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米下锅

2015-09-10 23:06吴惠珠
考试周刊 2015年28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小学语文

吴惠珠

摘 要: 作文是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难题,老师怕上作文课,学生心怵写作文。作者通过多年的一线教学深深体会到,要突破这一难题,指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尤其重要,学生心中有“米”,就不用担心做不出香喷喷的“饭”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习作教学 习作素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有其独特和重要的作用,许多语文教师都很重视,并且为此倾注了许多心血。但仍有不少学生一提起作文就感到头疼,总觉得脑袋空空,无从下笔,即便写出来,也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胡编乱造。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新课标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1]鲁迅先生也说:“作文第一须观察。”这些都明确说明观察对作文的决定性作用。我结合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深深体会到,唯有拓宽学生的生活范围,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从生活中获取大量直接材料,找到“下锅的米”,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一、从家庭日常生活中找“米”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虽然较浅,但仍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教师如何引导他们选材,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指导第十二册习作一《难忘的第一次》时,我先让学生各自回忆自己的“第一次”,再互相交流,互相启迪,然后请学生口述自己的难忘经历,我适时点拨,把关键词句板书上。通过这样的讨论引导,学生选材的思路豁然开朗,于是《走夜路》、《小鬼当家》、《野炊》等一篇篇充满童趣充满生活气息的习作应运而生。孩子们不仅条理清晰地叙述了“第一次”的经过,还写出了自己最真实的感受。有的学生说学会了独立勇敢面对困难,战胜困难;有的学生体会到了爸妈的辛劳,要像爸妈爱自己一样爱他们;有的学生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又如第七册习作六《胜似亲人》的看图作文,我指导学生有序而细致地观察图上人物的神情动作、想象她们的语言后,话锋一转:“在人情日益冷漠的当下,你们看到过或经历过这样的温情时刻吗?你们的邻里关系怎样?”学生七嘴八舌。我静默一旁,给学生充裕的交流时间,而后在小黑板出示:(1)你亲身经历或看到听到过什么事;(2)这件事是怎样发生发展的,结果怎样;(3)你的感受如何。小黑板上的提示实际上是给学生理清了习作的脉络,学生在老师不动声色的引领下,把生活里的一桩桩小事再现纸上。如《邻里之间》感慨道:“真是远亲不如近邻啊,我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都是小狗惹的祸》说:“语言美真的很重要啊!如果人们说话都客客气气的,互相谅解,互相包容,那会省去多少麻烦啊!”《拆墙》说:“看到妈妈和王阿姨紧紧握在一起的手,我开心地笑了。今天不仅是拆除了那堵高高的墙,还扫去了大家心中那堵看不见的墙。”《熟悉的陌生人》写道:“楼道里恢复了宁静,而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我们是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最熟悉的邻居,彼此间却这样麻木冷淡。悲哀在我的心头起伏。”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2]让学生在家庭生活实践中有意识地体验、观察,必能积攒不少下锅的“米”。

二、从学校活动中找“米”

喜爱活动是儿童的天性,为顺应这种天性,我时常有意识地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根据语文教材,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如在教学第九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后,开展“拆字游戏”、“成语接龙”、“你比我猜”等有趣的活动;在教完第七册第五单元单元后,组织“我是小小导游员”、“小记者在线”一系列活动。因为活动时学生们热情澎湃,兴趣盎然,故而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课上,我与学生一起玩“丢手绢”、“贴膏药”、“老鹰捉小鸡”等游戏。当学生还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时,我把学生唤回教室,让学生分别介绍自己扮演的角色。学生一个个神采飞扬地描述自己的动作、心理、所见所闻,于是,丢手绢者的虚张声势、贴膏药者的灵敏迅速、“老鹰”的眼疾手快、“母鸡”的左拦右挡、“小鸡们”的惊慌失措、观众们的喝彩助威一下都跃然纸上。由于亲身经历,观察细致,感情真切,写出来的一篇篇习作语言也生动活泼。

此外,劳动课、美术课、文化艺术节、升旗时,我都事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并要求做记录,争当生活的有心人。学生笔下有了关于劳动课、升国旗时的场面描写;美术课上有趣的“画鼻子”活动;艺术节上学生精彩的载歌载舞……

以上不少事例证明,只要教师有心多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就会为学生找来不少下锅的“米”。

三、从课外阅读中找“米”

古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阅读与写作的内在联系。扩大学生的读书面,让学生大量阅读健康的课外书籍,同时要求学生做好读书摘记,是学生积累素材、丰富写作的又一途径。许多农村家长虽然重视孩子的成绩,但不善于引导孩子学习,关注孩子是否完成课内作业,忽略课外知识的积累同样重要。大多数学生一放学就如放出笼子的小鸟,到处撒欢儿,很少会读课外书籍。于是我在教室里办了个图书角,把家里几十册的《快乐语文》、《儿童文学》、《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拿去,让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书籍。每天下午二十分钟的读书读报时间,我都和孩子们共同阅读。阅读时,我要求他们都准备一个本子,把读到的优美词句、新颖题材随时摘记下来。然后每周举行一次“故事汇”,让学生汇报自己一周来的阅读收获。有的学生背诵了自己摘抄的优美句段,有的学生朗诵了优秀文章,有的学生谈论了自己的读后感受……这样的阅读训练,不仅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仅积存了许多优美词汇,而且丰富了课外知识;不但积累了许多间接素材,而且学到了一些写作技巧。一篇篇选材新颖、语段顺畅的习作《电脑让我欢喜让我忧》、《绿满校园》、《偷喝酒》、《花钱“买”教训》在学校举行的作文竞赛中脱颖而出,登上“语文新天地”光荣榜。成功的喜悦带来高涨的热情,学生阅读、写作的劲头更足。

总之,拓宽学生的生活范围,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素材,在各种活动中找到素材,使学生有取之不尽的“米”,不再为“无米之炊”而搔首犯难,这样学生就会变“作文难”为“作文乐”。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叶圣陶.文章例话.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小学语文
善用微练笔 叩启习作之门
童心写童言,童真映童趣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