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民主和谐氛围,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活力

2015-09-10 23:06刘小玲
考试周刊 2015年28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习方式课堂气氛

刘小玲

摘 要: 构建民主和谐的数学课堂,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学。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课堂气氛 转变角色 学习方式

由于传统教学的弊端依然存在,课堂沉闷、机械和模式化;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缺乏民主和谐的氛围,师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革除这些弊端,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数学课堂的生命活力,是数学教师在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转变教师角色

建立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培养者和引路人,新课程要求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有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教师要以真情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爱护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树立教育民主思想,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关怀,切实帮助他们,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不怕出错和失败。让学生自由充分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安全的心理支持和精神鼓舞,把学生的个性、想象和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师生平等对话中,学生才能充分张扬个性,培养起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信念、动机和需要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提供安全心理支持、促进和谐发展的基础。伙伴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心理认同,获得了心理自由,有了积极、安全的心态。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高涨,个性思维就会活跃,人格发展就能和谐。

二、营造有趣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快乐的课堂生活

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伴随着浓厚的个人情绪,觉得有趣,就学得积极、主动;反之,就消极、被动。我们的课堂应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变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学得有味,兴趣盎然,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到课堂生活的快乐。

增添课堂教学的情趣,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开学时的数学第一堂课“与同学们谈数学”。通过与学生“谈话”、“聊天”方式,讨论数学知识与生活、生产的关系,这种教学方式很有亲和力,容易引起共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聊天”的话题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首先可从学生的经验出发,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其次是利用数学史实材料列举实例,使学生思维有材料,发言有依据,学习有兴趣。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尽量减少教师的包办代替,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又如课前让学生上台做3~5分钟的演讲,介绍数学趣闻;课堂教学中自由辩论、小组竞赛、做游戏等活动;课后开展社会调查,制作小地球仪等活动。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又能培养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三、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创造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的方式,经常开展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促进大家共同提高。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视发现和探究,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强调学生背诵、记忆和练习,从而导致学生学习被动,心理压力大。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会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状态,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培养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学生来说就不是一个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他们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情况就大相径庭了。“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地学习,学习的效果必定事倍功半。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但是如果学生自己意识不到学习的责任,不能把学习与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和发展有机联系起来,这种学习就不是真正的自我学习。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

四、改变封闭式为开放式的课堂结构,给学生以独立学习的时空

改变传统的封闭式课堂结构,提倡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也是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一是开放教学过程。教师不要刻意追求课堂教学结构的完整,而把一堂课的学习作为学生整个学习生活的一部分,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每一位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主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二是开放教学内容。书本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教材也不再是课堂的唯一材料,教学的最终目标不是学生记住、背会了多少知识,而是以教材为载体,使学生学会学习、适应社会,健康和谐地发展。因此,教师是教材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既要冲破教材的束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又要在教材之外找“教材”,如报纸杂志、网络信息等,开发乡土教材和校本课程资源,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三是开放学习方式。传统课堂统一的教学模式,划定了学生统一的学习方式,富有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挥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学习需要,或独立学习,或小组合作,或自找伙伴,读、画、议、练自主采用,手、脑、耳、口、目充分地活动起来。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习方式课堂气氛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高中英语课堂气氛的活跃优势研究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