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不停电的管理方法研究

2015-10-21 19:58吴晓东
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 2015年3期
关键词:负荷配电配电网

吴晓东

摘要 :论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配电网管理的现状和面临的电网结构不合理技术落后给管理带来的一系列难题然后从关键技术和管理层面提出了配电网不停电的优化管理方法。

摘要 :配电网 不停电 挑战 方法

长期以来我国对配电网重视不够、配电网在规划、建设、运行管理上全面滞后于发电系统和输电网,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研究也相对较少。电力系统70%的供电量要通过配电网送到用户、80%的故障都发生在配电网。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是整个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市场竞争的压力和企业自身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开始受到供电企业关注。

1.配电网管理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1.1 配电网结构不合理

首先是分段平均长度长。架空线路的平均分段长度大约10km/段;线路分段互联概念已经普及,但分段数量与可进行联络容量的比例很不匹配;线路虽有联络,但互供能力不强。其次是配电网环网率低,网架结构薄弱。网络结构不合理,网络中的线路环网率低,网络的可转移能力有限,环网的密度低,强度差,需要加大网架的联络量和联络的强度与密度,提高吸纳电源与适时向用户配电的配电能力。线路平均负荷虽然逐步趋于合理,但不平衡率相当高,平均供电半径逐步缩小并且趋于合理,而局部线路供电半径仍然过长;中、低压线路长度比例失调等方面仍然比较严重。网络技术装备水平低,线路上油断路器还有一定的比例,变电站的10kv的油断路器仍然存在。架空线路的绝缘化程度不高,配电网络的免维修设备极少,严重影响配电网络的可靠性指标的提高。

1.2 配电网技术性落后

首先表现为科学检修方式技术惯性大,配电网检修方式陈旧。在实施改造中重单元设备改造,轻网络架构系统建设工作的偏向较重。配电网络的技术装备提高不少,但装备技术水平与管理手段仍然落后。结合日常配电网管理工作,配电网管理的信息化应用程度不高,配电网管理信息的集成度低,配电GIS普及率不高,配电管理的更新落后于设备和技术的更新。管理的重点不突出,配电网的运行与检修仍然处于被动的阶段,不能进行主动的实现预控和经济运行。在技术管理中,科学维修技术没有取得大的发挥,强调需要积极提倡科学维修的创新技术理念,克服旧的技术惯性,推动科学维修的发展。

1.3 配电网管理性问题

当前配电网综合技术指标落后,事故的预控能力薄弱,供电可靠性差、电能质量、配电网的事故预控以及经济运行等技术指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配电网可持续发展研究、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配合问题重视不够。高品质、标准化的配电设备研发,对配电网优化的技术支持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提高。在配电网管理上,综合性管理技术有待提高,人才急需要培养。综合性管理技术需要强化,需要大幅度提高管理水平。管理人才贫乏,特别表现在规划技术、网架结构技术性研究、配电网运行技术、数据的统计分析技术、设备状态判断技术、符合配电网运行标准性质的设备技术、标准化系统、设备研究等方面。

2.配电网不停电的优化管理

2.1 发挥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的作用

分布式发电是指某些中小型发电装置靠近用户侧安装,它既可独立于公共电网直接为少量用户提供电能,也可将其接入配电网,与公共电网一起共同为用户提供电能。分布式发电系统运行模式是独立运行模式以及与电力系统并联的运行模式。所谓孤岛运行模式是指负荷由分布式发电系统单独供电的运行模式。而并网运行模式是指分布式发电系统接入电力系统的配电网,与原有系统一起向负荷供电的运行模式。微电网多渠道供电,立足于用户侧,供电可靠性在电端得到保证,实现对用户可靠、经济、清洁、互动的电力供应。整套系统对于家庭用户而言基本属于免维护,当外部电网失电,光伏并网逆变器和风力并网逆变器均停止工作,风机电子负载控制器自动卸荷,同时低压自动开关失压脱扣重合闸控制器动作。如果外部低压电网有检修工作,要求营业所工作人员将表箱内的隔离闸刀分闸,作为电气连接的可视断开点,列入安全措施之中。

