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班主任工作的几点“误区”

2015-09-10 23:06王少鹍
考试周刊 2015年28期
关键词:成长班主任工作误区

王少鹍

摘 要: 成长过程中每位班主任都会因为经验不足或多或少地踏足一些“误区”,从而吸取教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断进步,更快成长为合格的班主任。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误区 成长

每一位班主任都像从事其他工作的人员一样有成长的过程和经历,成长中难免因为经验不足而踏足一些“误区”。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成长经历,对班主任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一些“误区”进行简单探讨。

一、班级管理中“身体力行,事事亲为”可能会事倍功半

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笔者曾经对工作充满无限激情,对未来充满憧憬,班级工作中每一次通知、每一次卫生工作的布置、每一次校园活动都“事事亲为”,但结果却不理想。首先自身疲于奔波,总认为有做不完的工作;其次与学生产生隔阂,班级干部不愿多与自己交流。经过与有经验的老班主任交流与自身反思后我发现,原来班主任工作并不是“身体力行,事事亲为”,靠着蛮干就能做好的。“一个好汉三个帮”,要敢于放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班干部的工作热情,从而解放自身,提高工作效率。这样既可以培养班干部的个人能力,又可以给予班干部信任感,从而师生关系融洽,班干部、学生愿意给予班主任信任,便于与学生交流,更易及时把握班级信息,有利于班主任工作及时开展。

二、在学生养成教育中只注重“身教”并不足以达成目的

研究表明:只要坚持四个星期就可以养成习惯。因此,对新入学的学生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一直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对于从没有过班主任工作经验的笔者来说,刚开始时深受“言传不如身教”思想的影响,工作中重“身教”轻“言传”。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事实并不如想象得那么美好,学生并没有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习惯。通过与学生代表交谈与多方请教后才得知,自己对“言传不如身教”理解不足,应该“言传”与“身教”并重。尤其当下独生子女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时,多数独生子女或多或少会从小养成以个人为中心,对周围人和事疏于关注的习惯。所以老师在“身教”前应先“言传”,甚至要反复“言传”,以达到引起学生关注的目的。

三、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不分场合、不分时机,往往会适得其反

刚参加工作那会,笔者认为年轻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不太注意方法与场合,也不注意教育时机。出发点是好的,本着“防微杜渐”的思想认识及对工作的满腔热忱展开思想教育工作。可结果事与愿违,不仅没有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而且使原本和谐的师生关系出现裂痕,甚至与学生发生冲突。通过求教后才懂得教育要抓住时机,准确抓住时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了解学生。只有对学生加深了解,才能发现问题,抓住教育时机,了解越深入、越细致,教育机会越多,教育内容越丰富。(2)教育时机是有一定规律的,了解规律才能更好地抓住各种不同时机。如当学生有进步或取得成绩时,班主任要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培养和优良班风、学风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当学生犯错时,班主任要在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有较好效果;当学生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产生兴趣时,班主任要抓住实施教育的有利时机。兴趣在学生生活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驱使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参加实践和探索自己的需要,这时学生对外界的影响因素较容易接受,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效果比较明显。只有懂得如何抓住不同时机,因“时机”施教,才能更好地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四、把握不好师生关系不利于班主任工作展开

优秀的班主任一定会非常重视师生关系,这是一切学生工作的根本。不论是一味强调“师道尊严”的“强力型”师生关系,还是“零距离”的“亲民型”师生关系,在班主任工作中都不是一种理想的师生关系。一味强调“师道尊严”,对学生的所有问题采用强力手段,可能会暂时抹平一些问题和矛盾,但“压力越大反弹力越强”,一旦遇到反弹,极易破坏师生关系;“零距离”的师生关系容易与学生交流,但正因为没有距离,此时的老师反而更易为学生所伤。合理地处理师生关系,把握良好的“度”,是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必须掌握的。

班主任的工作中心是学生工作,在工作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各种学生,免不了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总结,用心思考,不断总结经验,学习好的方法,成为合格的班主任。

参考文献:

[1]程方平.谈谈“好班主任”[J].班主任,2015(1).

[2]庄加爱.如何做一个好班主任[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5(1).

[3]赖琼芬.没那么简单——谈班主任工作[J].教师,2015(2).

猜你喜欢
成长班主任工作误区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校班主任工作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班主任工作方法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