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2015-10-21 16:40刘然臻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神经外科预防护理

刘 娜 刘然臻

【摘 要】目的 总结神经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神经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提出相应的术后预防措施。结果 由于及时治疗和落实护理措施,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0例患者全部治愈,没有出现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积极治疗和及时落实护理措施,同时进行预防宣教,可有效地防止DVT的发生,减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神经外科;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DVT是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DVT后若未得到及时诊治可导致患肢致残,严重者血栓脱落可并发致命的肺栓塞,成为术后危重患者致残和死亡的原因之一。我科2010年11月至2014年12月共施行手术520例,发生DVT 10例,现将其预防措施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40~88岁,中位年龄65岁;高血压脑出血8例,脑血管畸形出血、重型颅脑损伤各1例。血栓发生于左侧瘫痪肢体7例,右侧瘫痪肢体2例,左侧健侧肢体1例。其中1例为术后卧床2月,1例心率缓慢45~60次/min;偏瘫下肢股静脉穿刺置管2例。临床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皮温升高。本组10例经及早发现、及时诊治及精心护理后均痊愈出院,无1例发生肺栓塞。

2 预防措施

2.1 增加活动 术后清醒患者可指导和鼓励其适当在床上活动,包括深呼吸、下肢的主动活动,如膝、踝、趾关节的伸屈、举腿活动。对意识障碍者,必须定时给予翻身,改变体位,作适当的下肢被动活动,并每2 h按摩患肢1次,以促使患肢血液循环、肌肉松弛。

2.2 减少血液凝滞 避免膝下垫硬枕、过度屈髋。适当抬高下肢,以利于下肢静脉回流。

2.3 保护静脉 长期输液者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反复穿刺,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尤其在使用甘露醇等刺激性药物时注意保护静脉,避免药液渗出血管外。尽量避免下肢静脉穿刺,尤其是瘫痪侧肢体的静脉置管,每日热敷穿刺处2次。

2.4 饮食 进食低脂肪、高蛋白、高热量、含丰富纤维素、免辛辣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水,以免增加血液粘稠度;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时腹内压增高影响静脉回流。

2.5 禁烟 避免尼古丁刺激引起静脉收缩。

3 血栓形成后的护理对策

3.1 一般护理(1)早期发现:临床工作中若发现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肢体肿胀和疼痛时,应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给予及时处理。(2)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过程及治疗效果,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3)血栓形成后10~14 d绝对卧床休息,患肢高出心脏平面20~30 cm,这对于下肢DVT患者来说,既是一种护理措施,也是一种治疗方法,有利于促进静脉回流。注意患肢保暖;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过大,起床活动时,需穿弹力袜,适当压迫浅静脉,促使深静脉血液回流。弹力袜应根据患肢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型号,耐心指导患者,积极配合训练,以减轻症状,取得最佳疗效。(4)禁止按摩,避免发生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如患者出现烦躁、咳嗽、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咯痰带血、血压下降等异常情况,即让患者平卧,避免作深呼吸、咳嗽和剧烈翻动,同时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急性呼吸窘迫者给予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5)每日测量并记录双下肢同一部位的周径,并与以前的测量值比较,判断疗效。如患肢周径不断增加,说明静脉回流受阻,应及时处理。(6)每4 h观察一次患肢皮肤温度、色泽、水肿、弹性及肢端动脉搏动情况并记录。若患肢颜色加深、温度升高说明出现感染,应及时通知医生,积极处理。(7)采集血液标本时,应严禁在患侧股静脉穿刺,注意保护患侧足背浅静脉及下肢浅静脉,禁忌输注溶栓、抗凝药以外的药物如抗生素等刺激性较强的药物。(8)加强皮肤护理:由于患肢血液循环差易导致褥疮,临床应加强基础护理,每2h翻身拍背,保持床单位整洁,皮肤清洁。

3.2 抗凝疗法及溶栓的护理(1)每日定时检查血小板、凝血时间或凝血酶原时间,以调节药物剂量。(2)注意出血并发症的观察。出血是溶栓抗凝治疗最常见的副作用,观察有无加重脑出血或其它出血倾向,如神志、瞳孔等。应每15~30 min巡视患者1次,观察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情况;观察意识是否清楚,有无烦躁、嗜睡或昏迷;观察有无呼吸、脉搏减慢或血压升高;观察有无剧烈头疼或喷射状的呕吐等颅内压升高的表现;观察胃液、尿液、大便的颜色;同时还要注意牙龈及皮肤粘膜、眼结膜、注射部位的出血情况。如出血加重应及时处理。

3.3 功能锻炼 患肢肿胀明显减轻、疼痛消失后让患者下床活动,先站立然后慢慢行走,增加肌肉收缩,加速静脉血液回流。运动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以活动后不感疲劳为度。

4 讨论

结合本组资料,作者认为引起本组DVT的原因可能有:(1)手术。DVT多发生于手术或创伤后[2],本组10例均于手术后发生DVT。(2)肢体瘫痪及长期卧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常伴有意识障碍、偏瘫等而长期卧床,患者肢体活动减少,造成血液回流影响。本组7例发生于瘫痪肢体,说明瘫痪肢体是DVT的重要誘因。(3)高龄。高龄患者常合并多系统、多器官的生理退变和(或)器质性病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4)止血、脱水剂的应用。脑出血患者为了止血、减低颅内压而使用止血芳酸、甘露醇等对血管刺激的药物,易使管壁粗糙;加上脱水剂的应用易造成机体水分大量丢失,血液处于浓缩状态,加重了血液高凝状态。(5)心率慢。本组1例心率缓慢45~60次/min。造成血流缓慢,血液淤积。(6)解剖结构的差异。本组病例血栓多发生于左侧肢体,可能与左髂静脉行径较长,右髂总动脉和左髂内动脉跨越其上,使左髂静脉受压有关。因此,基于以上几点原因,我们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措施以及血栓形成后的护理对策,以减少静脉壁损伤,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促进静脉血回流,有效地防止了DVT的发生,从而减少了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蔡柏蔷.提高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509-5l0.

[3]郭桂芳,姚兰.外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00.

猜你喜欢
神经外科预防护理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彩图版)
丁志斌,为神经外科患都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