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老外设计“个人品牌”

2015-11-18 09:55李蕊娟
时代金融 2015年31期
关键词:中文名客户

李蕊娟

意外发现商机

今年28岁的马晓莉,是个性格活泼开朗的合肥女孩。平时她喜欢文学、历史,会吹黑管和萨克斯等,绝对是才女一个。2011年从复旦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一家机电设备出口企业当翻译。虽然待遇尚可,但每天和一些生涩、枯燥的机械名词和专业术语打交道,还因经常加班熬夜弄得眼睛跟大熊猫似的,晓莉觉得这简直就是一种折磨。她想自己创业,但又找不到突破口,因而十分烦恼。

2012年3月的一天,马晓莉结识了一位刚从新西兰来上海开展业务的乳品商Power先生。此人很健谈,讲了很多该国趣事。比如新西兰的女子比男子多出9.5万,这在中国也许根本就不是个事,可是在这个只有300多万人口的小国,女孩子找对象竞争压力就大了,她们不得不每天化着精致的妆容主动倒追。更有趣的是,因为在当地发展的华人留学生较多,为钓“洋女婿”,不少美女纷纷学习中文。

Power先生对这种神秘的“方块字”颇感兴趣,提出付费请马晓莉做他的中文老师。当对方问起关于汉字的起源时,马晓莉告诉他,“仓颉造字说”在战国时即已流行。她还对Power先生说,汉字词汇丰富、博大精深,成为世界上惟一活着的古老文字。同是中国人,上百种方言之间的差距,远远超过欧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差异。当罗马帝国的属地国用拉丁字母拼写自己的方言时,就出现了西班牙语、法语、意大利语等语言,随后罗马帝国解体,拉丁语渐渐消亡了。这种情况没在中国发生,应该归功于独特的方块文字。5000年来,统一的汉字有效维持了中华文化的继承发展。

后来,Power又提出让马晓莉给他取个有文化底蕴的中文名字,这样既方便中国贸易伙伴记,又能产生一种亲切感。Power说自己的这个灵感,来自于先担任驻华大使、接着又任澳大利亚总理的Kevin Rudd,此人因为给自己取了个很“牛”的中文名字—陆克文,让很多中国人耳熟能详,他的英文名反倒没几个人知道。

有趣的是,Power还知道香港最后一任英国总督Chris Patten的中文名叫彭定康,美国前驻华大使Jon Huntsman为洪博培。北约前秘书长Jaap de Hoop Scheffer更拥有一个古雅的中文名“夏侯雅伯”,据说这雅号是他花2万欧元请一位法国汉学家给起的,仅引经据典解释的文字材料就有好幾页,简直像学术论文。

后来考虑到Power先生出生在一个牧羊人家庭,又非常喜欢田园生活,马晓莉就给他取了个“白乐桑”。它会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句话,典型的中国哲理句。或者是“乐于养蚕植桑”,颇有些淡泊“归隐田园”的意思。“真是太美妙、太有意境了!”Power听了她的解释,不由得连连叫好。

对于马晓莉取的名字,他非常满意,甚至逢澳洲同乡就夸,还介绍了自己的几个好朋友来找女孩取中文名。他的一个年轻朋友叫Gabriele,是“神的英雄”的意思,晓莉给他取名“英羿”,顺便讲一下“后羿射日”的故事,帅哥很高兴,当下就拿出500元钱给她。他说这是应该的,女孩也就收下了。

后来,白乐桑、英羿朋友圈里的人,都来找马晓莉替他们取名字。而且事后都给三五百元的报酬,这让她惊喜异常。女孩灵机一动:既然外籍人士如此喜欢取中文名,自己何不将其作为一个职业来做,开个工作室专门为其服务呢!

设计“个人品牌”,需要智慧

2012年8月,马晓莉在浦东租了房子,在装饰上采用了大红灯笼、苏绣、古篆字书法、牡丹图等,整个房间文化气息浓厚,充满中国元素。平时再放上古筝或琵琶之类的曲子,对外籍人士来说,走进这个神秘空间,在赏心悦目的同时更能感到一种“禅”的意境。

上海的外资公司成千上万,德国人、美国人、法国人、意大利人等,更是随处可见,这里的老外少说也有十几万,这些都是潜在客户。马晓莉原以为自己的工作室开张后,生意一定会应接不暇。没想到,除最初朋友带人过来捧场热闹几天外,后面光顾者却越来越少,有时甚至三五天都接不到一单生意,完全可以用“惨淡”来形容。

这时女孩已经在公司辞职,做生意赚不到钱,平时还要掏数目不小的资金维持运营,前3个月,马晓莉一直在入不敷出的困境中挣扎。那种焦虑,常常让她寝食难安。“必须得设法尽快改变这一切,否则,时间一长非破产不可!”

