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心理转变倒逼奢侈品内外价差收窄

2015-11-18 02:18
时代金融 2015年31期
关键词:价差奢侈品定价

十一长假,国人买遍全球的消息再度占据媒体焦点。但是,与以往不同,这次国人海外消费潮,从以往集聚在奢侈品牌消费转变为对日用品,比如马桶、电饭煲等的采购上。

点评:据媒体近日报道,一项针对中国消费者的最新调研显示,受惠于智能手机普及率的持续快速提高,中国的网上和移动奢侈品消费呈迅猛增长之势。或许正是因为网上购物,尤其是网络代购的日趋盛行,今年以来,除LV等极少数品牌,绝大多数奢侈品的定价策略均在调整,通过明降或暗降等方式,大幅收窄奢侈品国内外过于悬殊的价差。

从表层看,香奈儿等奢侈品定价策略的调整,与网络代购以及海外旅游购物人群的增多有关,网络代购变相避开了较高的奢侈品税费(关税等),而海外旅游购物则更是直接去除了近乎所有的中间成本,实现了与奢侈品国外定价的无缝对接。

但是,如果深层次分析的话,则会发现,包括网络代购、海外旅游购物等消费形式的变化,充其量仅构成奢侈品定价策略调整的必要条件,而绝非是充分条件。因为,假设中国消费者仍普遍对奢侈品存在冲动性需求,即使网络代购可以相对压缩税费、海外旅游购物可以同价购物,但是其对消费者人群的影响毕竟还是有限的。因为,对奢侈品容易产生冲动性需求的消费者,一般不太倾向于网络代购,也大抵不会为了较低价购物特意去海外旅游,更何况对于部分限量版奢侈品,网络代购本来就很难操作。

实际上,如果回归到事关奢侈品消费的社会学属性,应该能够发现,当前奢侈品普遍收窄国内外悬殊价差的定价策略,其实与中国消费者消费心理的转变存在更为紧密的关系,而消费者消费心理的转变,又由宏观经济、制度环境等所推动。

近年来,中国消费增速可谓是连年下滑,2015年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10.4%,比2014年同期下降1.7个百分点,比2013年上半年下降2.3个百分点,比2012年上半年更是下降了4个百分点。中国消费增速的持续下行,充分表明,在经济下行之下居民消费存在群体性抑制的心理。在这种宏观大环境下,奢侈品作为非必需品,必然会受到更大的市场冲击。

从宏观政策层面来看,反腐以及行政职能转变也导致炫耀性消费失去土壤。伴随着持续的反腐以及大幅度减少行政职能审批,公权力的规范和受到控制,直接打击了部分群体奢侈品消费冲动的灰色心理,而这一制度性因素的变化,或许才是奢侈品定价策略转变不便明言却更为关键的所在。

猜你喜欢
价差奢侈品定价
本刊2020年36卷第12期版权页定价勘误
最雅『鼠标垫』,你了解多少?——『文房奢侈品』臂搁欣赏
懒惰是索价极高的奢侈品
第十二届上海国际奢侈品包装展圆满落幕
2019上海国际奢侈品包装展
基于分层Copula的CDS定价研究
长短纤浆价差持续扩大,短纤浆价或反弹
帮爸爸定价
自主定价基本不可能
考虑价差和再制造率的制造/再制造混合系统生产批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