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分析和防护

2015-10-21 16:40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供应室职业暴露干预效果

周 涛

【摘 要】目的:探讨针对医院供应室护理人员,对其职业暴露进行分析,并研究有效方法进行防护。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06月护理人员60名,针对所有护理人员,对其开展职业防护培训教育,针对护理人员每一项操作行为进行有效规范,针对患者实施标准预防教育,针对预防保健工作进行不断完善,有效完成相关防护用品储备,最终针对防护措施干预结果进行准确评价,分析防护措施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在防护行为执行率、防护知识认知率以及职业损伤发生率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防护干预的有效实施后,在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以及防护行为执行率两方面,高于干预前极为显著(P<0.05);在出现职业损伤概率方面,干预后低于干预前极为明显(P<0.05);结论:针对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风险研究有效方法给予干预后,最终护理人员针对暴露防护知识的认知率获得有效提高,医院出现职业危害的概率获得了显著降低。

【关键词】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干预效果

医院供应室属于医院较大的医疗垃圾集中场所,医院医疗可重复使用物品从回收到发放工序的全部工作均需要医院供应室完成。为了有效避免供应室护理人员出现职业暴露的情况,将工作人员具有的职业防护意识以及防护能力有效提高,研究有效方法进行干预,避免出现职业伤害具有重要的意义【1】。为了分析有效方法实施后的干预效果,本文主要针对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06月护理人员,针对其进行职业防护培训教育以及对护理人员相关操作进行规范后,最终获得了显著的干预效果,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针对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06月60名护理人员。所有护理人员均为女性。护理人员的年龄范围为21岁-46岁,护理人员的平均年龄为(35.1±3.6)岁;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为5年-35年,护理人员的平均工作年限为(16.1±3.9)年;在所有护理人员中,包括主管护士10名以及护理人员50名。护理人员的文化水平为:本科护理人员10名,大专护理人员30名,中专护理人员20名。

1.2 方法

1.2.1 开展职业防护专项培训

主要针对供应室护理人员展开此方面培训,为护理人员进行相关职业防护知识手册的发放,在固定时间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职业防护知识的学习,针对医院感染的相关管理进行有效规范,针对医院消毒技术进行有效提高,使护理人员有效掌握传染病相关知识。對不同区域供应室特点进行认真分析,针对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创建有效的操作流程,避免出现职业危害的情况,将工作人员针对防护具有的重要意识有效提高,最终将具有的自我防范意识有效提高,针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防护知识方面的系统培训,针对相关防护措施有效制定并完善,避免出现职业暴露的情况【2】。

1.2.2 对操作行为进行不断规范

供应室护理人员在进行相关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要求有效佩戴具体的防护用具,将手套、口罩以及帽子有效戴好,利用专用回收车对已经污染的器械以及相关物品进行回收,在此过程中,需要密闭进行,最终于医院供应室污染区实施集中处理。按照具体操作流程针对相关物品进行有效分类【3】。

1.2.3 对护理人员开展标准预防教育

护理人员在同污物接触前后,需要认真洗手。避免出现针刺伤的现象,防止出现血液传播疾病感染的情况。当出现锐器划伤的情况后,需要将手套脱去,之后从近心端向患者的远心端对受伤部位进行挤压,与此同时利用流动净水对伤口进行冲洗。之后利用乙醇以及碘酊对患者的受伤位置进行消毒,最后利用无菌敷料对伤口进行包扎。将上述情况同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上报,之后认真完成血源性传播疾病检查以及进行必要的随访【4】。

1.2.4 认真储备防护用品

针对医院供应室护理人员于工作区域中需要的相关物品进行统计,之后进行统一购买,认真完成所有物品的储备【5】。

1.3 观察指标

完成上述相关准备工作后,针对护理人员的防护行为执行率、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以及职业损伤出现概率进行认真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6.0完成我院护理人员的相关资料数据分析,选择X2检验以%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

所有护理人员进行有效干预后,同进行干预前进行比较,在标准预防、针刺伤紧急处理、安全注射以及标准预防补充措施等相关防护知识认知率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具体情况可见下表。

表1 干预前后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n(%)]

内容 干预前(n=60) 干预后(n=60) X2 P

标准预防 29(48.33) 55(91.67) 5.923 <0.05

安全注射 39(65.00) 59(98.33) 6.025 <0.05

针刺伤紧急处理 31(51.67) 57(95.00) 6.022 <0.05

标准预防补充措施 33(55.00) 55(91.67) 5.956 <0.05

2.2 职业防护行为情况

所有护理人员进行有效干预后,同进行干预前进行比较,在佩戴口罩手套、穿戴防护鞋、穿防护服以及锐器刺伤等方面,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具体情况可见情况。

表2 干预前后护理人员职业防护行为对比[n(%)]

内容 干预前(n=60) 干预后(n=60)

戴手套以及戴口罩 41(68.33) 60(100.00)

穿防护服、防护眼罩以及防护鞋 43(71.67) 60(100.00)

锐器以及专用锐器盒 37(61.67) 59(98.33)

对锐器进行安全处理 43(71.67) 57(95.00)

锐器刺伤有效进行挤血、冲洗以及消毒 51(85.00) 60(100.00)

锐器刺伤上报 41(68.33) 60(100.00)

在进行浸泡消毒的过程中有效进行加盖密封 39(65.00) 59(98.33)

在脱手套后需要有效进行洗手 42(70.00) 59(98.33)

2.3 护理人员职业损伤

护理人员进行有效干预后,在利器刺伤、嗓音损伤以及出现紫外线暴露率等方面,同干预前进行比较,表现为显著差异(P<0.05),具体情况可见下表。

表3 干预前后护理人员职业损伤发生率临床对比[n(%)]

内容 干预前(n=60) 干预后(n=60)

利器刺伤 29(48.33) 7(11.67)

烫伤 25(41.67) 5(8.33)

嗓音损伤 21(35.00) 7(11.67)

粉尘损伤 35(58.33) 5(8.33)

紫外线暴露 27(45.00) 7(11.67)

接触化学消毒剂 23(38.00) 7(11.67)

3、讨论

供应室护理人员在进行相关护理的过程中,较易表现出职业暴露的情况,对此临床研究有效方法进行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供应室护理人员研究有效方法进行干预后,通过开展职业防护培训教育,最終将护理人员自主学习主动性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具有的防护水平获得了有效提高,相关操作获得了有效规范,最终保证职业防护能够有效执行。

总而言之,针对护理人员研究有效方法进行干预,能够将护理人员具有的职业暴露防护意识有效提高,将出现职业危害的概率有效降低,最终显著提高供应室护理人员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谭庆兰.专项教育对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的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7(20):11-13.

[2]余元芸.探讨与分析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害与防护[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7(5):146-147.

[3]解芳.专项知识教育对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的影响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5(7):510-510.

[4]夏红.加强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行为的干预效果[J].当代医学,2015,1(5):111-112.

[5]谢芳.专项知识教育对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的影响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6):271-271.

猜你喜欢
供应室职业暴露干预效果
阿托伐他汀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二级预防和干预效果评价
联合治疗方法对透析低血压的干预效果
综合性护理措施对前列腺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效果
血站成分制备人员的职业暴露与防护分析
消毒供应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护
加强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