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快通道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2015-10-21 18:14豆波
延边医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血氧芬太尼胆囊

豆波

摘要:目的: 探讨地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快通道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5月82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根据其麻醉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异氟醚吸入麻醉方式,观察组患者接受地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快通道麻醉处理,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 通过比较发现,两组镇痛效果、麻醉前、手术结束时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等均明显比对照组短,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地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快通道麻醉方式,能够提高患者麻醉效果,对手术安全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氟醚;瑞芬太尼;快通道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手术属于外科手术的范畴,其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是为患者进行良好的麻醉处理,进而有效减少患者疼痛感。本研究旨在探讨地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快通道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为此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5年5月8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现将研究结果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5月82例胆囊疾病患者,其中其中男42例,女40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39.8±2.4)岁。以上患者均符合胆囊疾病相关诊疗标准[1],且經彩色超声、CT扫描确定病变部位,病变大小、性质明确无异议。根据麻醉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患者。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18例,平均年龄(41.1±2.8)。对照组男19例,女22例,平均年龄(39.2±2.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采用异氟醚吸入麻醉方式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首先,术前30min者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同时为患者肌肉注射鲁米那钠0.1g。同时,按照每1kg体重0.5mg、1.5mg、0.3mg分别静脉滴注罗库溴铵、异丙酚、舒芬太尼;

观察组患者接受地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快通道麻醉处理,术前30min者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同时为患者肌肉注射鲁米那钠0.1g。观察组诱导咪唑安定0. 1mg/kg,地氟醚2mg/kg,瑞芬太尼 1μg/kg,维库溴铵 0. 1mg/kg,术中以丙泊酚 3-4mg/( kg·小时) ,瑞芬太尼 8-10μg / ( kg·小时) 持续静脉输注维持麻醉,依具体情况间断给予维库溴铵,直至手术结束。1.3指标观察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包括镇痛效果、麻醉效果及肌松效果,采用“优”和“良”进行判断;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情况,并做好详细的统计学分析;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包括自主呼吸、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到SPSS 18.0统计软件中,数据均采用%表示,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当P<0.05时,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麻醉效果比较

通过比较发现,两组患者镇痛效果、麻醉效果及肌松效果优良率未出现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实施效果比较

2.2指标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麻醉前、手术结束时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均未发生较大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手术结束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注:表中SBP、DBP、HR、SpO2分别表示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

2.3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等均明显比对照组短,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min)

3.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学科的融合为医疗领域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更多便利条件。同时,临床医师手术操作技能越来越娴熟,使得很多开放性手术逐渐被腔内手术取代,为患者增加了手术治疗的选择机会。现阶段,腹腔镜被广泛应用在胆囊疾病手术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属于微创外科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面小、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其安全性和可靠性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但是,腹腔镜手术对麻醉处理具有一定要求,主要体现在麻醉深度上。同时,由于腹腔镜手术持续时间较短,为此要求在进行麻醉处理时,需要具备较强的可控性质。异氟醚吸入麻醉方式起效快、镇痛效果完全,且具有良好的可控性。但是,这种麻醉处理方法存在一个明显缺点,即异氟醚与肌肉松弛药、镇痛药无明显协同作用,因此常会导致这两类药物用量偏大,且同时会导致患者呼吸恢复缓慢,进而造成苏醒延迟[2]。本研究对照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明显比观察组慢,即可说明。

为充分减少麻醉处理不良反应,并保证患者麻醉实施安全,本研究观察组患者接受地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快通道麻醉处理。其中,地氟烷血/气分配系数是现阶段吸入麻醉药物中最小的,因而能够迅速调节麻醉深度,具有诱导苏醒快、麻醉恢复质量高等优势。同时,地氟烷肌松效果显著,其自身神经肌肉阻滞作用要高于其他麻醉药物。地氟烷被有效排出患者体外后,其发挥的肌松作用迅速消失,因此能够很快恢复患者呼吸功能。

瑞芬太尼则属于新型人工合成阿片类药物,此药化学结构中具有特有的丙酸甲酯键,能够被血液中非特异性酯酶快速水解,并代谢,因而不会受到体内拟胆碱酯酶的制约。瑞芬太尼起效快,重复用药不会出现蓄积作用。同时,药效作用时间较短,因此药效消失快。地氟烷与瑞芬太尼复合使用,能够对阿片类药物镇静作用不足进行有效弥补。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比较发现,两组镇痛效果、麻醉前、手术结束时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等均明显比对照组短,两组差异显著(P<0.05),与贾立勇[3]的研究结果相符。说明采用地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快通道麻醉方式,能够提高患者麻醉效果,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安全实施具有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石一峰,万德炎,邱俊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发作期胆囊炎的临床体会[J].当代医学,2012,09(34):1463

[2]谢德贵.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4,05(10):98.

[3]贾立勇.不同药物复合瑞芬太尼对胆囊切除患者镇痛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18(04):569-571.

猜你喜欢
血氧芬太尼胆囊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胆囊壁毛糙是患了胆囊炎吗?
胆囊壁增厚怎么办?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胸外科中的应用
细节护理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无创呼吸机应用于治疗ICU病房重症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
芬太尼,滥用才是毒品
哪些胆囊“要不得”
哪些胆囊“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