2.2 应用低压自动开关重合装置

低压自动开关重合装置是一种自动装置,能代替人工,它在线路恢复供电时,自动将因线路失压而脱扣的低压自动开关延时重合闸,恢复对用户负荷的供电。而又能减轻运行抢修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供电可靠性,提升电力优质服务水平。如果脱扣是由于开关的人工分断或保护动作分断,则装置不会输出合闸信号,实现进线有压重合功能。当控制器负荷侧由于各种原因而带电时,闭琐进线重合闸功能,并发出告警。当线路失压引起低压自动开关失压脱口后,线路再次来电时,负荷侧又无电压的情况下,通过一个随机的延时后自动给出一个合闸信号,来控制低压自动开关的合闸,达到自动恢复供电的目的。防止发生在低压侧非法合环运行或用户有自备电源时向系统倒送电事件。

2.3 变电容载比。

对于配电到10kV电源变压器的容载比在配电负荷发展比较快的地区,在规划的过渡期间,为了适应负荷的发展,可采用略高的容载比,以提高它在每个发展时期的储备系数,提高电源对于配电网络的适应性与可靠性。在快速发展期,容载比建议取2.25一2.38。必须是配电网络的加强,并必须达到配电自动化,这是两个基本的条件。配电网络网架是转移的必须条件,自动化是时间需要的必须条件,目标是完成高指标的容载比,目的是减少总资金的投入,减少投入的成本,条件是优化配电网络。当然在发展中有许多可能的不定因素,有技术、行政,资金、外部环境等,因为其复杂性,在城市发展比较快、配电负荷发展较快的地区,考虑容载比绝对值的时候需要留有一定的发展余度,所以提出2.25一2.38的数值。

2.4 突破配电网运行技术管理思维

长期形成的配电网运行技术管理思维陈旧,技术惯性大,已不适应当前的服务需求。老的检修方式不适应通过对改造以后新型设备的科学检修技术,科学检修技术课题需要积极探索。目前配网设备的总体健康状况已经提高不少,无油化设备比例大幅度提高,氧化锌避雷器大量应用,架空线路的绝缘化率不断得到提高。但是在可靠性的统计中“预安排停电时间”的比例仍然居高不下,设备通过改造以后健康状况的提高反映在对于可靠性指标的效果不高,其原因说明在技术管理中,科学检修技术没有得到发挥,所以需要积极提倡科学检修的创新技术理念,克服旧的技术惯性,推动科学检修的发展。

2.5 建立平衡建设、整体优化理念

目前国内平均变电站设备中的断路器无油化率已经达到了85一100%,但是当变电站的出线断路器停电以后,转移负荷的能力仅仅达到20一30%。如一个变电站或者一台变压器停电,就要产生大量的用户停电,而不能进行有效负荷的转移。这与配电网在发展、需求、服务上是不相称的。在实施过程中,往往重单元设备改造、疏网络系统建设工作的偏向较重,需要做好单元设备改造与网络系统建设的平衡工作,提升配电网络整体优化的理念,充分认识设备是关键、网络是基础、管理是保证的协调统一。

3.结语

总之,配电网不停电的优化管理涉及技术和管理两大方面,本文中技术层面的方法并没有面面俱到,管理上的模式和方法还需要在今后的生产工作中进一步完善。

參考文献:

[1]肖承仟,郭俊杰,高峰.提高城市配电网的运行可靠性[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5,(11).

[2]赵有械.配电网异常运行状态分析及故障选线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

[3]苏永智.配电线路快速保护原理与相关通信技术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

猜你喜欢
负荷配电配电网
生如夏花
10kV配电线路故障查找和处理措施
商业用电负荷特性分析
浅谈10kV配电线路的运行问题及维护
论10kv配电网运行及自动化系统的管理
基于Tabu算法的配电网无功补偿研究
10kV配电线路巡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0kv配电线路常见故障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基于启发式规则与和声搜索的配电网重构算法
10kV配电网现状及智能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