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三大”学习共同体,促进全民终身学习

2016-02-19 17:42浙江省慈溪市社区学院315300
新农村(浙江) 2016年4期
关键词:慈溪市社团全市

浙江省慈溪市社区学院 (315300)



建设“三大”学习共同体,促进全民终身学习

浙江省慈溪市社区学院 (315300)

浙江省慈溪市“三大”学习共同体是指“家庭学习点”“学习型社团”和“社区教育教师工作室”。其中,家庭学习点,是指由相同爱好或相关行业经营者,以学习引领者家庭为主阵地,吸引、吸纳相同学习愿望者共同构成的学习团体;学习型社团主要是以学习者因某些共同的自然属性、共同的兴趣或共同的目的而结成的社会性团体;教师工作室主要在某个区域内,根据区域特色开展的系列学习活动。这三者既相互独立,又互相交融,使得社区教育在点、线、面上都有所突破,扩大了社区居民的学习范围,丰富了社区居民的学习内容,增强了社区居民学习热情,从而推动了慈溪市全民终身学习的氛围。

1.家庭学习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慈溪市家庭学习点是各镇(街道)根据本区域特点,向家庭延伸的一种学习模式。学习者彼此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通过“家庭学习点”的各种书籍和报刊杂志的阅读、工作心得的交流、致富经验的探讨,使参与群众增强获取致富技能意识, 通过培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文明素养;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在各种交流活动中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实现互帮互助,促进邻里关系融洽。

(1)投石问路搞试点 2008年,慈溪市教育局对20个乡镇(街道)农村社区的文化大院、村(居)民学习点进行了调查,发现了胜山镇镇前村的家庭学习点等活动,成为农民学习娱乐的有效载体。2009年,慈溪市教育局提出构建社会教育四级网络体系的设想,把家庭学习点建设作为重要的一环,当年度要在全市各乡镇建设300个家庭学习点作为试点。

(2)重视引导促提高 2009年度,各乡镇成校在社区教育中特别重视家庭学习点建设作,并呈现了三大亮点:即创建过程规范、网点建设到位、活动开展正常。市教育局重视政策导向,注意合理引导。2009年11月,慈溪市家庭学习点建设现场会在桥头召开,2009年提出对各成校的年度考核中增加了“家庭学习点”的专项考核指标。

(3)集思广益建品牌 2010—2011年度是家庭学习点建设的完善阶段。市教育局提出,全市家庭学习(活动)点在2009年331个基础上,2010年力争再创500个,2011年再创300个,总数累计达到1000个。各乡镇成校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寻找家庭学习点发展完善策略。经过几年的探索,慈溪家庭学习点取得了不少实效。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1 078个家庭学习点,面积28 598平方米,书籍128 850册,报刊20 833份,投入经费147.63万元。据统计,2014年开展戏曲、健身、读书读报、致富经验交流等各类活动达43 059次,惠及群众近37.3万人次。2014年,家庭学习点项目被中国成协评为“全国终身学习活动品牌”。

以家庭学习点建设为载体的农村文化下乡活动、农村图书漂流活动、百姓文娱表演,活跃了农村文化,充实了百姓生活,逐渐形成了“三进三出”的慈溪模式,即“进家庭”“进角色”“进主题”模式,为慈溪市走出一条立足实际办文化、服务大众讲文化、推动发展兴文化的新路子,成为慈溪市“文化品质之市”中一道亮丽风景。

2.学习型社团:百花齐放姹紫嫣红

(1)政策先行建平台 2007年,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全市中小学体育场馆向公众免费开放。2009年,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共建资源共享的实施意见》,部署社区内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所有或管理的运动场、游泳场馆、健身房等体育设施和会(礼)堂、图书馆、培训教室、多功能厅等教育、文化娱乐设施,通过一定形式,服务社区居民。2011年11月,慈溪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全市中小学与所在社区开展社会教育共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全市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学校)与学校所在社区结成了对品联盟,以求知、求乐、求健为重点,开展科教、文化、法律等“三进”社区活动。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因地制宜,开设了书画室、音舞室、摄影室等,各室常年向协会成员开放。

