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创伤16例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分析

2015-10-21 16:40张家奎孙武平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

张家奎 孙武平

【摘 要】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下肢骨科创伤手术患者,其中16例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为实验组,104例术后没有并发深静脉血栓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比较中显示差異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自身合并慢性疾病差异。结果: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3.42±0.42)h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1.44±0.13)h,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卧床时间为(9.49±1.03)h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6.24±0.93)h,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对两组患者合并症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合并慢性疾病情况显著高于对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既往合并慢性疾病情况等都会增加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

【关键词】骨科创伤;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

深静脉血栓是骨科创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血液非正常的在深静脉凝结成血栓,血栓的形成影响肢体深静脉主干,严重者会影响到患者生命健康,甚至导致死亡的发生[1-2]。所以,临床对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可以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3]。下面对我院16例骨科创伤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骨科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73例为男性患者,47例为女性患者,年龄范围在20~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43±3.24)岁。120例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16例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其中9例为男性患者,7例为女性患者,年龄范围在24~73岁之间,为实验组。104例患者术后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其中48例为男性患者,25例为女性患者,年龄范围在20~76岁之间,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病情、凝血功能、手术方式等基本资料比较中显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数据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1.2方法

术后对患者的病情密切观察,有无静脉血栓的发生,有无下肢肿胀、疼痛、增粗、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的发生。若有上述的症状发生,应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确诊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及血栓发生情况。

1.3评价标准

对不同患者的骨折部位、骨折情况、其他合并症等情况进行确诊。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n或者百分率来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组间比较用X2检验,P<0.05显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3.42±0.42)h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1.44±0.13)h,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卧床时间为(9.49±1.03)h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6.24±0.93)h,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卧床时间比较结果

样本数 手术时间(h) 术后卧床时间(h)

实验组 16 3.42±0.42 9.49±1.03

对照组 104 1.44±0.13 6.24±0.93

T值 3.452 4.241

P值 <0.05 <0.05

实验组16例患者中6例合并高血压、7例合并糖尿病、4例合并高血脂、5例患者有吸烟史,对照组104例患者中11例患者合并高血压、5例患者合并糖尿病、3例患者合并高血脂、7例患者有吸烟史,实验组合并慢性疾病情况显著高于对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患者自身合并慢性疾病情况

样本数 高血压 糖尿病 高血脂 吸烟

实验组 16 6 7 4 7

对照组 104 11 5 3 7

X2值 12.445 15.324 13.532 19.435

P值 <0.05 <0.05 <0.05 <0.05

3结论

深静脉血栓是骨科创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血液非正常的在深静脉凝结成血栓,血栓的形成影响肢体深静脉主干,严重者会影响到患者生命健康,甚至导致死亡的发生[4]。临床研究发现,严重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达50%~60%[5]。所以,临床对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可以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4]。临床上导致下肢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很多,如外伤引起的血管损伤、全身血流动力学异常及凝血功能改变、手术创伤以及术后患肢长期制动等。下肢静脉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主要为下肢的肿胀、疼痛,严重者可形成溃疡,甚至肿胀进行性加重而导致远端肢体缺血性坏死。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3.42±0.42)h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1.44±0.13)h,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卧床时间为(9.49±1.03)h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6.24±0.93)h,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16例患者中6例合并高血压、7例合并糖尿病、4例合并高血脂、5例患者有吸烟史,对照组104例患者中11例患者合并高血压、5例患者合并糖尿病、3例患者合并高血脂、7例患者有吸烟史,实验组合并慢性疾病情况显著高于对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引等情况都会增加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

参考文献:

[1]陆芸,马宝通,郭若霖,等.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12,27(9):693-698.

[2]王大伟.骨科创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研究[J].求医问药,2012,10(4):10-10.

[3]李成香.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6(15):103-105.

[4]邱贵兴,杨庆铭,余楠生,等.低分子肝素预防髋、膝关节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多中心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11,26(12):819-822.

[5]孙勇飞,林志红.骨科刨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研究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8):255-256

猜你喜欢
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
消化系统肿瘤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分析
骨折患者术后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意义
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探析
7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治分析
预防脊柱外伤与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探析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