海拓海新材料有限公司、青海绿草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锂”电企业在南川工业园集聚,一条“锂”产业链初步形成。

规划引领前行——

凭借独有丰富的资源、强力支持的产业政策和已有的锂电产业规模等优势,全国人大代表、西宁市市长王予波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建议,希望国家尽早出台锂电产品推广应用的相关政策措施和锂电产品指导目录,在西宁建立国家级锂电产业检测中心和公共服务技术平台,加快培育锂电产业市场,扩大市场规模。

“在借鉴国内外锂电产业发展经验基础上,去年,省上制定了千亿元锂电产业发展规划”,西宁市委常委、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姚琳说。

他说,锂电产业发展规划分三步走,到2025年,锂电产值要达到1000亿元以上。按照这个规划和产业布局,结合开发区现有的产业基础和优势;以南川工业园区为核心,完善锂电正极材料、动力及储能电池产业链;东川工业园区延伸集电子材料铜、铝箔、电池外壳及3C产品等配套产业;在甘河工业园区,加快推进锂电负极材料等生产项目。只要我们一茬接一茬不懈地去做,就会实现这个目标。

据介绍,2014年,面对多种不利因素,开发区克服重重困难,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62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02.96亿元,比上年增长22 %;工业增加值完成319.76亿元,比上年增长22%,分别占到西宁市的37.4%和67.1%。

今年经济下行压力更大,如何保持稳中求进?年初,管委会请来落户4个园区的一些企业家一起座谈;大家畅所欲言:有人提出如何培养核心生产要素;有人提出政府要在行业宏观发展上超前指导;有人提出强化招商引资,完善特色产业链;有人提出政府多牵头,加强银企对接,创造好的融资环境;有人提出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引进一批拔尖人才……群策群力和真知灼见,汇集成2015年度开发区的重点工作日志。

姚琳表示,开发区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强化创新驱动,适应发展向中高速、中高端转变的新常态,推动开发区主导产业向特色化高端化发展,进一步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努力再创新的佳绩。

猜你喜欢
锂电青海
大美青海
青海颂
青海行七首(录二)
锂电自行车:破除技术瓶颈 延长使用寿命
创新,让锂电自行车多姿多彩
锂电车自身亟待解决的问题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青海蓝
捷安特全新的运动型锂电自行车
青海“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