一天,一位新认识的意大利中年女士请马晓莉喝咖啡,谈到自己的经营情况,女孩不禁连声叹息。而对方却颇感惊讶,“外国人来华,都希望有个有意思的中文名字,能让人一下记住。这不仅是一种时尚,更是工作和生活需要。比如,现在外籍人士在中国办理证件、手续的时候,都需要有一个中文名字。如此好的创意,怎么能赚不到钱呢?”进一步深谈后,这位金发碧眼的洋太太说:“如果我知道你是个取名高手,早就找上门来请你帮忙了,可惜我和很多有同样需求的人根本不了解这一切!”经对方这一点拨,晓莉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只顾“守株待兔”,却忽略了向潜在客户做推广宣传!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此后,马晓莉开始在一些外国人比较集中的网络论坛上发帖宣传:“亲爱的外国朋友,如果你长期生活在中国,是否想拥有一个很棒的中文名字呢?其好处有N多……”就这样,MSN、芯源龙网等网络社区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女孩还将帖子翻译成英文版本,便于客户网友找上她。果然,找准了方向之后,生意真的很快就上门了。

一位在微软上海分公司工作的女孩对马晓莉说,在美国时,她发现一些中国人取的英文名很奇怪,外国朋友或潜在雇主要么读不出、记不住,要么很避讳。比如Blue(忧郁)、Balloon(气球)、Volcano(火山),更有甚者,还有人给自己取名叫Paradise(天堂)。她还遇到过取了“拉里”或“加里”等男名的年轻女子,“这真的很不好,因为这样显得你不了解西方文化,而且脑子不好使”。选择不恰当的名字可能会使取这个名字的人“遭到排斥”或者“被嘲笑”。

她怕自己犯类似的错误,所以就大老远地跑来,特意请马晓莉给取个“靠谱又有趣的名字”。

好玩的是,女孩的英文名字发音,读起来有点像“阴丽华”,马晓莉马上联想到在中国古代美女、才女中,就有“班婕妤”和“阴丽华”。“班婕妤”是西汉女辞赋家,《汉书》作者班超的祖姑。阴丽华就更有故事了。“做官要做执金吾,娶妻要娶阴丽华”,这是汉光武帝刘秀青年时的人生理想。后来他当了皇帝,没有成为执金吾(朝廷仪仗队员),但还真娶了贤惠美丽的阴丽华。由于在姓氏上姓“阴”不如“殷”普及,晓莉就给客户取名为“殷丽华”。这三个字听起来不仅朗朗上口,听了这段典故,这位美国女孩还觉得很有文化底蕴,于是,付钱后就高高兴兴地和晓莉道别。

第二天,殷丽华把男友也带来了。令马晓莉颇感意外的是,她给客户一连取了3个非常文雅的名字,可这位美国白人总是摇头,觉得不够顺溜。不料几天后客户忽然打来电话,欢天喜地地告诉晓莉他“看中了一个名字”。这位美国人说他看了《让子弹飞》,里边有一段周润发和“周润发”的对白,看的人都在笑,肯定错不了。晓莉问啥名字那么好?他说“算逑”。“你就打算叫这名字?”“对呀!”女孩马上笑弯了腰。“连你都笑了,这名字肯定可以吧!”直到马晓莉给他解释“这是粗话,脏话”,对方立马傻掉!后来给他取了个“石秋雨”,客户觉得很好听,问是什么意思。晓莉解释说:诗意而阴柔的秋雨,颇能代表你的气质。而非李贺“石破天惊逗秋雨”的本意了。

马晓莉经常对客户说:“名字是你给别人的第一印象,是你的个人品牌。如果你的名字让大家听着难受,或者讓大家感到莫名其妙,那么在未来的所有谈话、介绍或者交往中,这个名字都将是个障碍。”

她还说,给外国人取中国名字,难易程度关键在于文化含量。如果只是追求音似,那很简单,找到读音相似并且恰当的字即可。外国人重名的很多,这么多人都叫“大卫”、“约翰”、“杰克”,而且一听就是个老外,那多没意思。取名可是一件人生大事,其中包含的文化内涵根本无法估量,是很需要智慧的。如果能借一个原汁原味的中国名字,多少传递一些文化的内容,那名字本身也就不再是一个干瘪的称呼,而是一座桥梁,联结来自两种不同文化的人。对老外来说,拥有一个“very Chinese”的名字,也是一件很拉风的事!

