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税务会计》实践性教学改革

2015-10-21 18:44李崇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5年2期
关键词:计征税额税务会计

李崇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的社会地位突顯,纳税人数量的增加,税收规模的不断扩大,会计和税收法律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税务会计逐渐被人们认识。税务会计的作用在经济发展中凸显,它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企业的地位举足轻重,社会对税务会计人才有旺盛的需求。如何培养出实际工作岗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职业类院校《税务会计》课程教学的最终归结点,本文从课程特点和中职类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以消费税税额计算、申报和会计处理为例,对《纳税核算与申报》课程教学实践进行研究。

关键字:应用型 教学方法 纳税环节

为适应社会工作岗位的需求,职业类院校将《税务会计》课程作为中职会计专业的必修课,而且作为一门非常最重要的专业课。该课程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所以该课程教学应以学生掌握纳税处理技能

不仅能够认识不同的税种,而且能够计算、申报和对各种税做账务处理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税务会计》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主要是理论知识,实践实训课程较少;而在实际税务会计工作岗位中,往往需要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所以仅仅知道这些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这就要求在以后的税务会计教学中要增加实践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来更好的适应社会工作岗位的需要。

(二)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还是只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学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再加上《纳税核算与申报》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如果学生仅仅通过听讲,较少进行实践,那么就不可能掌握纳税处理技能。比如教师给出具体经纪业务内容的文字描述,学生根据这些文字描述数据做账务处理,实际工作中发生的经济业务,不会有文字描述,而是通过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的形式来反映,会计人员通过分析原始凭证,判断经济业务内容,然后计算出应纳税额。这说明,培养学生识别和分析原始凭证的能力很重要。而教师将记录在原始凭证上的内容转化为文字描述,则无法培养学生识别和分析原始凭证的能力,学生的涉税能力难以提升。

以上问题的存在,要求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课程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适时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二、《税务会计》课程特点

(一)课程的复杂性和综合性

该课程教学内容涵盖了企业缴纳的各种税的税收制度,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关税、印花税等,分别从认识、计算、申报和会计处理四个方面对每一个税种进行讲解,内容繁多,知识点分散,而且税种与税种之间又存在相关性,比如,消费税和增值税之间有着很多的关联。在讲解消费税的时,应结合增值税,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税种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课程的抽象性和乏味性

该课程内容实际上也是税法的内容,税法是法律,法律知识一般比较抽象,学习起来容易让人产生生硬和乏味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增加趣味性讲授,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中职类学生的实际情况

整体而言,中职生的学习基础薄弱,对学习重视程度不高,学习自觉性较差,喜欢玩耍和参加一些娱乐活动,虽然中职类学生知识水平不高,但是智力水平不低,他们思维灵活,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较强。所以应该注重“因材施教”,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来提升他们的涉税技能。

四、教学实践——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具体教学环节

基于《税务会计》课程特点和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消费税税额计算、申报和会计处理为例,笔者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进行教学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如下:

(一)主线教学法。即抓住一条或几条主要的线路,沿着主要的线路对教学内容讲授,利用主线教学法,可以把复杂的内容和较多的知识点整合到主线上,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架构。例如:对于消费税税额的计算这部分内容,需要计算消费税税额的情况有很多种,计算方法也有很多种,内容复杂,知识点较多,这时如果依据两条主线(纳税环节、计征方法)进行讲授,即分别对生产环节、委托加工环节和进口环节,采用从价定率、从量定额和复合计征三种计征方法,进行消费税税额计算讲授,使得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和框架,不会感到内容的繁杂,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如果没有这两条主线,而是针对每种需要缴纳消费税的情况进行讲授,则会显得内容比较分散,不易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容易混淆,产生思维混乱。采用主线教学法,很清晰明了地总结出消费税税额计算的知识框架,例如,生产环节框架如图1。

