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间歇性导尿的护理体会

2015-10-21 16:40芦景蓨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脊髓损伤护理效果

芦景蓨

【摘 要】目的: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间歇性导尿的护理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4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结果:40例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痊愈11例,显效26例,无效3例,总体有效率92.5%。结论: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间歇性导尿有助于患者膀胱功能早日恢复,并发症少、恢复好,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间歇性导尿;护理效果

脊髓神经系统损伤会导致神经功能发生异常,导致患者排尿功能受到影响,发生神经源性膀胱,临床护理中要注意应用针对性康复护理技术解决膀胱功能失调这一问题,预防泌尿系统感染,恢复患者排尿功能、预防脊髓损伤加重、防治各类并发症。为总结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间歇性导尿(intermittentcatheterization,IC)的护理体会,笔者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患者4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报告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4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纳入患者均经过X线、CT或MR扫描诊断,符合西医《康复医学》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标准,排除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造血系统疾病、严重尿道炎或膀胱炎患者。40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50.2±4.1)岁,膀胱容量280ml-500ml,参与尿量80ml-320ml,均采取间歇性导尿护理,持续时间超过两个月。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IC护理。护理前准备好相关物品如消毒液、棉球、石蜡油、PE手套、导尿管、量杯、医用垃圾袋等。

实施护理前,要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解释间歇性导尿的操作作用,帮助其掌握膀胱训练的方法、深入了解神经源性膀胱疾病知识、掌握膀胱自我管理技术,预防泌尿系统并发症,提升患者接受度,保护好患者隐私与自尊心。操作时患者取仰卧位或半坐卧位,暴露私处情况下快速进行消毒、清洁,石蜡油与导尿管配合插入尿管促使尿液流出,注意固定好导尿管直到患者彻底排空膀胱,若有需要则可轻柔挤压膀胱区以促进尿液排净排空,处理完毕后拔出导尿管并配合患者整理好私处,记录好导尿时间、尿液量及尿液性质。

IC护理中要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水计划,控制液体摄取量,对于患者而言摄入水量每天保持在1500ml-2000ml为宜,摄入时间以早六点到晚八点,睡前三个小时内避免摄入水量,保持每小时至少125ml的摄入水量。

要结合患者排尿情况确定IC频率,一般情况下每天4-6小时一次,最多不易超过六次,根据患者残余尿量确定最佳导尿时间,在残余尿量占据膀胱容量10%-20%或者少于100ml时以膀胱功能平衡停止导尿。IC操作中要注意先引导患者做尝试性小便,效果不理想时再从旁辅助、轻柔按压排尿。IC操作要严格遵循所制定的计划,始终保持患者膀胱容量<500ml,避免患者尿意强烈才开始导尿继而引起尿路并发症,插管操作时要注意提前润滑并轻柔导入,避免损伤尿道,若遇到阻力则要适当退出并暂停,嘱咐患者深呼吸缓慢拔出再轻柔导入。若是插管时出现尿道痉挛则要停止5-10min,待痉挛症状缓解才可拔出,拔管操作注意向上或平行拔出,要定期对患者采集尿液及尿量进行检查与培养,一旦发现感染要立即处理,必要时停止IC操作。

对于IC操作期间尿失禁频繁患者或膀胱容量偏小患者要注意留置导尿管并进行夹管训练,以促使患者膀胱功能早日恢复、顺利排尿。要指导患者做膀胱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排尿习惯、排尿意识训练,应用肛门牵张、激发技术、手压法、盆底肌训练等促进膀胱排空,保护患者尿路功能,预防泌尿系统感染,以便早日实现自行排尿。若是患者出现输尿管反流、肾积水、肾盂肾炎等尿路功能障碍则要停止训练,待症状解除或缓解后再另行操作。IC护理期间要注意保护患者自尊心与隐私,配合家属做好患者脊髓损伤的生活护理与身体护理,对各类负性情绪要及时缓解、引导并排除,帮助患者建立自我控制能力,提升治疗配合度、树立治疗信心,提升个人自我保健意识与水平。

1.3疗效判断

以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情况与残余尿量为主制定疗效评价指标,以痊愈、显效、无效为主,痊愈+显效为总有效率。痊愈:膀胱功能恢复正常且无尿失禁,残余尿量<100ml;显效:残余尿量减少且尿中无白细胞;无效:不符合以上判断标准或者病情加重、恶化。

2.结果

40例患者中痊愈11例,显效26例,无效3例,总体有效率92.5%。除去1例患者发生尿路感染之外,其余患者均无并发症,且膀胱自我管理、自我护理能力提升。

3.结束语

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受到影响,长期留置导尿管会增加泌尿系统感染几率,严重者还会因尿液反流导致肾功能损害,因此间歇性导尿作为重要护理方法可显著改善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在促使膀胱功能恢复平衡的时候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

IC护理中对患者实施宣教,有助于他们更好的从心理上接受护理,减少操作时的抗拒心理,提升配合度与依从性,同时也方便患者日常生活中做好自我保健与管理,减少感染可能性,有助于保护患者隐私与自尊心,方便他们早日恢复正常。护理期间饮水计划、导尿计划的制定配合膀胱训练能够让患者更好的提升膀胱控制功能,通过自觉训练为排尿功能恢复正常提供支持,同时配合无菌、消毒护理操作减少感染可能性。

综上所述,脊髓损伤伴神經源性膀胱患者实施间歇性导尿有助于患者膀胱功能早日恢复,并发症少、恢复好,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万芬.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临床护理2013(6).

[2].刘春蓉.间歇导尿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中的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10).

[3].黄素芳.陈秀英.黄丽葵.间歇导尿术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应用[J]医药卫生2015(4).

[4].姚万蓉.谈谈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间歇性导尿的护理效果[J]护理观察导刊2012(8).

猜你喜欢
脊髓损伤护理效果
溴吡斯的明联合巴氯酚对T6以上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与康复训练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应用观察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
行动学习法在脊髓损伤患者实施自助间歇导尿中的应用效果
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