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契机,历练通言

2015-10-21 19:38陈黄芳
教育艺术 2015年3期
关键词:历练英子人教版

陈黄芳

摘要: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是学生实践语言、倾诉表达的舞台。教师应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广阔的语言实践空间,抓住语言训练的契机,让学生在教与学互动中,科学、有效地历练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品味、想象、表达、通言

《语文课程标准》开篇明确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点明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掌握这一交际工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是学生实践语言、倾诉表达的舞台。教师应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大的语言实践空间,抓住语言训练的契机,让学生在教与学互动中,科学、有效地历练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一、自主品味,历练通言

词是语言文字的最小单位,表达一定的意义且能独立运用。理解词语是感悟文本的基础。训练学生品味词意,领悟词情,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感受用词的准确生动,是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训练语感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带着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仔细品析,在触摸语言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倾诉和表达。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两只小狮子》时,我是这样设计的:①找出课文中写两只小狮子不同表现的句子。②抓住“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这句话,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整天”一词在句子中的意思。开始,学生只是简单地理解为“从早到晚”。我并不满足于此,继续启发。学生终于深入感悟到“整天”一词还可理解为“不分刮风下雨等天气的变化”“不分严寒酷暑等时令的变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在学生对词语多角度感悟的基础上,我再相机进行句子的朗读指导。这样,帮助学生多维深入地解读了“整天”一词的内涵,他们从中感受到勤狮子刻苦练功的精神。教师引领学生揣摩文本语言,读出了文字背后的声音,这就是品词析句能力的培养。又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掌声》一课中的“忧郁”一词时,我說:“请大家默读课文,想想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英子是忧郁的?”学生默读,思考后交流。有的学生说:“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有的学生说:“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还有的学生说:“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我继续问道:“从这些描写英子忧郁的神态、动作的语句,我们可以读出英子怎样的心情?”学生回答:不开心、很苦闷、很忧伤。我进一步启发道:“这些语句解读了英子忧郁的内心世界,你们又从第四段的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英子不再忧郁了呢?”学生通过研读文本,迅速找到答案:“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我继续引导学生思考,问道:“大家猜想一下,英子在和同学游戏说笑、学跳舞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学生回答:开心、快乐、幸福!最后,我又问道:“从英子最初的忧郁,到后来的不再忧郁,你们读懂了什么?”学生们争相回答,气氛热烈。他们领悟到,是同学的掌声给了英子鼓励和赞赏,使她摆脱自卑,变得阳光。一树一菩提,一“词”一世界。教师引领学生透过字面人物神态、动作的描写,想象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解读了“忧郁”的内涵,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针对教材中的重点词、句、段,精心设计一些有张力的问题进行语言表达训练,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感悟语言内蕴,体会文章遣词造句的精妙,又能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实践,可谓一举两得。

二、自主想象,历练通言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这就告诉我们,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拓展教材,给文本“补白”,放飞学生的想象,丰富学生的语言。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一文的第四段时,在学生充分理解这部分内容后,我紧紧抓住段末的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引导学生按照“他的( ),变成了( )。”的句式展开想象。我说:“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还会变成什么呢?张开想象的翅膀,让我们当一回小小神话家吧!”有了前面句式的引导,再加上学生特有的丰富想象力,他们的发言妙趣横生。有的学生说:“他的牙齿变成了晶莹剔透的钻石。”有的学生说:“他的手指变成了高高的五指山。”有的学生说:“他的汗毛变成了茂密的丛林。”有的学生说:“他的头发变成了长长的柳丝。”……这些精彩的想象是学生自己创造的,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积累,源于他们对文本的感悟,因此句句精彩,妙语连珠。此时,学生的表达已实现了对文本语言的实践和再创造。又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一课时,我设计了“荷叶是小动物的什么?”这一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荷叶是蚂蚁的小船。”“荷叶是荷花的妈妈。”“荷叶是池塘的忘年交。”“荷叶是我的帽子。”……在教师亲切且富有美感的语言诱导下,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想象极为丰富,语言表达特别流畅。此时的学习真正融化到学生个性生命中,充满灵气和智慧。这样的语言训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促进了学生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自主表达,历练通言

在品味与感悟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引领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表达、实践、体验。由于低年级小学生生活经历少,口语能力较弱,对语言表达的内容和形式,都比较生疏,也欠缺良好的交际态度和听说习惯。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变零散为完整,变无序为有序。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四个太阳》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自主读文,初步感悟小画家笔下的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再抛出一个问题:“你喜欢哪个太阳?为什么呢?”话音刚落,有个学生就站起来没头没脑地冒出一句:“黄色的,老师。”我不急于评论,而是微笑着启发道:“你能说得更完整,让我们大家听得更清楚些吗?”他沉思片刻,补充道:“我喜欢金黄的太阳。”“为什么呢?”我进一步追问。他回答说:“因为金黄的太阳能给大地带来丰收的喜悦。”我接着鼓励道:“你能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吗?”这个学生终于在我的期待中,字正腔圆地答道:“我喜欢金黄的太阳,因为它能给大地带来丰收的喜悦。”我欣喜地望着他,又把目光投向全班学生:“说得太好了,谁还会这样说?”顿时,课堂上小手如林,孩子们畅所欲言。“我喜欢绿绿的太阳,因为绿绿的太阳能给夏天带来清凉。”“我喜欢红红的太阳,因为红红的太阳能给冬天带来温暖。”“我喜欢彩色的太阳,因为彩色的太阳代表了绚丽多彩的春天。”……孩子们学会了用完整、流利的语言倾吐自己独特的体验。又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会拼图》时,我指着插图问:“图上的小朋友拼的是什么小动物?”(小白兔)“你知道它是怎么拼成的吗?”看到这些圆形和半圆形的小纸片变成了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孩子们自然饶有趣味地投入到口语交际训练中。但我发现他们介绍拼图时,语言没有条理,逻辑紊乱。我适时引导他们可按“头-身-脚-尾”的顺序说,也可以按拼贴时先后顺序来介绍。在教师有效的启发下,学生重新组织语言、内化语言,此后的表达就变得连贯而有条理了。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的严密性、条理性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我就是这样抓住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适时训练学生完整、连贯、系统地“说”,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历练悟道通言之目的。

猜你喜欢
历练英子人教版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历练旅途
根雕
独臂作家之死
钻石妙贼
巧计得绵羊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八核心词汇闯关
鲜花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