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语翻译现状研究

2015-09-10 07:22赵宁
考试周刊 2015年28期
关键词:健康发展研究现状

赵宁

摘 要: 公示语翻译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地区软环境建设的水平,使用得当的公示语可极大提升该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形象。我国公示语翻译研究在21世纪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近年来,众多语言学、翻译学专家对公示语的翻译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但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基于对全国公示语翻译研究现状的回顾与总结,梳理了现有公示语翻译研究成果,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促进我国国际语言环境、人文环境建设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公示语翻译 研究现状 健康发展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趋频繁,越来越多的公示语作为城市和地区的“形象代表”,密集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公示语英译水平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社会开放化程度和文明程度,是其语言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示语的英译涉及两种不同语言、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转换,不仅要做到语言对等,更要做到文化对等,使公示语的英译更加符合目的语语言文化习惯,达到对外宣传的效果。因此,加强公示语翻译的研究、提高公示语翻译的质量,是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

一、公示语翻译研究的背景

公示语翻译是翻译研究的新领域,翻译界广大专家学者对此展开了系统研究。早在1998年,何自然教授就已经开始致力于公示语翻译问题,这在他主编的《社会语用建设论文集》中可以找到相关线索。此后,学者们纷纷从语用学的角度关注公示语的英译及语用失误问题。同样在1998年,倪传斌和刘治在《上海科技翻译》第2期发表了一篇题为《标记语的英译原则及实例分析》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标记语汉译英应遵循“简洁、明了、语气得当、规范化和适度诙谐”五原则。由于种种原因,此项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仍然有待提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进入21世纪后,公示语翻译逐渐成为翻译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二、公示语翻译研究的现状

1.什么是公示语

公示语是公开和面对公众的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人们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公示语翻译研究的重点是公示、服务海外旅游者、常住外籍人士等,涉及食、宿、行、游、娱、购行为与需求的文字信息内容。“Signs”是最接近“公示语”所蕴含意义的英语词汇,国际标准化组织145委员会主席Barry Gray把“Signs”定义为:“Signs are anything from the simplest wayfinding or information marker to the technically sophisticated communication of a message.Signing affects everybody—travelers,shoppers,visitors,drivers etc,whether in the course of business or pleasure.”(Signs包括了最简单的道路导向或信息标志和技术含量高度复杂的信息传播形式。不论是在商业活动中,还是在休闲娱乐中,它影响着每个人:旅行者、购物者、来访者和驾驶者等。)由此可见,公示语是一种给特定人群观看的特殊文体。它用寥寥文字、简明易解的图标或文字与图标相结合等方式,把必要的、有用的信息传达给大众,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帮手。

2.主要研究进展与成果

2003年“公示语翻译研究在线”网站开通,建立了公示语研究语料库,标志着公示语研究正式拉开了序幕。2004年《汉英公示语词典》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一个可参照的翻译标准和供讨论的研究平台诞生了。同年6月,在广东省翻译协会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的“文化旅游翻译研讨会”上,吕和发的《公示语的语言文化特点与汉英翻译》、王东风的《凾待启动城市和景点英语面子问题》等主题发言,都集中探讨了公示语翻译与城市形象、国家尊严的关系,公示语翻译的方法与思路,关于公示语英译的研究开始逐步走向深入。

2003年以来,在公示语翻译方面,共有3部词典和8部专著出版。词典包括《汉英公示语词典》、《汉英深圳公示语词典》;专著包括《公示语汉英翻译》、《公共场所英语标识语错误解析与规范》、《公共标识英语纠错指南——实例、辨析和解决方案》、《公共场所英文译写规范研究》等。公示语翻译专题研究第一篇硕士论文于2004年由当时的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仇金菊完成,此后硕士论文发表量逐年增加,2009年一年就有25篇优秀硕士论文入选数据库;2004年至2010年七年间,总计有84篇优秀硕士论文入选。另外,根据中国知网学术趋势统计图显示,2002年至2014年10月,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的公示语翻译相关论文共计2618篇,总体关注度呈上升趋势。这些学术论文涉及公示语翻译问题的方方面面,例如:运用文本类型学、语用学等理论分析公示语翻译;从公示语的功能及语言风格视角探讨公示语翻译;从跨文化角度评析公示语翻译;从翻译原则、策略、方法出发,评价和探讨公示语翻译。

