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新闻路径——央视新闻联播《只为多看你一眼》的启

2015-11-16 21:42郭远辉郭春贺
声屏世界 2015年5期
关键词:新闻联播新闻记者策划

刘 琼 郭远辉 郭春贺

栏目责编:吉 庆

今年大年初四央视《新闻联播》在头条位置播出的组合报道《只为多看你一眼》,感动了许多观众,让人泪流满面。作为新闻工作者,一条好新闻带给我们的,除了感动还有启迪和思考。这则新闻极具策划意识、编排意识,极富感染力和创新性,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共鸣。一则看似小主题、小人物、小故事的新闻,却释放出浓浓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人民导向,也给新闻工作者在新常态下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新路径。

三则新闻讲述了三个家庭过年艰难团聚的故事:一条红围巾,帮助一家人实现了只有六秒钟的相聚;奔波近百里,和女儿在火车站台上有了6 分30 秒的团圆;八天风雪路,跨越千里,去兑现一句承诺、一份爱情。一组新闻三个故事,有儿子对武警父亲的思念,有父母对列车长女儿的思念,更有新婚妻子对戍边丈夫的思念。

《只为多看你一眼》体现了三种意识

一是民生意识。这三则新闻表现的主题都是春节团聚,而且都是春节期间坚守在工作一线的普通人的特殊而艰难的团聚。大家可能注意到,整个七天长假的央视《新闻联播》,占据头条位置的大多是民生新闻,报道的都是凡人凡事,但体现出来的都是能够引起大众共鸣的人和事。相反,平时占据重要位置的时政新闻却几乎把重要时段和篇幅让位于普通民众,这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央视《新闻联播》在此期间,开辟了一系列栏目,比如《我想对你说》《百姓自拍》等,都是把镜头对准基层,把话筒伸向大众,接地气、有气场的民生新闻,反映了浓浓的家国情怀,深受百姓点赞。

二是策划意识。可以说,没有好的策划,就没有好的新闻。这三则同题新闻就典型地使新闻报道的策划功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彰显。报道对象的选择、故事情节的展现、细节的刻画等都需要经过精心周密的策划和安排。央视在这一点上,确实体现出了作为国家大台的风范,它的策划意识极其强烈,要求也十分严格。这三则新闻里,一个个极富戏剧性场面的出现,让人拍案叫绝。

三是创新意识。这三则新闻的创新,首先体现在以讲故事为主的表现形式上,使新闻有“看头”、有吸引力,使“讲好中国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的宣传理念得以具体化;其次体现在节目编排上,独出机杼,不仅把三个相对独立的故事串连在一起,放在头条位置,而且在时间安排上也显得十分“大方”,三个故事,一条新闻,足足15 分多钟,占了整个节目的一半多,这种篇幅设置在以往是不多见的;还有一点就是在新闻节目中大胆巧妙使用音乐,整则新闻都由梁静茹的歌曲《无条件为你》贯穿始终,烘托了主题,渲染了氛围,再加上短评的点睛,使整则新闻耳目一新。

《只为多看你一眼》的三点启示

一是增强新闻洞察力,把握新闻取向和报道路径。可以说,央视新闻联播的每一则新闻都是有指向性的,它们总是在新闻之外,向人们释放出各种信号。只有嗅觉敏锐的人才能捕捉到。去年春节,央视新闻联播推出了“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起了观众对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深深思考。今年春节的“只为多看你一眼”组合报道同样值得新闻工作者去揣摩去玩味。为什么一个国家大台在一个重要节日愿意拿出如此多的时间和篇幅来关注最基层群众的情感?这充分体现了新闻媒体的一种情怀所系和责任担当,普通人的表情、普通人的情感,即折射出一个国家的表情和情怀,家与国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里显得更加密不可分,大众的情感归依在万家团圆的时刻显得尤其强烈和珍贵。一则新闻,就像一根情感之线,把所有中国人的心系在一起。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电视新闻不是程式化,也不仅仅是宏大的政治,它可以从小处着眼,以小人物折射大国家,做得有情感、有温度,让人感动,给人力量。这样的新闻路径,给了地市台转变报道方式,更新新闻理念以无限的可能。

