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2015-10-21 16:40周业竞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正畸治疗口腔修复临床应用

周业竞

【摘 要】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接受口腔修复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口腔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正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9%;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患者的副反应发生率为11.4%,观察组患者的副反应发生率为2.9%,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具有良好应用效果,值得推荐。

【关键词】正畸治疗;口腔修复;临床应用

口腔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口腔疾病的危害性极大,不仅对患者的美观造成不利影响,而且口腔疾病可以导致患者的牙齿严重缺失,这给患者的饮食咀嚼带来了严重不便[1-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口腔修复成为了人们重视的问题。为此,探讨良好的口腔修复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接受口腔修复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口腔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正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现将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接受口腔修复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9例,女性31例,患者年龄范围14-66岁,平均年龄为45.5±4.9岁。70例患者中,前牙深覆牙合39 例,前牙间隙26例,其他5例。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患者的入选标准为:患患者无意识障碍;患者无精神疾病;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加。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口腔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正畸治疗,方法为:(1)对患者的口腔进行系统的清洁处理,处理患者存在的牙髓病及牙周病,使患者的口腔条件更为健康。(2)采用方丝弓矫正技术对患者进行矫正,对于缺牙的患者,根据情况对其进行牙齿排列,对于内收排齐牙列但仍存在间隙的患者,对其进行集中间隙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分为无效、有效、显效三个等级。显效:患者的牙裂间隙达到满意治疗效果,牙周及外观情况正常且美观;有效:患者的牙裂间隙达到较为满意效果,牙周及外观情况明显改善;无效:患者的牙裂间隙、牙周及外观情况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我们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并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作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2.1 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1%,较对照组的82.9%明显提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无效(例) 有效(例) 显效(例) 总有效率(%)

对照组 35 6 21 8 82.9

观察组 35 1 24 10 97.1

χ2 5.69

P <0.05

2.2 两组的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的副反应发生率为11.4%,观察组的副反应发生率为2.9%,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咀嚼功能受限(例) 口腔炎症(例) 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 35 2 2 11.4

观察组 35 1 0 2.9

χ2 4.60

P <0.05

3 讨论

在临床上,口腔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也是老年人的好发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不断趋近,我国的老龄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导致口腔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发病后,咀嚼功能下降、语言不清、社交能力下降,不仅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也极为不利。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医疗知识的广泛普及,人们对于口腔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口腔修复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良好的口腔修复方法不仅对保持患者的面部美观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促进其健康具有重要意义[3-4]。所以,探讨良好的的口腔修复方法尤为重要。

目前,正畸治疗因具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口腔修复,其优点有:口腔修复过程较长,在口腔修复前采用正畸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口腔环境、缓解其疼痛,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正畸治疗可对患者存在的牙列缺损、牙颌畸形、口腔炎症等进行初步纠正及治疗,降低了后期口腔修复治疗的难度。正畸治疗应用于口腔修复,可对患者采用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为患者的后期修复提供良好的条件。

为探讨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接受口腔修复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分别对其采用常规口腔修复治疗,及常规口腔修复治疗加正畸治疗,结果显示:正畸治疗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较常规口腔修复治疗组患者的82.9%明显提高(p<0.05)。正畸治疗治疗组患者的副反应发生率为2.9%,较常规口腔修复治疗组患者的11.4%明显降低(p<0.05)。综上所述,正畸治療在口腔修复中具有良好应用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苏全.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2):104-105

[2]李宗鳌.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5):170.

[3]胡东光.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价值[J].求医问药,2011,9(11):270-271.

[4]李长森,李炳奇.口腔修复前正畸治疗的临床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4):79-80.

猜你喜欢
正畸治疗口腔修复临床应用
牙周整复术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研究
Ⅲ类颌间牵引在安氏Ⅲ类错矫治中的应用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的疗效分析
浅析涌泉穴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
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临床应用研究
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失伴牙颌畸形的效果观察
减数矫治病例拔牙间隙关闭后牙龈折痕的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