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日美同盟之下的中日关系

2016-02-26 19:26杨军
南风窗 2016年4期
关键词:川岛南风窗中日关系

杨军

川岛真

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教授,日本著名学者,专攻亚洲政治外交史,中国外交史。安倍智囊团“二十一世纪构想恳谈会”中的中国问题专家。主要著作有《中国近代外交的形成》、《通向近代国家的探索1894~1925》等。

编者按:

中日恢复正常邦交40周年的时候,本刊做了一期封面策划《中日关系  四十而惑》,历经40年,中日关系并没有变得更好,反而出现了很多新问题。又三年多过去了,中日关系似乎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去年底,人民日报评论部的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推送了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的署名文章《为中日关系打开一片天空》,傅莹指出“中日关系走到今天这样的复杂境地,是历史和现实多种因素纠葛的结果”。“虽然中日这么近,打了这么多交道,似乎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了解。”

虽然现实并不乐观,但正如傅莹所言:“尽管风雨如晦、月残月缺,两国有识之士为中日关系打开一片天空的努力从未间断。”傅莹在署名文章中提到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川岛真《中国近代外交的形成》一书“虽然观点可以讨论,但其中的资料不可谓不系统、深入”。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月22日表示,中日关系近来有所改善,这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在安倍智囊团“二十一世纪构想恳谈会”16名会员中,川岛真被外界视为是较为中立的亚洲事务和中国问题专家。本期“对话”栏目刊发对川岛真的专访,就中日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做了深入的交流。川岛真的观点当然不代表本刊的立场,我们把谈话的主要内容呈现给读者,是希望有益于促进中日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了解”。对于川岛真站在日本政府立场上的一些观点,相信广大读者会有自己的立场和判断。

在本就敏感的2015年,因为安倍—第一个战后出生的日本首相(2006年第一次就任首相)—战后70周年谈话的不尽如人意,因为强行通过新安保法,等等,中日关系几近僵局。而美国外交战略的变化,更使中日关系雪上加霜。

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没有人希望发生战争,而冷和平对中日的经济发展也有诸多不利。2016年,中日关系将向何处去,这是一个全球都在关注的话题。

《南风窗》近日对东京大学川岛真教授进行了专访。作为日本国内知名的亚洲事务和中国问题专家,川岛真教授对中日关系、世界秩序与格局有着自己的判断和认识。

美国的压力

《南风窗》:按原计划,新安保法应该在今年3月生效并实施,但在日本政府编制的2016年度预算案中,这点并没有体现,配合新安保法的《日美相互提供物资与劳务协定(ACSA)》的修订也被推迟。安倍政权的这些举措,被认为是为了确保能在今年7月的参议院选举中获胜。

之前因为强行通过新安保法,安倍支持率下降4个百分点,爆发了百万人的大游行。1970年后,除了工会每年劳动节期间组织的集会和反核那次,日本几乎没有超过1万人的游行。而之前1960年爆发的那场百万以上规模的大游行,同样是民众为了抗议日美安保条约。在新安保法如此不得民心的情况下,安倍为什么要强行通过?

川岛真:这不完全是日本一个国家的事情。这涉及到美国外交战略的变化。

首先,美国的力量在相对减弱,但还希望在国际事务中可以保持和原来一样的影响力,所以美国希望盟国能分担更多。

其次,美国希望不只是它对盟国提供保护,盟国也要为美国效力。美国希望跟盟国之间的同盟更多保持“相互主义”。

第三,之前美国和盟国的关系都是完全以美国为核心的,美国和日本,美国和澳大利亚,美国和菲律宾,美国和韩国等等,美国分别和其他国家有合约,而这些盟国之间是没有直接合作的,这点和北约中的欧洲国家之间很不同。而现在美国希望强化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等盟国之间的关系,加强盟国之间的合作,建立新的国际防御网络。

如果日本没有集体自卫权,以上的三点在日本来说就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因为美国外交战略的变化,日本出台新的安保法是必然的。

日美本来有1997年的“美日安保guideline”,但是到了2015年4月,根据美国新外交战略的需求,美日缔结“美日新guideline”。安倍政权需要符合“美日新guideline”,调整国内制度。这就是安倍政权的安保法案。

自民党一直都希望日本有集体自卫权,安倍首相本人也有这个想法。但是,因为最近围绕日本的安保环境有如上的变化,集体自卫权也被在国会上承认。

《南风窗》:你的意思是说日本受到了美国的压力?

