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供电企业基于信息系统的线损四分常态化管理

2015-12-26 11:33张晓华李萍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年39期
关键词:损率常态计量

文|张晓华 李萍

县级供电企业基于信息系统的线损四分常态化管理

文|张晓华1李萍2

问题与困难

通过线损“四分”管理工作的开展确实可以提高线损管理精细化水平。但是,要在线损“四分”管理过程中切实做到常态化管理一直是线损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下面对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及困难进行分析。

一是大荔县供电分公司”简称“我公司”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计量自动化系统和营配信息集成系统正处于全面应用阶段,三个系统均与线损管理工作有关,但是三个系统在线损“四分”工作中的功能定位不明确。

二是线路和台区线损异常分析没有实现信息化的全过程闭环管控,线损异常分析管理不到位,没有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三是线损日常管理工作流程在信息系统中的固化及应用功能需要进一步提升,方可确保线损管理工作过程得以有效监控,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

四是由于信息系统中环网转供电的算法不够完善,鉴于线路环网转供电方式的复杂性,原有的算法不能满足目前线损管理工作需要。

为解决以上问题和困难,巩固线损“四分”网级达标成果,并建立自局职能本部到基层供电所和班组的“四分”管理常态化工作机制,受渭南市供电分公司委托,我公司作为试点单位,开展了基于多系统联动的线损“四分”管理常态机制研究与应用的科技项目。

工作思路

线损“四分”常态化管理就是要切实做好线损统计、基础数据更新、异常监测与处理、工作质量考评等方面的日常管理。要做到线损“四分”自动统计准确、基础数据动态维护、线损异常实时监测和闭环处理、工作质量考评的客观公正就必须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线损“四分”的信息化管理。

因此,我公司确立了以信息化推进常态化的线损“四分”管理思路,即:通过信息系统优化和固化线损管理流程,强化线损纵向和横向工作的联系,以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计量自动化系统、营配信息集成系统为支撑,不断推进线损“四分”常态化管理。发挥营销系统信息全方位、运用广、数据准确的优势,对线损的四分工作进行核心的管理,以此来实现线损统计、分析、考核的全面常态管理,并云豹和计量自动化系统数据的时效性优势,对四分线损率进行实时的监控,让其可成为线损异常分析的一种有效性很强的工具。

具体做法及工作亮点

理清系统功能定位,实现三大信息系统的联动管理。我公司基于多系统联动的线损“四分”常态化管理,吸取了信息化管理的精髓,充分发挥现有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计量自动化系统和营配一体化系统的专业优势,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以及数据共享,实现了三大系统的联动,使线损“四分”管理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发挥营销系统信息全面、应用广泛、数据准确的优势,对线损“四分”工作进行核心管控,实现线损统计、分析、控制和考核的全面常态化管理;利用计量自动化系统数据实效性高的优势进行“四分”线损率的准实时监测,使之成为线损异常分析的有效工具;利用营配信息集成系统电网基础数据详实的优势实现电网拓扑关系基础数据的动态维护,确保“四分”线损率统计准确;三大系统各自分工又相互协作,共同提升了线损“四分”常态化管理水平。

固化工作流程,实现线损“四分”核心管控。由于营销系统中各项业务实现全过程有效的管理和监控,并与配网管理、客服中心、计量自动化等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因此要利用营销系统进行核心管控,固化线损管理流程,便于实现线损“四分”的全方位常态化管控。

我公司按照渭南市供电分公司《流程再造客户服务项目实施计划》的要求,对固化在营销系统中的线损管理九大工作流程进行进一步整合,提高工作流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加强对工作质量的监控。如图1所示。

相应的模块介绍,如图2所示:

图2 功能描述

营销系统数据翔实,线损统计分析更准确可靠。营销系统是较为成熟的系统。单个系统运行稳定,功能完善。营销系统中的电量电费数据都经过了严格复核,因此以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为核心进行的线损统计也更为科学、准确。

基于营销系统的线损统计分析实现了包含厂站发电量收集、线路供电量收集、售电量数据抽取、环网转供电移交、报表统计、数据核查等工作在内的海量数据自动收集和统计核查,避免了手工统计的错漏,确保了线损“四分”数据的准确可靠,为辅助降损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中厂站、线路电量收集功能是将原有的负控终端、配变终端遥测接口扩展至省网结算关口、地方电厂、10kV线路计量关口,灵活地读取并存储相关计量点的表码数据,然后通过营销系统的电费算费模块进行计算,解决了以往关口表码需手工录入系统的不足,减轻了基层单位工作量,提高了数据统计的工作效率。

创新环网转供电算法,更客观地反映线损实际水平。我公司还在系统中创新了环网移交电量分割的三种算法,在设置了10kV线路环网关系、环网时间、转供电用户后,系统便能对10kV线路进行环网转供电以及负荷割接后的线损率进行自动修正,使系统统计的线损率尽可能反映线损实际水平,且不用在现场环网点处加装双向计量表计,减少了工程投资和线路停电时间。

线损率准实时监测,完善线损异常管理技术手段。我公司基于计量自动化系统的线损准实时监测充分发挥了计量自动化系统无需人工干预的特点,利用计量自动化系统生成的日线损率曲线可以实现短周期(按日)线损计算的优势。线损异常可进行回溯分析,缩短了线损异常发现与处理的周期,便于对线损异常进行辅助管控。系统中各类丰富的数据采集改变了以往线损分析无从入手的局面,加强了反偷查漏工作的针对性,提高了线损异常管理的技术水平。

管理成效

基于多系统联动的线损“四分”管理常态机制研究与应用取得以下成效:明确了各系统的功能定位,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三大系统联动,实现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的常态化管理模式;

在现有电力营销系统、计量自动化系统和营配一体化系统这三大系统的基础上,实现了三大系统的联动,共同打造了线损四分精细化管理的信息化工作平台,避免了重复开发专门的线损平台,形成了以营销系统为核心管控、计量自动化系统和营配一体化。系统有效支撑的常态化、精细化、信息化的线损四分常态化工作机制,提高了线损四分工作质量和信息化水平。

创新实现了配网线路和台区线损异常的全方位管控,通过系统可对异常线路和台区进行异常原因认定、异常审核以及异常整改处理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实现了线损异常率可控再控。

建立了自局职能本部到基层供电所和班组的“四分”管理常态化工作机制及运作体系;固化及优化渭南市供电分公司线损管理九大工作流程,实现了线损“四分”工作深入基层班组“点对点”的扁平化、网络化管理;线损异常率得到有效控制,2011年我公司10kV线路异常率(7.01%)比去年同期下降9.38%;反偷查漏工作取得成效。应用营销系统、计量自动化系统联合分析及时发现了中山市某公司对计量装置回路加装电子设备的高科技窃电行为,追回电量99.63万千瓦时,线路日线损率由30.40%降低到查处后的3.86%。

(作者单位:1.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大荔县供电分公司;2.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西安供电分公司)

猜你喜欢
损率常态计量
我国水库淤损情势分析
《化学分析计量》2020年第6期目次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无功补偿极限线损率分析及降损措施探究
供电企业月度实际线损率定量计算方法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