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对待幼儿的“为什么”

2015-09-10 23:06吕美英
考试周刊 2015年28期
关键词:母鸡幼儿思维

吕美英

“老师,为什么母鸡飞不高呢?”

还来不及仔细想,另一个孩子便脱口而出:“因为母鸡太胖了!”

我摇摇头,滔滔不绝地解释起来:“不是因为母鸡太胖了,而是因为它的翅膀退化了……”

“好,现在你们说说,母鸡为什么飞不高呀?”

“因为它的翅膀退化了。”孩子们异口同声。

我暗自欣喜——他们都明白了。

于是,我又问了那个说母鸡太胖了的孩子:“母鸡为什么飞不高?”

“因为母鸡的翅膀……”他想了想说:“化了。”

刚工作的时候我是这样回答孩子的,现在想来,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1.不应该那么快就否定孩子的回答,即使他们的答案是错误的。教师应该引导孩子积极探索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他们问题的答案。幼儿园科学教育很大一部分责任是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而不是灌输给他们多少科学知识。当然,不是说这样就可以肯定孩子不正确的想法。我们应该为孩子提供研究空间,甚至可以请家长参与进来,通过寻找资料、分析资料、理解资料等环节,相信幼儿一定能靠自己的力量找到问题的答案。

2.不应该用“退化”这个对幼儿来说较难理解的词语。我们回答幼儿的提问应该做到浅显易懂。幼儿的知识经验和理解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告诉幼儿的答案一定要做到深入浅出,便于幼儿理解。不可复杂化或故弄玄虚,使幼儿难于理解。

3.对幼儿所提的问题,不一定都要正面回答,因为幼儿还不能接受许多科学道理,况且即使告诉他们,他们也转瞬即忘。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关儿童的“六大解放”中包括“解放儿童的嘴,使其能说”。指出小孩子有问题要允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中,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发展其思维、理解能力。4~5岁正处于好奇、好问的关键年龄,提出的问题不仅多,而且问题涉及面广,很多问题即使成人也难以回答。那么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提问呢?结合陶先生的相关教育理论,我做了如下思考:

一、积极对待幼儿的问题,支持幼儿提问

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支持手段,可以帮助教师确定幼儿对特定内容的理解,激励幼儿参与,引导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教学活动中,我们的提问能促进孩子思考,并以适当方式表达;通过提问,让所有孩子真正参与进来,最大限度调动孩子的思维活动。可见,提问的意义就在于对孩子形成“支持”,帮助孩子获得各种各样的发展。

然而,对幼儿来说,学习提问的开始阶段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幼儿不习惯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题,往往不知道该怎么提问。他们一般习惯于听教师讲,然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对此,让幼儿认识提问是我们要培养的第一步。

二、正确回答幼儿的提问

正确回答幼儿的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幼儿年龄小,对教师非常崇拜,如果教师给幼儿的回答是错误的,那么这一错误将对幼儿有终生影响。

首先,回答幼儿的提问要做到及时性。即对幼儿的提问应该不失时机地立即给予回答,除了教师暂时无法回答的问题外,一般都应该在幼儿提出问题后马上回答才能使幼儿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如果幼儿提出的问题教师马上回答不出来,则应该告诉幼儿“让我想一想,等一会儿我想好了再告诉你”。然后教师应该立即向他人请教或者查阅资料,最快时间内找到答案,然后告诉幼儿。

其次,回答幼儿的提问要做到科学性。由于幼儿所提问题往往是复合性的,即一个问题中包含多方面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逐一正确回答。也就是说教师的回答必须是准确无误的,既不能随意轻率、错误地回答,又不能以似是而非的答案使幼儿无法理解。

再次,回答幼儿的提问要做到思想性。所谓思想性指对幼儿的回答一定要有教育意义。因为幼儿年龄小,教师能从一定教育目的出发回答幼儿的提问,不仅可以使幼儿获得知识,还能使幼儿受到思想教育,促使身心健康发展。第四,回答幼儿的提问要有启发性。教师在回答幼儿的提问时,一定要注意启发幼儿思考,凡是幼儿经过讨论能解释清楚的问题,一定要组织其他幼儿一起参加讨论,当幼儿找到正确答案时,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可使幼儿不断产生新的求知欲望。有时对幼儿的提问,教师可以变换思维角度,提出一个新问题让幼儿思考,幼儿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正确答案后,教师应该告诉幼儿“这是你自己想出来的,你做得很好”。这种回答提问的方式有利于促进幼儿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

三、注意回答幼儿问题的艺术

4~5岁幼儿提出的问题,从回答难易角度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类是简单、易于作答的问题。对此教师应立即回答,在引导幼儿思考的基础上,直接为幼儿提供明确答案。一类是由于教师知识水平有限,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不能不懂装懂,应老老实实地告诉幼儿,等看了书或请教别人后再告诉他,也可与幼儿一起寻找答案。幼儿的问题虽然暂时得不到回答,但借此机会却使幼儿懂得获取知识有多种途径。教师一旦弄懂问题的答案,就应及时认真地向幼儿作答。这样不但满足幼儿求知欲望,久而久之培养幼儿刻苦钻研、不耻下问、忠诚老实、实事求是、恪守诺言等好的品质。一类是难以深入浅出向幼儿说清楚的问题。具体地说,性别知识属于这一类。5岁左右的孩子大都会向大人提出“我是从哪儿来的”这一问题,而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却是五花八门的,比较常见的是用捏造事实的方式欺骗孩子,如“你是别人送来的”,“你是从某某地方捡来的”,“你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等。这样做不仅违背科学,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会因此感到迷惑意外而产生不安全感,甚至认为大人说谎,可能对孩子心理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对这类问题的回答就必须遵循适时、适量、适度的原则,必须符合科学、谨慎。

四、注意提问少的孩子

好奇好问是4~5岁孩子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教师应鼓励幼儿多思考、善探究、勤提问,敢于异想天开、勇于标新立异。如果有的幼儿提问极少,应当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看幼儿的家庭环境是否过于严厉,极少与幼儿进行语言、情感上的交流?幼儿是否外出少,接触新异刺激少?是否性格孤僻、不合群?以上这些都可能抑制幼儿的好奇心,导致少问。总之,教师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慎重对待幼儿的提问,以便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迎合二十一世纪对创造型人才的需要。

猜你喜欢
母鸡幼儿思维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母鸡
思维跳跳糖
母鸡下蛋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母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