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病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2015-10-21 16:40赵良生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影响因素

赵良生

【摘 要】目的 探究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病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对策。方法 选取121例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6例被检查出龋齿病,对发生龋齿病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该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预防对策。结果 患儿的性别与龋齿发病,无显著性差异,P>0.05,甜食习惯、刷牙次数和年龄是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病的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对策后,儿童龋齿发病率降至21.49%。结论 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病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甜食试管和刷牙次数,少吃甜食、按时刷牙是预防龋齿病的重要对策。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龋齿病;影响因素

龋齿是常见的口腔疾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如果不能及时医治,极易形成龋洞[1]。口腔环境、细菌、唾液与牙间的相互作用和隐私等因素,均可引发该病。为探究学龄前儿童龋病发病的影响因素,选取121例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分析造成龋病的影响因素,并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对策,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农场幼儿教育中心的121例学龄前儿童,其中男63例,女58例,3岁、4岁、5岁和6岁儿童,分别为,26例,38例,33例和24例。其中46例被检查出龋齿病。

1.2方法

选取农场幼儿教育中心,由农场医院口腔科专业医师主检,于自然光线下,采用平面口镜及口腔CPI探针进行检查,用dmft指数表示患儿龋齿和在龋面,行WHO推荐检验方法对龋病诊断进行检验,关于龋病的影响因素,选取该幼儿教育中心,全面开展预防工作,监督家长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让儿童少吃甜食,同时给予儿童刷牙动作指导。定期检查口腔,做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

根据我国口腔健康调查问卷,对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行为、健康知识、就医习惯和饮食习惯等,共发放121例问卷,所有问卷全部收回,由幼教中心保健医生对家长填写进行指导,反复检查,并对信息进行核对,及时更正存在的问题。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技术资料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儿性别与龋病的关系分析

性别不同与龋病的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患儿性别与龋病的关系分析

性别 检查人数(n) 龋病人数(n) 龋病率(%)

男 63 19 30.16

女 58 17 29.31

P值 / / >0.05

2.2年龄不同与龋病的关系分析

年龄不同与龋病的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年龄与龋病的关系分析

年龄(岁) 检查人数(n) 龋病人数(n) 龋病率(%)

3 26 9 34.62

4 38 14 34.21

5 33 12 36.36

6 24 11 15.83

P值 / / <0.05

2.3 刷牙次数与龋病的关系分析

刷牙次数不同与龋病的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見表3。

表3 刷牙次数与龋病的关系分析

每日刷牙次数(次) 检查人数(n) 龋病人数(n) 龋病率(%)

0 33 16 48.48

1 65 21 32.31

≥2 23 9 39.13

P值 / / <0.05

2.4 吃甜食情况与龋病的关系分析

牙次数不同与龋病的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4。

表4吃甜食情况与龋病的关系分析

吃甜食情况 检查人数(n) 龋病人数(n) 龋病率(%)

常吃甜食 107 42 39.25

不常吃甜食 14 4 28.57

P值 / / <0.05

2.5 儿童龋病的发病率变化情况

关于龋病的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对策后,于我院就诊的儿童显著减少,龋病率降至21.49%(26/121)。

3讨论

牙齿在生活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一旦儿童患龋病,既给食欲带来不良影响,又可能引发多种疾病。相关研究[2]表明,微量元素也是学龄前儿童龋病的影响因素。牙齿的主要成分是钙,该成分决定着牙齿的发育情况。同时,镁、铁、锌等作为微量元素,也是龋病的因素。唾液中有一种蛋白质,即乳铁质,能够与铁结合,乳铁质的抗菌能力与其浓度呈正比,因此,保证儿童体内铁平衡,能够有效的预防龋病[3]。

本研究结果表明,性别与龋病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年龄、刷牙次数和饮食情况,均可导致龋齿发病,因此,儿童家长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关于龋病的影响因素,采取对策具体如下。

做好儿童口腔教育工作,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刷牙次数和吃甜食情况,均属于饮食卫生习惯范畴,而且是龋病的关键影响因素。龋病的预防,单独依靠家长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幼儿教师等全方位的支持,关注儿童口腔卫生,卫生部门要强化对儿童家长、幼儿教师及托幼机构保健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为与口腔有关的卫生知识,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监督儿童餐后刷牙,睡前不吃零食,少吃甜食,从而有效地预防龋齿[4]。

调节饮食结构,注重营养膳食。幼儿园餐厅给儿童配餐时,要调节饮食结构,做到营养搭配,多给儿童补充矿物质等营养元素。

刷牙时,要合理使用含氟的牙膏,氟元素能够对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起到抑制作用,因此,可有效地预防龋齿。

幼儿教师及儿童家长,多让儿童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少用,甚至不用抗生素,从而有效地预防龋齿,也可以采用咀嚼口香糖的方式,但该方法不适合4岁以下儿童,4岁以上儿童也要在父母的监护下咀嚼。

综上所述,学龄前儿童龋病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吃甜食情况、年龄、刷牙次数、体内微量元素等,只有家长、幼儿教师和卫生部门等高度关注,共同督促,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才可有效的防止儿童出现龋病。

参考文献:

[1]邓光来.学龄前儿童龋齿对生长发育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3,19(16):65.

[2]田云峰,谢长海,陈亚亚.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8):49—51.

[3]王国珍,罗云纲,李美华,等.吉林省长春地区儿童龋病患病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9(5):1020—1026.

[4]王廷斌,赵今.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及社会因素和祖辈口腔健康行为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9):146—148.

猜你喜欢
学龄前儿童影响因素
学龄前儿童家具设计与应用研究
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综合干预研究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学龄前儿童第一恒磨牙应用窝沟封闭剂预防窝沟龋的临床效果分析
优质护理在学龄前儿童急诊清创缝合中的应用效果
城市安置小区的学龄前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措施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