(2)社团联动结对子 慈溪市大力推进社团联动结对,培养了一大批业务技能扎实、热心文化事业、广受群众欢迎的文体团队和骨干人员,使基层群众文化事业得到迅猛发展。在统一组织协调下,全市百支优秀文体团队和百名优秀文体骨干与全市近80家文化礼堂结对,以文化礼堂为阵地,开展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

(3)文化引领育品牌 慈溪市社区教育致力于不断丰富以“慈孝、包容、勤奋、诚信”等为核心的全市人民共同价值观,同时,加强“围垦、移民、青瓷、慈孝”等地域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和展示,积极营造以文育人的环境氛围。通过设立群众文化群星奖,积极培育农村传统节庆、民间艺术家、社团文化、文体竞赛等群众文化活动社团,涌现了姚剧团、车子灯、龙舟队等民间草根文化团体优秀品牌,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了慈溪的本土文化。

群众喜闻乐见的“草根”团体在民间蓬勃发展。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体育类、戏曲类、休闲类镇村二级社团近780个。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积极引导培育镇级社团,使各类社团活动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在活动中,社区文化志愿者扎根基层、服务基层,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也促进了基层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这些学习型社团恰如百花齐放,盛开在社区教育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姹紫嫣红,美不胜收。

3.教师工作室:百鸟鸣翠春意渐浓

(1)“两个黄鹂鸣翠柳” 为了推动社区教育品牌建设,2011年3月,首批社区教育“教师工作室”成立,并进行了授牌仪式。首批授牌的工作室有:白沙路街道的“沈宁工作室”、观海卫镇的“顺林工作室”、逍林镇的“亚波工作室”、坎墩镇的“建余工作室”、庵东镇的“文庆工作室”。这五个市级“社区教育工作室”,分别在以项目上、研究上有一定建树的教师之名名命。

(2)“一行白鹭上青天” 在首批教师工作室的带动下,2014年,全市19个乡镇(街道)均建立了社区教育教师工作室,通过“社区教育1+1教师工作室”建设,形成一个有校内、校外多种力量参与的学习、研究、工作、发展共同体,进一步扩大社区教育的社会效应,丰富了社区教育内涵。

(3)“百鸟鸣翠春意浓” 教师工作室在社区教育指导中心指导下开展工作,以他们的示范性项目来引领全市社区教育工作更具时代特征和区域特色。经过几年的运行,各镇(街道)教师工作室通过发挥社区教育骨干的引领作用,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创新。如逍林成教集团以社区教育教师工作室为抓手带动所属4个成校开展教科研;掌起社区教育集团,采取“全员联动模式”,促进了横向融合与实时沟通。

4.特色品牌建设“三原则”

慈溪市社区教育“三大”学习共同体在建设过程中,一直重视品牌和特色建设,品牌特色建设注重三原则。

一是起点小,带动广,以示范带动为原则。家庭学习点建设采取调研先行,逐步推广等方法,使学习点像一颗颗撒落在民间的璀璨夺目的明珠,点燃社区教育的星星之火,促进了家庭和邻里间的和谐氛围。

二是据点小、影响广,以文化传承为原则。社团建设结合各区域文化特色,以各社区文艺骨干、民间艺人为核心带头组建各类社团,号召社区体艺爱好者共同参与,开展各类文娱休闲活动,尊重各地传统、习惯和风俗,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传播模式,并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三是落点小、辐射广,以注重实效为原则。教师工作室建设结合各校的实际,以第一批教师工作室成立为落脚点,不断拓展工作室的内涵和深度,同时带动其他名师工作室逐步建立,最终实现区域内引领学习的良好局面。

(本栏编辑:卢慧龙)

猜你喜欢
慈溪市社团全市
缤纷社团
浙江省慈溪市阳光实验学校
慈溪市桥头镇森林城镇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古灵精怪的他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K-BOT拼插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