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现状初探

2015-09-10 23:41沈燕
考试周刊 2015年28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课程体系院校

沈燕

随着社会各界对职业指导工作的日趋重视,不少高校根据1995年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的通知》及2003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纷纷开设了职业指导及相关课程。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呈现出可喜的发展趋势。尽管如此,我们仍需清醒地认识到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课程还处于起步阶段,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改革完善。

一、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的现状

1.学校重视程度不高,课程地位低。近年来,全国高职院校扩大招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国家从上到下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十分重视,大学生就业成为每个高职院校的重中之重,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就业率,高职院校更过关注大学生的初次就业率,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重视不够。由于职业指导起步晚且专业化程度低,学校对课程重视程度不高,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设立专门的职业指导教研室,没有专门的师资队伍,多以兼职为主,教学科研水平低,具有操作性的教材更是寥寥无几,因此导致课程很难引起学生重视。

2.教育的形式和目的分离。“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成为提高就业率、指导学生就业的有效方法,也日趋成为当下的一种教育形式。这导致了学生就业动机简单、盲目,对待工作不加选择,择业目的不明确,对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准备不充分,工作稳定性差,造成学生频繁跳槽屡屡发生,这与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初衷相背离。

3.课程开发浅层和开设时间不足。由于课时少,尽管课程内容涉及较广,但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尤为重视与职业密切相关的能力、素质的挖掘和拓展力度不深入,比如,学习能力培养、个性塑造、潜能开发与技能训练、创业创新能力、职业决策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等。课程内容上的缺陷,致使课程发展性不足,难以达到课程教学目的,也就难以指导高职毕业生择业、就业与职业发展,更难满足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求。

4.课程以理论为主,能力提升与训练缺乏。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课程受传统教学束缚,通常沿用知识传授模式构建课程体系,理论性太强。传统的课程体系与课程性质不相符,限制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体验式学习情境的创设,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5.课程设置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脱节,实效性差。高职生通过职业指导掌握的,并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而是开发、提升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需要与日常生活学习相结合,随时随地、经常性地指导,在全程化上下工夫。另外,很多高职院校没有挖掘全体员工的力量,课程渗透性不足。职业指导课通常由就业中心负责,未建设性开发院校其他处室与学生社团在指导上的潜力。与此同时,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课程重课堂教学,轻生活体验,割裂了学生的理解力,高职生对课程感性认识不足,理性认识模糊。

二、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的几点思考

1.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完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职业指导课程包括学业发展的指导、个性完善的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就业指导及创业指导等内容。其中,职业生涯规划是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导方式。

根据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目的,指导学生树立规划的意识、掌握规划的知识,形成良好的规划思维方式,就能科学地分析自己适合什么,向哪个方向发展,更大程度上把把握主动性。因此,职业指导应改变过去仅仅帮助学生面对一项工作、一次面试或一条特定的职业道路的做法,转而培养他们在未来一生中具有可持续生涯所需的认知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使他们能够开发和扩展自己的综合能力,从源头上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健全职业指导课程体系。

2.全程化、全员化、分阶段设置职业指导课程内容。职业指导课程建设要把握全面、全程的原则,结合学生需求从学生进校开始到毕业求职期间全程分阶段实施。全面指的是以择业为显性特质的职业指导教育,关注的是学生全方位的生涯教育,而择业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全员化参与,即学校实施就业职业指导工作“一把手”工程,从校长到普通教职员工人人参与、关心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全体学生人人接受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全程既是指课程覆盖学校各个年级,又指职业指导教育,应着眼于培养学生养成对自己整个生涯的可持续职业发展力的自觉规划。职业指导课程应贯穿大学整个期间,内容在各个年级有所侧重。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与职业指导教师的知识水平、信息掌握、实战经验密不可分,因此,提高职业指导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就尤为重要。职业指导教师要热爱就业指导工作,全身心投入于职业指导的过程;要善于沟通、勇于沟通,及时了解和发现学生对职业的困惑与需求,做到有的放矢;要有奉献精神,不仅要在课堂上指导,而且在课下应多关心学生,多接触学生,多帮助学生。

职业指导教师要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并应对市场非常了解,需接受专业化培训并进行职业资格认证,应经常性到用人单位,了解学生的职业发展状况,为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经常深入招聘市场,体验就业与择业的全过程;经常深入创业园区或创业市场,了解学生的创业发展。

总之,在进行职业指导课程的建设时,要让学生明白规划不是点石成金,制订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并努力实施,既是一种自我教育,更是一种人生发展的准备。建构起能促使学生可持续职业发展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指导体系对学校而言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课程体系院校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