川岛真:当然了。不只是安倍要做,其他人当首相也迟早要做。

《南风窗》:但安倍非常积极,很主动地去和美国谈新的日美同盟。

川岛真:这只会是快一点和慢一点的区别,不会有根本性变化。其它盟国像澳大利亚等都赞同,这是没有办法的。

《南风窗》:韩国就不像日本这么积极。

川岛真:所以朴总统现在面临非常大的压力。美国也对韩国要求THAAD体系等,在新的安保网络里有新的负担。朴政权难以接受美国的要求。但是,朴总统要向美国表现韩国重视美日韩同盟的态度,所以现在尽量表现接近安倍政府的态度。

而且韩国有它的特殊性,它们希望能实现统一,这需要中国的帮助。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不存在这方面的诉求。

《南风窗》:除了解决集体自卫权的问题,应对美国新的外交战略,日本还做了哪些战略布局?

川岛真:日本和澳大利亚结成了准同盟关系,美、日、澳一起在太平洋构成了安全网。在美国新的外交网络中,日本希望美国是第一级,而日本能比其它国家更重要一点,做第二级。

《南风窗》:很显然,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布局一个很大的目的就是制衡中国。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新的安保法实施之后,日本可以派兵到海外,并且使用武器,而且不再像以前那样必须得到联合国的同意,只要美国或者北约同意都可以出兵。日本也许希望以此为契机,增强国家的独立自主性,但日本保守势力的抬头,肯定会让国际社会担心日本军国主义卷土重来。

川岛真:如果你接触更多的日本民众就会感觉到,和平思想是多么深入人心。而且日本要想使用集体自卫权,并不是那么容易,如果使用集体自卫权的话,应该符合政府所提的3个条件,以及基本上需要国会的同意等。

《南风窗》:但是根据新的安保法,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事后再获国会许可,安倍又作风强硬,如果参议院选举获胜,安倍肯定会继续推动修宪。据悉他可能还会把2/3的人同意改为1/2,大大降低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的难度。

川岛真:日本现在只有30万左右自卫队(包括预备队员),而且日本未必愿意出兵。在日本各界,和平的思想非常深入人心,民众厌恶战争。日本的国防费用开支也有限,而且增长缓慢,一度还出现负增长。日本的首相和美国总统不同,必须更加重视民意,否则随时可能会下台。

《南风窗》:但是自从日本把中选举区制度改为小选举区之后,首相权力很容易集中。

川岛真:理论上是这样,但实际上想集中权力并没那么容易。从1996年首次使用小选区制到现在,只有小泉和安倍做到了。

《南风窗》:安倍的强硬和保守仅次于小泉,在民众中为什么还会有不低的支持率?

川岛真:选民支持安倍的原因在其经济政策,通过新的安保法使安倍的支持率下降了4个百分点,但TPP交涉达成了,以及推行一系列恢复经济的政策,使他的支持率又上升了4.5个百分点。所以,如果安倍经济学面对大困境,对安倍的支持率也就会降下去了。

中国很重要

《南风窗》:韩国一向是安美经中,安防靠美国,经济对中国的依赖性比较大,所以韩国也会和中国走得比较近,而日本不同。

川岛真:韩国接近中国的原因有二。第一为统一问题,第二为经济。其实,日本也基本上是安美经中,虽然日本不像韩国那样外贸依存度过高,日本的经济结构更合理一些,GDP主要靠国内消费,贸易只占到日本GDP的10%左右,但中国的市场是优质市场,它对日本经济非常重要。

《南风窗》:一个老话题是,新的大国崛起,肯定会冲击旧的世界秩序。你怎么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以及对日本的影响?

川岛真:中美是全球的合作伙伴,中国对日本很重要,不仅是经济领域,在政治外交领域更重要,会影响到日本政治外交政策的制定。日本未来要想很好的生存,中国是非常重要的关注对象。

《南风窗》:既然日本认为中国很重要,为什么安倍会罔顾中国底线,去参拜靖国神社?

川岛真:他去参拜之后,中韩反应强烈,所以他明白这是中韩的底线,我想以后他不会再去参拜了。

《南风窗》:这应该早就是底线了吧。

川岛真:我个人理解你这么说。但是,我们值得注意的是,安倍再次就任首相之后的态度。他的态度一直都在变化,在向好的方向转变,他去美国在谈话中是承认了河野谈话的,之前一直模糊化的关于侵略问题,也忽然承认了。安倍2014年就在国会上说过,希望改善和中国的关系。

《南风窗》:美国让盟国承担更多的责任,实际上是把军费和军队的压力转移到了同盟国身上,安倍为什么还会这样积极地和美国建立新的同盟关系?

