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路径创新研究

2015-11-24 09:45刘丹丹尚定军
企业导报 2015年19期
关键词:通俗化理论体系思潮

刘丹丹++尚定军

摘 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认同的本质为基础,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研究总结思想方法及其不足,确立本文的研究新思路。从价值认同视域出发,从理性认知走向价值认同,寻求新的立足点和创新点,进而探讨出如何实现大众化路径的创新,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实效性。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路径;价值认同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贡献和实践发展研究”(项目号:AHSKY2014D66)和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和谐社会构建的精神动力开发研究”(项目号:2010sk87)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坚持思想理论引导的辩证化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上与发达国家交流甚多,文化、思想上也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尤其是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各地区不仅经济联系密切,同时随着网络的不断快速发展,各国家地区的文化、思想在传播上也比以前迅速,相互间的影响也比以前大。当前我国社会思潮具有多样性,一部分党员干部和群众在多样的思潮影响下,动摇了原本的政治信仰和思想理念。所以,基于此情况必须要处理好我们指导思想与其他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作为指导思想的必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思潮呈多样化是一种必然现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并不意味着在我国只存在这一种思想观点。但是,这也不是意味着让各种社会思潮任意发展、毫不约束。如若不管不问,任由各种思潮随意发展,最终处在主导地位的将不会是我们的核心价值体系。可是,假如社会思潮只有一个思想,社会发展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要正确处理“一元”与“多样”的关系,必须既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要保证指导思想的一元,即多元化的社会思潮由马克思主义去引领,其他各种思想潮流可以并存,人民的选择多样、自由、理性,不是被强制。

二、坚持思想理论言说的艺术化

说话有通俗易懂,也有庸俗不堪。语言只有生动才能起到感染人的作用,才能有效地传递信息,才能把需要宣教的内容转化为群众接受的东西[2]。通俗化是什么?就是简单易懂、不损伤愿意!而庸俗化呢?它使理论降低层次,变得粗俗、低劣,把理论变得不是理论!列宁曾说:“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我们不能把通俗化和庸俗化划上等号。要使理论能够通俗化的表述出来,那么语言的表达方式就要改变。我们通常在表述的时候偏向政治性,带有很多官方性色彩并且很抽象,不具体,不是普通百姓所能简单理解的,不具有大众化特性。我们必须转变这种说话方式。仅仅让人民群众知道所要表述的是不够的,要使群众在听到的同时能理解它的意思,就是要人民群众可以听得懂然后理解它再进一步掌握它并最终用到实践当中去。如果一种理论最终不能被掌握和运用到实践中去指导人民大众的实践活动,那么它即使再好也只能是一种形式上的存在的理论,没有太大的价值。

三、坚持思想理论传播的贴近化

当前,我们处在一个网络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手机等新的大众传媒成为传播信息和知识的重要载体。在坚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路径的探索中,要将传统的传播手段与现代传播手段相结合,用先进的手段改造传统的传播手段,从而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与表现方式,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文化产品的表现力和影响力。同时,推动大众化,还应该去主动适应这个时代多变的形势,能够和当今的网络化时代相适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利用网络的视频、文字、图像等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开辟新途径传播理论知识。

四、坚持思想理论践行的实效化

什么是理论的大众化?简单地说,就是一种理论被广大人民从理解到认同再进而掌握并最终用到社会实践中作为自己实践的指导的一个过程。党的一贯方针和优良作风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实践出真知!坚持推进大众化,就必须走群众

猜你喜欢
通俗化理论体系思潮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古典音乐广播节目的通俗化表达探析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论20世纪初年的“兴女学”思潮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
“文革” 后期的民间批判思潮(1968~1976)
通俗化、民族化、科学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特征
文学语用理论体系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