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关中地区水景资源观光型乡村水资源保护与水景营建优化策略

2015-10-21 17:10李玉洁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33期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可持续乡村旅游

摘要:陕西关中乡村旅游日益兴盛,城市周边以及景区周边的乡村纷纷转型,旅游业已经成为这类乡村的主要支柱产业;水景资源观光型乡村是关中乡村旅游的首选之地,但其水体景观环境建设已经步入模仿城市水景建设的误区,比如筑坝围湖、水体结构过度硬化等;同时大量的客流量也给这些村庄带来了各种生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关中地区水景资源观光型乡村的水环境现状,来探讨其水资源保护与水景营建的可行性措施,使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 水资源保护 水景营建 可持续

陕西关中乡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可以说包含了所有类型;其中水景资源观光型村庄是指以山岳、河流、溪谷等地质,地貌、水文等等自然环境的独特观赏价值为基础,形成了以山水景观为基础的自然山水环境,这类村庄自然环境优美,资源丰富。人们以水景资源为优势,吸引大量游客,其景观环境在满足游客的娱乐、观赏需求之外还要承载游客所带来的固体垃圾污染、景观水质污染、生活废水排放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1.关中水景资源观光型乡村景观水资源现状与问题

1.1人工水景景观建设影响自然山水环境风貌

乡村发展旅游业势必要大兴土木,满足游客居住、娱乐等需求,但在景观规划建设时往往会形成一个误区:景观设计照搬城市,忽略景观的地域性特点,建設类城镇化的景观设施,这严重破坏了乡土景观风貌。另外,目前大部分的景观水的水体结构设计并不甚合理,很多人工湖采用硬化的边界和池底,缺乏生态功能,不能形成良好循环,使水体自净能力减弱,因此水质难以保证,造成藻类疯长,水质恶化变质。还有部分景区为了增加景观水体效果,吸引游客,建设一系列水景设施,但这些人工水景设施也比较消耗资金,浪费水资源,同时又与乡村景观环境风貌及其不符。

1.2筑坝围湖等造景手法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破坏水体自然过程

关中地区是及其缺水的地区;但部分乡村为了借助水景吸引游客,不惜重金打造人工湖、水坝等水景设施,其水体规模过大,蒸发量自然也大,将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投入和维护的费用也极高。有专家曾提出 "圈水工程"将会带来六大生态问题,包括"地上成景、地下成灾"、"上游成景,下游成灾"、污染难控、影响防洪、蒸发量大、浪费惊人等等。专家分析道,上游筑坝拦水,必将影响河流生态基流,造成下游河道部分时段干涸、断流,激化上下游之间、城乡之间用水矛盾。

1.3生活污水对景观水体环境的影响

关中地区依托水景资源开发旅游的村庄大致都零星分布在景区周边,村庄规模较小,整体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基本没有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例如祥峪沟村采用集中供水,引自山外的山泉水,但污水采用简易污水处理方式;当客流量大,污水量大时,则直接排放;终南山脚下的杨庄,至今还没有通自来水,还在继续使用井水;而位于铜川的玉华村由于没有完善的排水管网至今还在使用比较原始的土地渗透技术来处理生活污水。这样就会导致生活污水对景观水体造成影响,而有些规模较小的村庄污水则直接排放入溪流之中。

2.景观水资源保护与水景营建优化策略

2.1尊重乡土景观环境,进行生态滨水景观营建

乡土景观环境是融合土地的自然条件、生产和生活为一体的"农业生产景观"和"农民生活景观"的复合景观,但是在旅游开发中出现的诸多不合理现象导致乡村乡土特色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在进行景观水体设计时,应当尊重场地原有的状态,明确要在保护中开发,保护是前提。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人工设施,突出村落的乡土特色,将开发建设对整体景观环境自然面貌造成的损坏降到最小。

在乡村水体景观营建的同时要注意生物多样性的营造,绿色生态走廊的营造以及植物群落多样性的营造。譬如建设生态驳岸,生态驳岸具有高孔隙率,可将滨水区的生物与堤内的生物连成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这个河流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过程消减有机污染物,从而增加水体的自净功能,改善水质。这样在开发旅游的同时能确保周边水体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可保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2加强生态治理,保证景观水体水质

对于水资源观光型乡村,其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景观水体水质的污染。如何保证景观水体水质又能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可采取生物修复技术。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水生植被恢复技术、生物填料技术、生物浮岛技术、生物沉床技术、人工湿地等等。对于关中水资源观光型村庄,主要采取水生植被恢复技术、生物浮岛技术和人工湿地技术。周至沙河水域已经建有生物浮岛,和人工湿地,对于流域面积大的地区同样适用;对于水库、鱼塘、湖泊等小面积水域可以采用水生植物恢复技术。

2.3建设小型污水处理单元,减轻生活用水对景观水体影响

水景资源观光型村庄人口分布相对不集中,大多都是沿流域零零散散的分布,其原住居民人口较少,流动人口又有淡旺季之分,所以适合建设小型污水处理单元来处理污水,使其达到排放标准,减轻对自然水环境的污染。

3.小结

乡村旅游的发展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乡村优美的风景和清新的空气。人们基于对水的情怀和天生的亲近心理,水景资源观光型乡村成了游人进行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村民在经济的冲击下大力开发自己村落,导致水体景观环境建设忽视乡土性而趋于城镇化;破坏乡村水环境的生态性以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所以乡村在以水景为主题开发旅游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保护乡村的水资源环境,其次是开发建设时尊重其水体景观的乡土性和生态性,并且采取一些污水处理措施,保证在客流量大时,生活污水对水体景观的影响最小;这样乡村旅游才可以可持续发展,乡村美丽的自然环境才可以一直造福于村民。

参考文献:

[1] 马杰,肖丽,陕西关中地区乡村旅游组织规划浅析[J],山西建筑,2009,(21)

[2] 余超,城市公共空间人工水体景观设计与生态策略探析[D],硕士论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3] 苟倩,乡村旅游背景下的传统村镇滨水景观设计研究-以川西平原为例[D], 2014;

[4] 张明根、郑金根,河道生态治理的研究与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

[5] 翟建玲 ,谈化粪池的应用与发展[J].山西建筑,2011(9)

[6] 漆贯学、唐玉娣、合伶俊;无动力生活污水净化装置处理效果分析研究[J],给水排水,2001(3)

[7] 王纪武.生态型村庄规划理论与方法[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8] 江苏省住房建设厅.乡村规划建设[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作者简介:李玉洁(1990.10.7~),女,甘肃天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方向:风景园林

猜你喜欢
水资源保护可持续乡村旅游
水库施工及运行期间水资源保护措施研究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天津市地表水资源保护保障措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