传播中国文化很快乐

马晓莉印象最深的是,2014年3月给一名西方外交官取名,这人到上海办事时,经朋友介绍慕名而来。其实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还是有一定了解的。在同晓莉喝着咖啡聊天时,客户说,他给自己取了个很威风的名字:李元霸!“李”是唐朝的皇族姓氏,元霸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据说此人力大无比,神勇盖世。“你说这名字多霸气!”听了这位外交官的话,晓莉忍俊不禁:“贵国已经够霸道的了,如果再弄这么个霸气的名字,估计大伙见了您都得躲着走!”对方马上被她的幽默风趣逗得哈哈大笑。

马晓莉向他解释说,为什么“方块字”博大精深呢?汉字的思想内涵也是它与其他文字最大的不同之处。汉字把中华民族的思想融入其间,一个个汉字就是一个个故事,里面包含了中国人的思想道德理念,这是任何一种文字所无法比拟的。比如“忠”字,是把心放在中间,意思就是教育人要把心放正,心若不正,就成了口是心非、欺下瞒上,就谈不上忠诚。再比如“信”字,《说文解字》解释:“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就是做人要讲信誉、讲真话。“信”是中国古代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之一,孔子主张信义,他有“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的箴言。老子有“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哲语。从古至今,“信”成为品行端正之人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

后来马晓莉给他取了个“韩忠信”的名字,客户相当服气。接着,女孩又去字画店,让人刻了四方篆章送给韩忠信,扭来扭去的象形文字在他眼里格外神秘,这位外交官拿在手里,摸了又摸,别提有多喜欢了。本来取一个中文名的收费标准是根据难易程度300至1000元人民币不等,没想到客户竟很大方的给了1000美元!他认为晓莉为之付出的智慧,值这个价。

受此启发,后来晓莉给客户取名时,不仅让人为其刻四方篆章,还为对方设计艺术签名。你可以想象,当生意伙伴或下级看到他们潇洒的中文签名发出啧啧赞叹时,客户心里该有多自豪!当然,增加这些服务项目后,收费标准也随之提升到300至1000美元。尽管一下就提高了6倍多,客户的最大反应却是更高兴!

其实,外国人取中文名如何达到信、达、雅的效果,很考验起名人的智慧。马晓莉说,尤其那些跨国公司CEO们,取中文名特别讲究,通常需要依照严格的标准和工序进行:将外国名字的读音译为汉语;在读音接近的汉字中,精选出与性格最匹配、个人偏爱或与公司有联系的汉字,拼叠在一起;查看发音和字形、字意是否协调;最后还要考虑整体意象是否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

几乎所有跨国公司上海区的总裁都有自己的中文名,其中多数都是马晓莉的创意。如麦当劳前任总裁施乐生、GE的罗邦民、路虎的狄思豪。合资企业中录华纳的总裁Tony Vaughan,中文名没有音译为“范东尼”,而是有个更中国化、意味悠长的名字“方东林”。他说,希望公司业务如东方的树林,愈发茂盛。看来CEO们的小小中文译名里,还蕴含着丰富的“本土化”想像空间。

普通外籍员工取中文名就要轻松一些,马晓莉在和他们交流时,常能碰撞出不少火花。比如2015年春天,某公司ERP部门新来的荷兰人请她帮家人起中文名,晓莉为其太太和两个儿子取名:韩雅岚(Elsa)、韩严达(Xander)、韩砚池(Jens)。

还有个名字得来不易,马晓莉也特别喜欢。一位中年女BOSS的原名叫Katia(卡缇雅),缇雅倒是个不错的名字,但是重音节(Ka)又被她省掉了。当晓莉在电脑上准备敲出“凯缇”这个名字的时候,伟大的拼音输入法显示了它独特的优越性,它居然提醒了她汉语里有“恺悌”这个词!百度一下,马上知道它是“和乐平易”的意思,底下列了一串经典著作的出处。好名字,有内涵。只是一点,晓莉嫌它不够女性化,听着像男名。于是变“悌”为“媞”,女性特征明显,意思也是很好的。而且这么一改,去声变阳平,读起来更加神采飞扬!再加上一个霸气的姓——龙,这个名字一跃成为她的得意之作!

在马晓莉的工作室里,摆放着很多古书:从《论语》到《菜根谭》,从《史记》到《红楼梦》、《西厢记》,以及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等林林总总,可以说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精华都囊括其中。读了那么多书,也许由于厚积薄发的原因,所以她才能想出无数个又“帅”又“酷”的名字。

到2015年8月,马晓莉创业短短3年就赚到200多万元,如今即使很多有身份的人请她取名,基本上都要提前一周预约。令她最高兴的是,很多老外从写自己的名字开始,就对中文产生了浓厚兴趣。女孩笑着说,在赚钱的同时,还能传播中国文化,何乐不为!

猜你喜欢
中文名客户
客户都爱“菱角湖”
加媒点评政客中文名
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客户告知书)
为什么你总是被客户拒绝?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一些动物俗名的含义
做个不打扰客户的保镖
23
霸气的中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