川岛真:日本的历任首相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国际派,一类是美国派,美国派会比较亲美,国际派则会在中国和美国之间搞平衡。只有鸠山哪类都不是,他在日本政坛是罕见的。安倍比较亲美。

虽然中国迅速崛起,但就目前来说,美国还是世界第一大国,目前和美国形成新同盟能给日本带来更多的国家利益。中国倡导的治理和秩序,跟现在欧美的方向不同。所以,日本对中国非常重视,但不一定更接近。

《南风窗》:欧美的方向是唯一正确的治理和秩序吗?

川岛真:不一定。可能比如到2020年,中国会成为一个方向,日本会有更多边的合作。但现在美国还没有受到威胁,美国建立的秩序可能会存在问题,但中国提出的治理和秩序,对日本来说,有多大的国家利益和意义,还很难说。

对中国,日本还持观望态度,有些事情现在还不能判断,并不是反对。如果中国继续发展得更好,未来中国会更重要,日本肯定会更接近中国,也会参加一带一路建设。

日本从明治时代开始追欧美文明,到目前为止,思想上,日本还是以欧美为重,研究中国并不是主流。所以很多日本人对中国不够了解,存在一些误解,我最想做的,是先把误解消除。

《南风窗》:日本对中国不够了解吗?我们之前以为日本对中国的研究是非常透彻的。

川岛真:研究比较透彻的是传统的文史哲领域,但在后来兴起的社科领域,做中国研究的版图(岗位和预算)非常少。现在中国崛起了,很多人想了解中国,但是不会中文,他们去中国的机会很多,但更多地只能和留欧美的说流利英语的人交流。

日本的反思

《南风窗》:中日关系还有日韩关系一直充满变数,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战后中日、日韩之间并没有像法德那样取得真正的和解。在对战争的反思上,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策源地的德国和日本总是被拿来对比,一般认为,日本的反思不如德国深刻和彻底。

川岛真:战后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日本有非常多的反省和道歉,你们可能无法想象当时的气氛,举国都在反思,出现一大批反法西斯作品,有很多尖锐的批判,日本旧军人进行了很多和平运动。但是当时日本和中国、韩国基本没有交流。

1972年日中恢复正常邦交后,也有很长一段时间知识界交流非常少。1993年的河野谈话承认了慰安妇问题,并对此表示了道歉和反省。1995年的村山谈话也承认了殖民统治和侵略,表示深刻的反省和衷心的道歉。

《南风窗》:我们知道日本的有识之士对战争有深刻的认识和反思。但是另一方面,日本政坛一直存在不同的声音,河野谈话和村山谈话也被一些人不同程度的否定过,一些政客更刻意淡化战争期间日本的罪行,粉饰战时行径。

和德国战后由反战人士接管政府,把纳粹完全清除出去不同,日本政府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是由未被制裁的人组成的。

川岛真:德国把罪完全归于纳粹,到底德国人如何得罪,得的什么罪,说得很清楚。而日本没有这样分,日本是全民担罪,所以日本人得的罪显得很模糊。但这并不是因为日本的反思和对战争的认识不够,可能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日本没有像德国雅斯贝斯这样的大哲学家,分解国民对战争的罪,所以在日本从哲学上没有解释清楚。

《南风窗》:还有一点我们特别不理解,作为战争策源地,日本为什么会有很严重的受害者心理,而没有像德国一样反思自己给其它国家带来的伤害?

川岛真:日本的受害指的是受战争的害。二战的末期,日本的城市除了京都和奈良没有被轰炸外,其他城市基本都被炸了,成了一片废墟。所以日本民众非常痛恨战争。

《南风窗》:可是战争是日本发起的。

川岛真:当时日本约1亿人口,军人只有1000万,所以大部分民众认为战争(战斗行为)和自己无关,自己是战争的受害者。特别是老妇和儿童,他们没有当兵。妇女和儿童也对走向战争的决策过程不一定有责任感,因为当时日本只有年满25岁的男子才有投票权。他们会认为是政府和军人的问题。

当时军人中也有人并不愿意上战场,但是不去会被打,被抓去坐牢,家人也会被骚扰,这些人也认为自己是战争的受害者。

《南风窗》:每个人都不能说自己和所处的历史完全无关。日本政坛和军方一直存在右翼势力,假设如果有极端的右翼分子有能力再发起战争,如果日本国民仍然缺少反抗的余地,那很难说历史不会重演。