(二)案例教学法,即在讲授过程中,列举具体的实例。实例要贴近学生生活,再增加一些趣味性,以便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同学家里生产销售“一秒变白”牌化妆品,2011年5月23日,销售额为1000000元(含税),款项已经收到,请计算该同学家应缴纳的消费税税额是多少?在每个纳税环节的每种计算方法下,均让学生进行相关计算实训,实训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引导,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消费税税额计算题的解题步骤,利用这个步骤,帮助学生解答以后遇到的练习题。步骤如下:

a.根据题意,确定纳税环节。

b.确定税目,然后查消费税税率(额)表,判断出其采用的计算方法。

c.确定计税依据,根据不同的计算方法,确定销售额或销售量。若从价

计征,则确定销售额;若从量计征,则确定销售量;若复合计征即要确定销售额又要确定销售量。

d.最后根据不同环节下得计算公式,把消费税税额计算出来。

消费税税额讲授结束后,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纳税核算能力,结合已学的增值税税额计算,再列举几道实训题,让学生计算出应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分别是多少,最后从不同的角度总结出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关系。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即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指定任务,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并且给予完成任务的学生奖励。

根据中职学生喜欢玩耍和娱乐的特点,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游戏实施细则:①通过滚动大屏幕摇学号的方式,先选3名学生到讲台,分别扮演三种计征方法。②再继续进行滚动摇学号,依次选9名学生到讲台,随机抽取卡片,卡片学生在课前准备,卡片上写有消费品名称,如果学生认为自己抽到的是应税消费品,则留下来,然后判断该应税消费品采用的计征方法,判断出后,站在扮演相应计征方法的学生旁边;如果认为,抽到是非应税消费品,则回到座位。这样就把台上12名学生分成了3组,每组4人,再将台下的学生平均分配到每一组。

将课前准备好的案例,分发给每一组,每组5个案例题目,每组台上和台下的同学团队合作,进行比赛,最后根据比赛结果对整组奖励——加分。按照完成的快慢和准确度的不同,所加分数也不同,最准确的,最先完成的,加分最多。教师对最终完成情况予以记录。

笔者通过记录结果得知:这种趣味性游戏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掌握所学内容,不仅使其牢牢记住应税消费品的名称、计征方法,而且能够准确计算消费税税额,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四)情景仿真教学法,即模仿实际工作岗位的程序环境进行教学。以“消费税纳税申报和会计处理”为例创造一个真实的纳税申报流程环境,首先要有课前准备工作,即课前先将学生分成4组,分别扮演A、B、C、D企业,假设四个企业均为一般纳税人并且为常见企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纳税期限均为一个月。其中A、B均为卷烟厂(卷烟是复合计征的应税消费品),C为烟丝厂(烟丝是从价计征的应税消费品),D为啤酒厂(啤酒是从量计征的应税消费品),每个企业6人。教师给出四个企业之间在一个月内发生的经济业务,并且让学生根据这些经济业务准备自己所在企业需要的相关证件和票据等,比如: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表、税务登记证、转账支票、现金支票、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出库单、记账凭证和相应应税消费品的纳税申报表等。然后在课堂上,从建立企业开始,学生演示整个涉税过程的来龙去脉,教师则扮演工商局和税务局工作人员的角色。流程為:建立A、B、C、D四个企业→企业之间发生经济业务往来→账务处理并计算消费税额→填写相关材料申报纳税。例如:以A企业为例,先到工商局——教师处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然后准备相关资料,到税务局——老师处去办理税务登记,并填写税务登记表,审核通过后,领取税务登记证。然后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例如:12日,销售100箱卷烟给B企业,款项已经收到,那么A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给B,B开出转账支票给A,A填写一张出库单。这笔经济业务发生后,A企业的会计拿到的原始凭证有增值税专用发票(记账联)、出库单和转账支票,根据原始凭证,填写记账凭证,并计算应缴纳的消费税,填写消费税税额计算表。月底,对一个月应该交的消费税额进行汇总并计算最终应该缴纳的税额,最后准备税务部门要求的相关资料,由办税员到税务部门申报纳税,填写卷烟纳税申报表。这样让学生“身临其境”,置身于真实纳税申报流程环境中,提升实践应用能力,同时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税和财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结论:通过以上教学实践,在很短的时间内,学生的消费税税额计算能力和账务处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并且能够准确填写纳税申报表,同时可以掌握整个涉税过程,为以后的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计征税额税务会计
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的积极性与局限性分析
有关事业单位税务会计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探析国外税务会计的经验和启示
“营改增”后契税等四项计税依据明确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统分关系影响因素的探究
7月起我国全面推开资源税改革
破解出口货物退(免)税会计处理难的思路及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