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防渗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2015-10-21 17:10史立云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33期
关键词:防渗水利工程施工

史立云

【摘要】水利工程中的防渗技术,在施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水利工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工程中的渗漏现象严重,由此,防渗技术的应用十分必要。渗漏现象的发生有很多的外在因素,也有很多的内在因素。水利工程越来越先进化,防渗技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使防渗技术面临着压力,其技术的创新和完善势在必行。只有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使防渗技术得到良好的发挥;使水利工程能够顺利进行。

【关键词】 防渗; 水利工程;施工

1 防渗技术与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在施工与实用过程中避免会遇到渗漏问题,因此在工程质量要求总除了基本的稳定性与抗震性之外还要具备良好的防渗漏性,所以施工过程中需要借助防渗漏技术来帮助水利工程控制渗漏现象的发生,这一点对于水利工程安全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实际的工程中不能绝对的控制渗漏的出现,因此就需要防渗技术来保证水利工程在施工和使用中不会出现大规模的渗漏而影响其项目建设与使用。尤其是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很多项目都在设计阶段就针对渗漏问题作出了预防方案和控制措施。尽量保证防渗措施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同时还要在施工的各个环节中针对性的做好防渗的工作,如施工材料、施工技术等都应满足工程项目对防渗的要求,当然会采用正对性的技术措施来保证工程防渗指标的提高,以此实现对工程渗漏情况的控制,这既是防渗技术对于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

2 水利工程出现渗水的因素

(1)施工因素:在施工时因为水利工程的整体规模巨大,在工程分包施工的情况下施工耗时往往几年,因此在工程中多数的施工都会将整体项目化整为零,利益阶段或者部分施工的方式来完成工程的主体。按照施工计划进行逐步施工然后再进行合拢。这样的施工方式可以提高施工的效率,但是多个施工队伍同时施工其工艺水平就会出现差异,从而导致各部分工程项目的衔接出现问题,一些很小的施工接缝就会成为工程的渗水高发区域。这就给水利工程埋下了较大的隐患,因为施工缝的模板不够牢固而出现结合不紧密的情况,这就容易造成大面积的渗漏。

(2)工程结构改变:水利工程施工中因为管理或者其他因素导致材料的质量不能达到标准,因此在施工中一些材料的变形就会超过设计预期,因此出现整体结构的改变,从而产生渗漏。再有建筑本身处在一个相对恶劣的环境中,承受水的浸泡和压力也容易出现变形。一旦建筑出现微小的形变就会导致其与原有的基础或者位置出现移动,从而导致渗水。

(3)工程大面积渗水:这样的情况往往是因为工程在施工中没有达到工程要求的施工标准,从而导致大面积的渗水,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水利工程的整体设计或者施工水平低、施工中材料和工艺不合格、建筑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等等都容易使得水利工程形成大面积的渗漏。

3 水利工程中防渗技术的应用

3.1 灌浆技术的应用

灌浆技术在水工程中经常被用于防渗漏处理,灌浆技术的核心思路就是利用具有凝結作用的高压液体对缝隙进行填充,待材料凝固后就可与周围的建筑材料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防渗的作用。在实际的应用中水利工程的灌浆技术相对复杂,且消耗材料较多,也就相对提高了工程处理与维护的成本。因此在水利工程的防渗施工中往往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灌浆方式或者工艺,并与其他防渗技术配合使用。通常是对材料进行调整,如水泥、粘土、化学材料等等。其中较为常见与成本较低的是水泥灌浆,一方面水泥泥浆的制备相对简单,且容易操作降低了技术应用的难度,一方面水泥可以与工程材料充分的结合,且强度高,不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破坏;粘土灌浆则是选择性能较好的粘土,利用其稳定性和吸水性来帮助提高灌浆的质量;高分子化学材料则是具有一定的膨胀性和快速凝结性能,并具备一定的强度与耐腐蚀性,这样的材料也在逐步推广中。