20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莱斯(K.Reiss)创立了功能翻译理论的雏形。莱斯认为理想的翻译应该是综合性交际翻译,即在概念性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方面都与原文对等,但在实践中应该优先考虑的是译本的功能特征。此后,她的学生费米尔(H.J.Vermeer)又在该理论基础上将翻译目的论加以完善。费米尔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但这种有目的的行为并非意味着译者可以随己之意来翻译,而必须遵循三大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由此不难得出功能翻译理论对于公示语翻译的启示:在翻译公示语时,译者必须时刻考虑原公示语的目的和功能,从而采取相应不同的翻译方法。虽然不一定要实现两种文本之间的完全对等,但是必须保证源语与译语在目的和功能方面的对应。

从公示语功能特点及语言风格角度探讨公示语英译,吕和发(2004)指出英语公示语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四种突出的应用功能;所展示的信息状态既有“静态”又有“动态”的。在对公示语英译实例进行调查,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修改建议方面,王银泉、陈新仁(2004)对公示语英译实例按照错误类型进行划分,如交际信息失真、施为用意错位、语言礼貌蜕变、译文刻板不够贴切等,提出修改。从语用学角度探讨公示语英译,罗选民和黎土旺(2006)用奥斯丁的“言语行为理论”来指导公示语英译。从文化角度阐释公示语英译,万正方(2004)强调了公示语翻译中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3.公示语翻译原则

倪传斌、刘治较早开始研究标记语的英译原则,提出“简洁、明了、语气得当、讲求规范化和注意适度诙谐”五项原则(倪传斌,刘治,1998)。黄友义主张翻译工作者应该熟知并运用“外宣三贴近”原则,即:“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黄友义,2004)王银泉、陈新仁从标识用语交际信息失真、施为功能错位、语言礼貌蜕变、译文刻板不够贴切和地道等方面,对标识用语英译失误进行剖析,提出“约定俗成”是标识语英译中不可忽视的翻译原则(王银泉,陈新仁,2004)。陈建华根据标志用语汉英翻译的照搬原文、照字直译和译文不简练的两大缺陷,提出了“准确、规范、简练”的标志用语翻译原则(陈建华,2005)。

功能对等、情境相同、对象一致、目标明确、转换对应、触景传情是公示语英译应该遵循的原则标准。“功能对等”强调的是静态和动态功能一对一的对等,“情境相同”是承认宏观环境差异情况下关照微观环境的趋同特点;“对象一致”是在宏观语境不同条件下针对的是同质的受众;“转换对应”是对应“相同对象”,将汉语公示语实现一对一准确“还原”源语的转换;“触景传情”是在特定的情境下使受众产生符合逻辑的情感反映,这种“源语”还原的一对一转换或许只发生在汉语公示语“翻译”为英语的过程中。

三、公示语翻译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误用“一一对应”原则翻译汉英公示语

许多人认为,出现在同一块标牌上的公示语的汉语和英语翻译应该是一一对应的,这种错误观念往往会导致翻译不当。英语公示语作为一种独立存在,和汉语公示语不是语言上的对应关系,而是功能上的对应。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如“有难事,找民警”这条公示语下面的英文翻译往往是:“If you have any trouble,please ask for the policeman.” 再如“公共厕所”,经常被一一对应地译成“Public Toilet”。从这两个常见例子不难看出,片面追求两种语言的一一对应,会使译语显得冗长累赘,反而违反了公示语翻译简洁明了的翻译原则。英汉两种语言文字之间存在差异,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很难做到词句上的完全对应,因此在翻译实践中,只有适当地运用增词、减词、补词等各种翻译技巧,才可能实现公示语源语与目的语的功能意义对等。

