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

2015-10-21 19:40唐红
关键词: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唐红

[摘要]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命力所在,离开了实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理性地分析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原因并努力克服其消极影响,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为主要内容,担负着培养合格大学生,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这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受校内外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重大理论问题,而且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缺失的原因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实践性

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在现实的教学环节中,高校“两课”的主渠道作用发挥得不尽如人意,教育者只是把教学的精力放在第一课堂,课堂上主要是进行理论的宣讲,过分强调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强调灌输的作用,对学生的实际问题很少或不加关注,而且教学内容、方法和形式上都不能与现实紧密结合。从而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普遍缺乏认同,学习兴趣降低,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使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常常出现“言者淳淳,听者藐藐”的现象。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缺少学习兴趣,在我国各高校普遍存在,我国某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调查显示,34%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态度不认真、没有兴趣,56.2%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一般,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这两个调查的百分比之和超過90%"。由于大部分学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兴趣而直接导致大部分学生上课精力不集中或者逃课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些也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调查还发现,有15.6%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什么明显的作用。[1]教育环节因为缺乏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第二课堂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等,没有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社会考察、生产劳动、社区活动和参观访问等活动,没有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难以从实践层面上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其结果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大降低。

2.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素质整体不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存在专业水平不高的问题,各高校对思想政治工作者工作的相关学科专业建设不够,发展目标不明确,学术支撑不强,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机制缺乏,使思想政治工作者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背景作为支撑。特别还存在部分学校领导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重视不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用不着什么专业知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岗位成为谁都可以干的琐碎事务,致使思想政治教师受到不平等对待,待遇偏低,职称评定方式不合理等。有的院校的“两课”教师在业务培训、课题立项、资料设备、工作量计算、定岗聘岗等方面,均享受不到专业课教师的待遇,“据调查,44%的教师认为“学校领导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学校育人工作的首位”;5l%左右的教师则认为“学校领导对思想政治教育口头上重视,行动上重视不够”;5%的教师认为“学校个别领导对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视,并有口头上诽谤,行动上抵制”。[2]的确,在不少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只停留在文件上、口号上,学校领导者实际上并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岗位缺乏吸引力,教师积极性不高,队伍不稳,教育效果不佳, 这与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措施。

1.重视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和学生互为主客体的过程,即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双向互动的信息交流过程。应通过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判断和选择上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他们不轻信、不盲从,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着眼于刺激和调动他们内在的动力和积极性,对学生进行真实性教育,坚持用事实说话,使学生信服,让他们在平等的交流中获得信息,在坦诚的讨论中得到启迪,在独立的思考中有所提高,在共同的参与中接受教育。让学生既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则和科学的分析方法,又要正视现实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通过剖析现实中的社会现象受到教育,从而增强政治认知能力和道德鉴别能力,形成正确的政治信仰和道德标准。此外,在教育环节加强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通过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提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园科技活动和青年志愿活动等,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效性。让学生在开放式、渗透式、多样化的德育实践中,深入基层、走进社会、了解国情,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感悟完成知、情、意、行整体德育过程的和谐统一,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实现“锻炼中成长,实践中成才"的目标,最终达到有效教育的目的,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开辟有效途径。

2.积极完善思想政治师资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力量,他们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因此,高校要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积极加强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组织保障。学校要通过岗前培训、岗位轮训、校本培训、校外培训等方式,加大对思想政治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使思想政治教师不断提升自我综合素质,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强化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并且了解相关学科领域,对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知识进行学习研究,以此达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发挥更好的作用。还要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职业归属,满足他们对职业期待的要求与愿望,调整工资与补贴制度,让他们能获得较高的职业归属,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参考文献]

[1]王学俭、李新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年第2期

[2]廖和平,周雄文,王卫方.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原因分析,《思想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作者单位: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

猜你喜欢
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