在水利工程中,灌浆技术主要以高压灌浆和控制性灌浆最为多见,所谓的高压灌浆就是对泥浆等进行高压推送,或者喷射等形成一个高流速、高压力的液体流,使其可以切割并灌入地层或者渗漏结构,同时使得泥浆与泥土或者结构材料结合起来,凝结并形成一个整体。主要用于提高地基的防渗能力,以及控制结构裂缝所产生的渗漏。而控制性灌浆则是对灌浆方式进行了改进,对灌浆的流量进行控制,利用合理的流速、压力等对灌浆的范围进行控制,以此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灌浆技术应用与水利工程的操作要点:成孔,在灌注施工中为了能保证泥浆可以直接作用到渗漏位置所以必须进行钻孔,此时应选择合适的钻头和速度,并保持稳定;其次是清孔,对达到标准的孔进行清理,不过要保持一定的压力不要清洗过度而影响裂缝的形状。测试水压,在灌注前应对泥浆的压力进行测试,主要是对结构材料的吸水性进行测定,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从而测算出关注的压力和流速等参数。灌浆实施,在灌浆中有两种方式可以完成灌浆,压力灌浆和循环灌浆,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当然在灌浆中应控制压力和流量,以此保证灌浆的质量。因为如果一味的增加压力以达到渗入裂缝的效果,其压力也会造成裂缝的变形,从而扩大裂缝的影响面积。最后还应注意灌浆的浓度掌握,因为浓度对于泥浆的吸收性影响较大,过稠或过稀都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3.2 防渗墙技术措施的应用

防渗墙技术在施工中成本较低,但是可以形成一个相对低渗透的墙体,从而控制水利工程的渗漏情况。如果运用合理,其形成的墙体耐久性和防渗性都可满足工程需求。防渗墙的施工工艺很多,在不同的水利工程施工中应用也不会相同,其中有桩排式、组合式;且墙体有混凝土、固化灰等等,也可分为临时性和永久性等等。

防渗墙技术是利用机械开槽,并利用泥浆护壁,在低下形成一个沟槽,然后浇筑混凝土等材料,使之形成一道地下墙体。在施工中主要有以下要点:首先是钻进,利用设备对基础进行钻进,捣碎坚硬的岩层,通常是利用冲击钻,一方面形成孔槽一方面可以压实周围的土层。然后是对槽壁进行处理加固,尤其是对松散的基础需要进行加固处理,通常是利用泥浆对槽壁进行保护,利用泥浆的渗透作用,使之可以渗透到槽孔的基础周围,从而凝结与土层成为一体,可以提高土坝的抗压能力。其次形成泥皮,泥浆失水后会形成一个保护层,混入粘土或者盐等形成泥皮,保证了槽壁的稳定;形成一个静态液压,槽内的泥浆通常要高出低下水位,同时其重力密度大,所以泥浆的压力要大于地下水,因此起到保护孔槽的作用。浇筑,在防渗墙的施工中多数是采用混凝土进行浇筑,通过导管内混凝土和导管外的泥浆的压力差,配合混凝土自身的流动性和和易性,可以对原来泥浆填充的孔槽进行替代填充,从而形成一个连续的防渗墙。防渗墙在施工中会形成一个联合防渗的结构,在成槽的过程中,对泥土进行挤压,并利用泥浆填充土层空隙,最后是混凝土与之结合进而形成一个完整而连续的防渗漏结构。

4 结束语

综合的看,水利工程中的防渗技术有很多种,其不同的技术措施所针对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因要利用更加合理的技术措施来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在实际应用中也应根据工程的地质和技术标准来合理选择防渗技术,并使之与材料、工艺等相结合,从而发挥防渗技术的最佳效果,为水利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做出保障。

参考文献

[1] 哈尼克孜·吐尼亚孜.防渗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有效应用[J]. 河南科技.2010(16)

[2] 杨双,张秋汝.我国河渠防渗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环境影响的初步探究[J].科技信息.2012(17)

[3] 李振,付爱平,王新峰.浅析垂直铺塑防渗技术中的开沟造槽施工工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3)

[4] 倪叶茂.水利水下工程的防渗技术分析[J].民营科技. 2011(05)

[5] 习旻.试论水利工程的防渗技术[J].科技风.2012(04)

猜你喜欢
防渗水利工程施工
挂篮悬浇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新方式研究
云 南 立法保障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
试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则
浅谈如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
高压旋喷桩防渗技术在卵石混砂土层中的应用
超薄水泥混凝十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