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情境教学的几点体会

2015-09-10 07:22王正玉玺
考试周刊 2015年28期
关键词:创设课文情境

王正玉玺

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更多机会表现自我,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情境”教学不是目的,而是寓教于乐的一种手段。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能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创设好的情境,激活课堂,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不但可以使情景更形象生动,还可以更快捷有效地帮助我们完成教学任务,不管是“视、听、说”,还是课文中情境的创设,多媒体都能帮助我们实现目标。我们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要注重情境的情节性和完整性,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哪个环节创设怎样的情境,都要经过精心的考虑。例如教学《荷花》时,运用多媒体播放荷花池的景象,千姿百态的荷花,吸引学生的眼球,课堂中不时发出赞叹、惊讶声。于是我先让学生用一个词形容刚才看到的荷花,再引导他们欣赏叶圣陶爷爷眼中的荷花。图文并茂,很容易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一定的情境,进而使学生产生深入探究的欲望。

二、用表演创设情境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每一篇都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每一篇都是作者生活经历、灵感智慧的结晶,都关乎人的世界、人的情感、人的心灵、人的生命。教材中的篇篇课文都是因“情”而作,每字每句都浸透着作者的情,流动着作者的情。要理解课文语言,就必须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体验作者在文中寄寓的特定情感,情之萌生离不开境。要了解作者之情,首先要进入文章之境。教师要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揭露出来,可以采用让课文内容情景还原的方式,让学生角色介入,进行表演,构建课堂实景。例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别》一文时,让学生分别扮演李白和孟浩然,学生表演认真投入、语言生动、动作逼真,很好地再现送别时的场景,体现两位诗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这样学生才会在自己创设的情境中培育情感,加深记忆,体会课文的精髓。

三、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后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选材、谋篇、运用语言的高明,才能领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进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所谓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宝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

四、“做情景”展现情境

“做情景”实质上就是强化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把语文知识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语文技能与具体生活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如果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和自己的想象演绎课文中的故事,那么就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主动探求知识,理解课文内容,能活跃学生思维,调动情感投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例如编演课文《包公审驴》,通过表演,学生不仅懂得包公的铁面无私,为民做主,而且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学习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五、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一般知识性课文中涉及的物体,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实物一出示,学生便豁然领悟。实物演示既可以由老师展示,又可以由学生自己展示。如在上《捞铁牛》一课时,可以运用实物演示来辅助教学。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文本,而且扩展学生的生活体验,同时在描述实验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门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艺术。同时,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能真正实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七、锤炼语言描绘情境

前面所说的六种方法,无论哪一种都必须依靠教学语言实施,如果离开教学语言,就不能创设教学情境,即使有了某种情境,也不能发挥教学作用,实现情境价值,所以教学语言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如果只靠直观性的教学情境,则容易使教学简单化、表面化,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满足学生对真善美更高层次的追求。从这一点看,我们必须重视教学语言的作用。教师的本领归根结底就在教学语言上,教学艺术最后体现在教学语言中。小学语文老师的语言应该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用韦志成老师的话概括就是:“四美”:(1)音美,要说好普通话;(2)意美,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趣味美、生动美;(3)形美,追求修饰美、多样美;(4)情美,具有高尚的情操美、道德美等。语言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要让自己的语言成为人类最美的语言。

总之,情境教学给小学语文课堂带来勃勃的生机,它那丰富有趣的内容、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动人的情意、宽阔感人的意境及耐人寻味的哲理,使教学变成魅力十足,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只要运用得当,就能寓教于乐,润物无声,彰显出教学的艺术。

猜你喜欢
创设课文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背课文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