二是强化报道策划力,讲述精彩好故事。成功的策划+精彩的故事=有吸引力的好新闻。近年来,策划在新闻记者的采访报道中使用越来越频繁,一篇新闻作品,如果有了策划意识,就有新意、有深度、能够引起关注。这无论是对于新闻外宣上稿,还是对内宣传都是相当重要的。再来看看《一条红围巾,相聚6 秒钟》这则新闻,为了六秒钟的团圆,记者提前设计好三个机位进行拍摄,但还有更多人在一同见证。当时有很多乘客听到记者采访的内容,知道在干什么以后,有些人都哭了,还有些乘客拿起手机帮记者拍摄。有一位乘客拍摄的画面正好是列车经过这个岗亭的时候、岗亭一闪而过的画面,那个画面特别珍贵,也用到了新闻的片子里面。所以,新闻节目要强化策划意识,做到凡新闻有策划,不仅要策划,还要做到精心策划,要有前瞻性和预见性。要广泛了解新闻线索,贴近大众做新闻,增强新闻的感悟力和嗅觉力,否则,出不了像《只为多看你一眼》这样的好新闻。我们甚至可以成立专业策划团队,建立一套有利于深入采访、集思广益、多出好作品的运行机制,策划团队给要对重点选题进行调研,指导选题、策划,提升新闻运作水平。同时,在策划的基础上,紧紧抓住新闻的故事性展开报道,使新闻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细节化,细节艺术化,艺术人性化,人性生活化。《只为多看你一眼》这三则新闻,无不如此,所以让人感动。

三是突出新闻创新力,培养记者职业素养。地方广播电视台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技术设备都难以和上级台相比。但地方台也有着上级台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它处于最基层,跟百姓离得最近,往往容易掌握第一手鲜活素材,相比之下,更显出可信度和亲和力。因此,地方广播电视台在新闻报道改革上要立足于实际,“以小见大”“把小做活”。跳出陈旧的报道方式,把鲜活的新闻奉献给观众,选择观众最关心的热点、焦点、结合国家的大政方针,做出地方新闻品牌。

在选题上要有新立意。注重公众性和参与性,留给受众互动的空间,比如央视《新闻联播》在春节期间开辟的“百姓自拍”和“说说心里话”等栏目,都有着鲜明的大众参与性,甚至连手机拍摄的视频也可以在央视《新闻联播》中播出。

在传播方式上有新途径。一些地方电视台开设的新闻网评,请观众或者行业代表作“评论员”,对当天的新闻事件进行点评,或是在播报新闻时,选取网民观点。这样的点评,从传播方式上,传者与受者的角色意识被淡化,使更多的受众获得了满足感,产生了共鸣。

紧跟时代上有新理念。古人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对新闻记者来说也是如此,好的新闻记者,要有敏锐的嗅觉,好的新闻就是时势的影子。《只为多看你一眼》这组新闻,看似普通民众的春节团聚,实则习总书记关于“重视家庭、重视家教、重视家风”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还有习总书记提出的“乡愁”意识,都成了新闻报道和艺术创作的精神导引,央视播出的百集纪录片《记住乡愁》,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这些都是新闻背后的东西,新闻记者不仅要关注新闻前台,还要揣摩新闻背景,这对于新闻报道是极其重要的。

职业素养上有新格调。就是新闻记者要树立现场意识、担当意识和奉献精神。《只为多看你一眼》三则新闻短短十来分钟,但为了拍摄这三条新闻,而付出的艰辛,恐怕一般人是体味不到的。比如在拍《八天风雪路,跨越千里来看你》这则新闻,记者陪着主人公,在零下三十几度的寒冷条件下徒步跋涉进山,那其实是有危险的。但在看到她的那种执着与坚定,记者都被感动了、感染了,最终决定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要陪她走进去,直到最终完成报道任务。《这次相聚只有6 分30 秒》这则新闻,为了这短短的6 分30 秒,记者也是奔波千里,兵分两路跟踪拍摄,把两代人从不言说的心意都记录了下来。王玉梅跟父母告别都是面带笑容的,但是当车开走了,她转过来对着镜头就哭了。她跟记者说,不希望把这个片段剪到片子里,希望在父母心中她还是那个能干漂亮懂事的好闺女。那一瞬间其实在场的记者也哭了。采访者与采访对象相互温暖,相互感动,在他们的故事里,记者也在展示自己的故事。新闻记者与这些岗位的坚守者一样,节假日经常是在新闻现场上度过的,这就是因为责任和担当,也正是因为这种热气腾腾的现场感,让众多的好新闻新鲜出炉,温暖人心。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组普通人春节艰难团聚的新闻值得我们多学习,多琢磨,多借鉴,以期在新一轮的新闻宣传改革中适应新常态,开辟新路径,取得新成效。

猜你喜欢
新闻联播新闻记者策划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抖”起来了!央视《新闻联播》入驻短视频平台的分析与思考
《浙江新闻联播》 一路坚守 一路蜕变
热血奔跑的十年 浙江新闻联播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