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的广阔空间

2015-09-10 07:22张立群
经济 2015年12期
关键词:城镇人口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张立群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换档和困难企业增加,一些机构和个人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不断增加,一些唱空中国经济的老调又开始重弹。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论断就是中国开始面临严重的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进而要出现巨大的债务风险。误判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看到中国正处于城镇化持续较快推进的历史时期。

2014年,按照常住人口计算,中国的城镇化率为54.77%;按照户籍人口计算,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为35.33%。2010年美国城镇化率超过80%,日本超过90%,高收入国家一般都在70-80%及以上。中国的城镇化水平明显偏低。

城镇化是现代产业、市场发展的结果,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化的集中反映。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依靠自主建设的工业体系,在引入市场和对外开放的推动下,全面加快了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客观上必然会加快城镇化进程。1978-2014年,中国按照常住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从17.9%提高到54.77%,城镇常住人口从1.72亿增加到7.49亿,增加了5.77亿人,年均增加1600万人,超过很多国家的总人口。即使在经济增速换档时期,2012-2014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也增加了5900万人,年均增加1966万人。

城镇人口的增加,首先带来了需求的增加,特别是住房这一基本需求。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首先集中在满足城镇户籍居民住房改善方面。这也导致很多人依据城镇户籍居民的住房情况判断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这一静态的、不考虑中国城镇人口特别是户籍人口变化的思维模式,往往会得出中国城镇住房供给已经平衡甚至过剩的结论。有些不负责任的分析,甚至认为中国城镇空置住宅已经达到6400多万套。如果考虑人口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则结论会完全不同。按照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考虑人口增长因素,中国城镇常住人口将超过10亿人,较2014年至少增加2.5亿人。如果人均住房面积按照35平米计算,至少需要77亿平米的住房;如果按照每套100平米计算,约为7700万套。此外需要注意到,常住人口流动性比较大(中国目前流动人口为2.5亿余人),对住房的需求不够稳定,这也是中国城镇住房需求压力相对较小的重要原因。如果按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计算,未来中国城镇户籍人口至少还要增加5亿人。即使考虑其中作为常住人口在城镇有住房的因素(一般是租房,而且条件较差),其住房需求增长也会非常巨大。此外考虑到住房质量和配套水平提高、城镇布局调整等因素,有很多已有城镇住房则需要翻新改造。综合看,中国城镇化的推进,将带来巨大的城镇住房需求,将支持城镇房地产市场持续较快扩大,房地产和城镇建设持续较快推进。那种认为中国城镇住房严重过剩、房地产业将出现巨大债务风险的观点,是经不起推敲的。

猜你喜欢
城镇人口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浅谈城镇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困难与对策
北京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控制在130万以内
安徽省生态足迹与城镇化率关系实证研究
2011年全省城镇化率达45.6%
上海2008年常住人口1888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