2.混淆“功能对等”和“忠实”原则

按照“忠实”的翻译标准,有些公示语翻译本身并没有不当。公示语作为一种有特定服务对象和明确目的的表达,只有按照它要实现的交际功能衡量,才能评估它是否得当。所以,公示语翻译一定不能拘泥于原文,因为公示语翻译的目的不是为了忠实于原文,而是为了顺从英语公示语接受者的文化习惯与接受能力,实现“功能对等、转换对应”,达到实际交际目的(赵湘,2006)。好的公示语翻译应该做到“等效翻译”,即译文功能和原文功能完全对等。作为一种工具性翻译,公示语翻译在目的语文化交流中充当一种独立的信息传递工具,因而译文可以根据自身目的对原文进行适当调整。举个例子来说,“小草微微笑,请你走便道”这条在公园里常见的公示语,如果按照“忠实”这一翻译标准,就应该翻译为:“Little grass is smiling slightly,please walk on the pavement.”然而,如果考虑到公示语的提示性功能,并从这个角度来翻译,就可以简单地译为“Keep off the grass”。如此翻译可以使其与目标语中的公示语实现功能对等,那些妨碍该功能的信息就可适当删除,一味“忠实于原文”就显得没有必要了。

3.翻译中抹杀中西文化差异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中英两种不同的语言代表着各自不同的文化。公示语的翻译也是文化的重要体现,除了讲求字面的对等外,更要追求风格对等和功能对等。在翻译公示语时,如果翻译者不能透彻地理解文字里蕴涵的文化信息,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两种语言的转译。2005年桂林市政府向世界征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最佳译文,要求译文优美贴切,能准确地表达“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涵义。专家们认真分析了译文读者的文化习惯,以“East or West ,Guilin landscape is best!”一语中的,拔得了译文“头筹”。很明显,该译文对文化差异的处理堪称绝妙,译者将一个家喻户晓的英文谚语“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稍做改动后,就成功地将源语的功能意义完整转译到译文中。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两者相互依存,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决定了语言的差异。中国人重形象思维,西方人重抽象思维,所以公示语翻译要尽量符合外国人的思维习惯。超市出口的标识语“未购物出口”常常被译成“No Shopping Export”。这则公示语反映出的就是典型的汉语式思维,译成“Customers without purchases exit here”才是符合西方思维方式的得当翻译。

针对以上提到的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加强监督管理,即加强对街道路牌、商场超市、旅游景点、宣传语、警示语、广告牌等公示语翻译的监督和管理。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开通信息渠道,发动市民全员参与,尤其是高等院校的师生、翻译研究人员和翻译爱好者,发动他们到各个场合对已有的公示语翻译进行调研,做好记录,一旦发现有错或怀疑有不妥之处,就立即向相关部门反映,并及时改正。当然,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市民的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英汉互译能力;了解公示语等应用文体的基本特征和功能,掌握基本的翻译技巧;了解中西方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尊重目标语的表达习惯,从而产出准确得体的公示语翻译。

四、结语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相互转换,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公示语翻译有其自身独特的规律和特点,要译好公示语,翻译工作者不仅有扎实的语言基础,还必须对中西文化差异有深入的认识;在充分表达原文意义的基础上,译文必须让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变得有意义。通过对公示语的翻译,帮助来华外国友人跨越文化障碍,从而更深入了解中华文化。规范、详尽的公示语体现了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做到真正与国际接轨,需要有良好的国际语言环境。提高公示语的翻译质量是我们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何自然.社会语用建设论文集[M].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998.

[2]倪传斌,刘治.标记语的英译原则及实例分析[J].上海科技翻译,1998,2.

[3]吕和发.公示语的汉英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4,1.

[4]王银全,陈新仁.城市标识用语英译失误及其实例剖析[J].中国翻译,2004,3.

[5]罗选民,黎土旺.关于公示语翻译的几点思考[J].中国翻译,2006,4.

[6]万正方.必须重视城市街道商店和单位名称的翻译[J].中国翻译,2004,6.

[7]贺学耘.汉英公示语翻译的现状及其交际翻译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8]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6.

[9]陈建华.标志用语汉英翻译的基本要求[J].宁波大学学报,2005,1.

[10]赵湘.中英标识语的文化差异与语用翻译[J].外语教学,2006,2.

[11]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此论文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supported by“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项目编号:14CX04084B。

猜你喜欢
健康发展研究现状
赏识教育:高中生正方向发展的推进器
效能监察助推企业健康发展的探讨
绿色生态,课堂构建
试井法分析井间注采关系的研究现状
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制度构建与完善
“两学一做”对于煤矿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众创空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