川岛真:对于日本军国主义的担心,可以理解。但我想一般日本人绝不会肯定走向战争的战前日本。

但是,一般日本人分开战前和战后的日本,所以战后出生的人们一方面有和平思想,另一方面对战前日本的罪行,难以完全背负。德国对此事分得很清楚,战后出生的德国人他们对战争本身没有什么刑事上的罪行,但是还是对战争和侵略有一些责任。

《南风窗》:欧洲有一定程度的共识,不让德国的年轻人背负历史的包袱。对日本来说,要卸下包袱是要在真正和解的基础之上。日本和中国、韩国能否取得真正的和解,对中日韩未来的合作与发展至关重要。

川岛真:上世纪90年代之后,战后成长起来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21世纪之后,连首相也是战后出生的,他们对战争的观念肯定会淡薄。道歉和反思的诚意也会不如从前,这样下去问题会越来越大。是应该更好地努力实现和解了,需要不断探索和解的方式。

对日本来说,反省和道歉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但更重要的是在谋求“和解”的言行中,用实际行动克服缺失,用实际行动不断表明“从未忘记”和“赎罪的态度”。很忐忑地说,我们也希望中韩能有更多的宽容和“赦免”之心。希望能早日实现真正的和解。

共同的它者

《南风窗》:亚洲文化特别是东亚文化有很大的接近性,再加上地缘政治,如果没有这些纠缠的历史和复杂的情感,在目前的国际经济格局之下,其实东亚一体化会更有利于东亚国家的发展。

川岛真:当然了。我也希望彼此能有更多地了解和合作。我不希望东亚陷入你拿刀我拿刀、你拿剑我拿剑的恶性循环,应该有更多的沟通。在日本和中国之间,我希望能建立紧急沟通机制。安倍政府也应该拿出更多的诚意来。

《南风窗》:东亚也是文化共同体,在近代共同接受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对中国和日本来说,西方是共同的它者。在中日的现代化进程中,彼此是有相互支撑的,在继续现代化进程中,中日可以彼此有更好的支撑。

川岛真:是这样的。但中日关系存在构造上的矛盾点。日本强大只是近一、两百年的事情,之前日本一直依靠中国。明治维新以后,特别是甲午和日俄战争之后,日本的自我认知是亚洲第一先进国家。

1931年~1945年,日本离开了世界的潮流,发动了战争,这是日本近现代最大的问题。1945年之后日本又走向和平,慢慢又恢复了亚洲第一先进国家的自我认知。

1968年,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民众的生活水平提高并不明显,直到1980年之后,国民才慢慢感觉生活好起来了,但当时其实日本已经结束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到1990年代,日本的泡沫经济结束,同时又面对中国的崛起。到21世纪,中国超过了日本,日本退居第三大经济体。人均GDP也已经不如新加坡,和韩国差不多。日本如何保持自我认同?

《南风窗》:所以日本一度出现中国威胁论。

川岛真:在1990年代,有人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对日本是威胁,但经过后来十多年的发展,日本发现中国经济发展对日本并不是威胁,反而带来更多的经济机会。这种声音就没有了。所以,日本的自我认同,对中国的看法也有变化。

《南风窗》:中国威胁论在经济界是少一些,在政治界呢?

川岛真:在政治界还很难说,可能有些人还是难以接受中国的崛起。每一任首相风格都不同。如果日中能有更多的互相了解和认同,有更多的信任,会更好一些。经济界比较务实和冷静。

《南风窗》:日本的经济界对日本政治是不是有很大的影响力?

川岛真:影响力肯定有,但自从改为小选区制之后,这影响力就减弱了,政治家的资金来源不再那么倚重经济界。但这并不影响日本和中国在很多领域开始合作。

《南风窗》:你觉得中日有哪些比较好的合作领域?

川岛真:日中有很多很重要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要面对的问题,比如环境问题,民生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社会老龄化问题等等,都可以共同面对和解决。在一些领域,比如高铁,日中在国际上是有竞争的,这也是好事,良性的竞争可以刺激国家的经济发展。

(对话内容刊发时有删节)

猜你喜欢
川岛南风窗中日关系
《南风窗》新媒体营收激增原因分析
日本经济界中国观的变迁与中日关系
夜过十八盘
珍藏书本捐赠促进中日关系
《南风窗》 强化教育公平
川岛芳子在津伤重毙命
中日关系进入 “后摩擦期”?
刺杀少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