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生活在玻璃房里

2015-09-10 07:22刘稚亚
经济 2015年5期
关键词:夏尔包法利艾玛

刘稚亚

《包法利夫人》的情节我们再熟悉不过了,懦弱的男人一味顺从,出轨的女人自食其果。据说福楼拜在写到艾玛死去的时候不禁伏在书桌上痛哭道:“我将会死去,但包法利夫人会永远存活。”也正是因为他的这句话,文学界对包法利夫人的评价多是褒奖甚过责难——赞扬她的勇气,抨击夏尔的无视,再不济也是推到“社会”这个一贯的倒霉蛋身上。

艾玛,这个富农的女儿,生得一张漂亮的脸蛋和妖娆的身材。开明富裕的家境也让她得以读书写字,去修道院接受教育。书本帮助她开拓了眼界,可是社会固有阶级和她的家庭仍在死死地束缚着她。她就像是生活在一个玻璃房里,可以透过窗户看外界的花花草草,却无法离开房间半步,或者说,没有勇气离开半步。瞧她看着窗外那蠢蠢欲动的眼神,她是多么希望能够摘下一朵鸢尾别在胸前啊!她嗅着花香,甚至觉得就连阴晴不变的天空都充满了未知的迷人魅力。夏尔包法利出现了,她觉得,他可以带领她到外面的世界中去了。

始料未及的是,当她嫁给夏尔以后,她的生活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不过是从一个玻璃房搬到另一个玻璃房,她还是无法踏出房间半步。也许有那么几次透气的机会,参加伯爵的晚宴,或是听歌剧——可是每次的“透气”都似乎是对她现下生活更大的嘲讽。她厌恶玻璃房的闭塞,她渴望清风拂面,她想摘窗外的花朵。于是她偷偷地打开了窗户。可是风总会刮走,花朵也有凋谢的时候,她以为把窗户开大点可以享受到更多的自由,殊不知,当雨水浇灌进房间的时候,当窗台再也无法承受住她的重量的时候,她最终重重地摔了出去。

包法利夫人摔死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玻璃房吗?不,玻璃房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她,是为了不让她受到风吹雨淋。是她受过的那些教育吗?确实,如果玻璃一直被窗帘遮挡着,她永远也不会知道窗外的美景。可是晒不到太阳,生活在黑暗里真的就是我们想要的幸福吗?

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包法利夫人?我们被困在自己设置的“comfort zone(舒适区)”里,一方面,不舍离开遮风避雨的玻璃房,一方面又渴望窗外看上去如画的风景。我们只敢偷偷地打开窗户,适可而止地享受时不时拂过的暖风。我们既没有打碎玻璃的勇气,又不想拉上窗帘放弃阳光——说到底,包法利夫人的悲剧与她无关,与夏尔无关,更与社会无关,无须悲天悯人,无须上纲上线,她的悲剧只不过源自我们不可抗拒的人性的弱点罢了,你,我,都一样。

猜你喜欢
夏尔包法利艾玛
读书的快乐
读书的快乐
夏尔·巴托与18世纪“美的艺术”概念
艾玛打雪仗(下)
艾玛打雪仗(上)
理解一个窝囊废
——谈《包法利夫人》的包法利
浅析《包法利夫人》的医生身份设定
福楼拜叙事艺术探究——以《包法利夫人》为例
《包法利夫人》赏析——人物多样的爱情观
艾玛·罗伯茨:“星二代”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