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配合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研究

2015-10-21 16:40刘红琼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干预效果

刘红琼

【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配合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3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77例和对照组17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观察组患者在实施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的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54%,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配合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外科疾病,其致病因素主要为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劳损、遗传、妊娠、突然负重等。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腰痛、下肢放射痛、马尾神经症状等[1]。目前,临床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方法为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其临床治疗效果较好。而为了进一步提高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的治疗效果,临床常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来配合治疗。我科为探讨护理干预配合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特选取了从开科至今天353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进行专项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3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77例和对照组176例。观察组有男患者98例,女患者79例;年龄为18-86岁,平均年龄(57.5±5.6)岁;病程5个月-12年,平均(6.3±2.1)年;L4-5椎间盘突出93例,L5-S1椎间盘突出84例。对照组有男患者100例,女患者76例;年龄为20-87岁,平均年龄(56.2±5.3)岁;病程6个月-13年,平均(6.1±2.5)年;L4-5椎间盘突出98例,L5-S1椎间盘突出78例。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

第一,患者取侧卧位,在其腹下垫枕5-10厘米;使用X线定位法定位发病部位,之后消毒铺单。第二,选择合适的进针距离及角度,如果患者体型较大则进针距离大,进针角度小;如果患者体型较小则进针距离小,进针角度大。对手术视野进行常规消毒,并使用20g/L利多卡因10ml进行局部麻醉。第三,穿刺针经皮肤、浅筋膜、腰肌等组织进入椎间盘后1/3处,逐节放入套管,并留置导管。沿着外套管将环锯送入,之后使用环锯切割纤维环;接着将髓核钳送入并钳取髓核10-20次,每次钳取量约为3g;将套管式内切割器置入,并将负压吸引器收集瓶和生理盐水瓶连接起来以冲洗、收集髓核,在没有髓核出现之后终止操作,拔出工作导管并包扎创口[2]。

1.2.2护理干预配合

第一,成立护理干预小组。由护士长和责任护士组成护理干预小组,小组成员接受护理工作培训。第二,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提出问题,比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心理问题、患者对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不够了解等。第三,寻找护理支持。护理人员通过查閱相关的资料文献、结合护理经验来找出相关问题的答案。第四,实施护理干预:(1)术前介绍:患者大都发病时间长,饱受疾病的痛苦、折磨,可能经历了多次治疗或反复发作的过程,内心希望尽快祛除病痛,恢复健康,但是一方面对此项技术又缺乏了解,来院后既抱有很大希望,另一方面又心存疑虑和担心,甚至恐惧不安、缺乏信心。因此护理人员应给患者做术前介绍,比如向患者介绍本科开展此类手术的大概情况,腰椎间盘切吸术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介入治疗的疗效、优越性(如损伤小,恢复快、安全等)等。如果情况允许则可以请已经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介绍体会,使患者有充分的心里准备,鼓励患者树立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去接受治疗。(2)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对患者及家属详细、耐心交代有关此项治疗预期疗效。另外,告诉患者和家属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和解决办法,需要患者做哪些配合和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特别是严重的并发症。如神经根损伤、椎旁脓肿等,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合作,并在手术预定书上签字 J。(3)术前护理。①术前消毒:对环境进行清洁,空间和地面应消毒。所使用器械、物品均应达到灭菌要求,所使用药品包括麻醉药、生理盐水等最好现开现用,避免术中污染。因穿刺针进入体内有一定的深度,一旦出现感染极为棘手,另外穿刺过程也需一定的时间,如发生椎旁脓肿,会使患者症状加重,使患者丧失治疗信心。②术前检查:术前协助患者做好辅助检查,如血、尿、便常规,凝血四项,心电图,cr等。③术前用药:术前3d静脉滴注抗)实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4)术后护理。①体位:保持患侧在下卧姿侧卧6h_3 J,以便使药物集中在椎间盘,易于溶解,向患者解释术后卧床期间是治疗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以便取得配合。②术后巡视:术后经常巡视病房,测血压、心率、呼吸,如发现生命体征异常及过敏反应,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③注意休息:嘱患者1周内尽可t11~1"床休息,3个月内避免做弯腰、超负荷、剧烈旋转运动,避免劳累及受凉,3个月后才可逐渐恢复重体力劳动。术后腰部扎腰带固定,卧床时可解开,但起床前应扎好,时间为1个月,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延长扎腰带时间,期间尽量避免弯腰动作及拾重物[3]。④指导腰背肌功能锻炼:一般应在1周后进行,在床上进行锻炼,防止肌肉萎缩,保持脊柱的稳定。把功能锻炼方法制成小册子,图文并茂,以便当患者忘记锻炼方式或记忆不清时,可对照练习,以方便患者。锻炼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切忌半途而废。⑤及时复诊: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填写追踪卡,详细记录人院时症状、体征等并要求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回医院进行复诊,以便对照观察。

1.3疗效判定

显效:腰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完全消失或者基本消失,患者能够正常工作或劳动。有效:疼痛症状有所缓解,患者能够参加一般性的工作或劳动,感觉及肌力得到大部分的恢复,但是存在轻微疼痛。无效:疼痛症状没有改变或者反而加重,患者无法正常工作或劳动。

1.4统计学分析

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比较,觀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54%,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情况[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63 34 26 3 60(95.24%)

对照组 63 28 24 11 52(82.54%)

x2 5.1429

P <0.05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而治疗效果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了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以及护理干预在其中的配合作用,最终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护理干预配合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的患者,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采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的患者。这就提示,不仅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的疗效良好,而且护理干预也能够在其中发挥良好的作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是一种微创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比较小。在治疗过程中,切割纤维环及切除髓核是治疗的关键,它能够降低椎间盘内压,从而使神经根所受到的压迫能够得到解除,患者的临床症状也相应消除或缓解[4]。护理干预在治疗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患者的手术配合度、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功能康复等方面。

综上,护理干预配合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良好,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姜海燕.循证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5(22):231-232.

[2]邹慧,李艳凤等.健康教育路径在经皮间盘切吸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3,25(03):217-218.

[3]张彤,刘曼.循证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3,19(03):76-77.

[4]张荣芳,张建华.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的护理进展[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20(04):494-495.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干预效果
灵动耳环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绝对卧床休息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伪装效果
各种运动项目的锻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