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党治党的新阶段、新特点、新设计

2016-02-28 19:19谢金辉
新丝路(中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管党治党党章

谢金辉

(中共中央党校 北京 100000)

管党治党的新阶段、新特点、新设计

谢金辉

(中共中央党校 北京 100000)

编者按:“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四个全面"战略提出一年多时间里,“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正在步步深入,党内一系列重要法规纪律制度的制定颁布与一系列腐败案件的公布处理表明,党内反腐倡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全面从严治党”已经进入制度治党与思想作风建党并举的新常态阶段,党建已经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需要及时加以理论总结。管党治党的主题,就是管党治党必须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因矛盾和问题的性质与解决方法不同,以及问题存在领域或持续时间不同,管党治党的主题有不同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从矛盾和问题存在领域看,管党治党的主题有思想建设的主题、组织建设的主题、作风建设的主题、反腐倡廉的主题、制度建设的主题。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面对新形势与新任务,为推进治国理政新征程而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召开,进一步凝聚了党的力量,强化了党的共识,巩固了党的组织,提升了党的能力,充分表明并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新阶段、新特点、新设计。

一、管党治党的新阶段

2016年召开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在历史时点上处于多重交汇的关键之年。今年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也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更是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段。这些记忆的提醒和现实的撞击,产生的直接影响就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唯一的执政党,需要对这些历史和现实的要素切实考量、科学把握,以传承历史、继往开来,担当好治国理政的伟大使命。

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厚重历史进一步叩问执政党的“初心”。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马克思主义坚定地写在引领革命和建设国家的旗帜上,强调绝无一党之私利,强调党的团结统一,强调党代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阶级性,强调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和根本信条,这就是党的初心,就是党历经各种风浪考验仍然能得到人民支持、勇立时代潮头的原因所在。“初心”不能忘,忘了“初心”就忘了党存在的根本价值;“初心”不能丢,丢了“初心”就丢了党的执政根基。强调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节点,就是强调无论时代风云如何变幻,坚守“初心”即是信守党对人民做出的坚定承诺。

二是红军长征胜利留下的精神财富进一步激发执政党的自信。中国共产党从领导人民夺取政权的革命党变成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执政党,党自身的这种历史方位的巨大转换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经过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从无到有、由小变大、自弱转强,党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斗争的胜利,红军长征胜利留下的精神财富凝结而成的理想信念支撑是一个关键要素。正因为共产党人经过长征精神的启示和锻造,不断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才得以掌握政权。而夺取政权之后,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都需要永葆长征精神蕴含的深沉而博大的自信。强调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节点,就是强调坚定正义事业必胜、社会主义必胜、民族复兴必胜的自信,只有全党具备这样的自信,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进一步考验执政党的能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发展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的大国强国地位成为举世认可的事实,中国人民历史上曾有的“挨饿”“挨打”的问题已经不复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未像现在这样离我们如此之近。但是毋庸讳言,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一些重要领域和环节的改革难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和有效突破,成为比较难啃的硬骨头。因此,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执政党具有更大的历史担当和执政能力。而有效驾驭改革大局,破解深化改革难题,则直接体现着新形势下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二、管党治党的新特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科学谋划,以前所未有的勇气、谋略和智慧,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开拓进取,积累了治国理政的新经验,取得了治国理政的新成就,形成了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在新的治国理政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成为了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和全党的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主导下的从严治党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实践最鲜明的特征,形成了一条理论清晰、路径明确的管党治党的红线,展现出管党治党的新特点。

党的建设历来是党的重要法宝,为党的历代领导人所坚持、强调和推进。在任何时候,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各方面建设,都要体现出高标准、严要求,以党建的高标准、严要求引领和抓好党建新的伟大工程,是中国共产党不同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和重要特征。但同时,不同时期中管党治党领域内时时存在的“宽、松、软”的问题,不断制约着党的事业顺利进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成果的凸显、人民生活的改善、党执政绩效的提升,“两个务必”的意识在一些党员干部甚至是高级领导干部的头脑中弱化、淡化、“遗忘化”,导致管党治党一度使我们想起邓小平曾经叮嘱过的“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的预警式教导。在新时期,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等四大考验,存在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等四大危险。如何应对考验、克服危险,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异常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基于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担当,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伤、壮士断腕的勇气,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把管党治党作为重大任务来抓,提出并实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在实践和理论上取得了深得党心民心的重大进展和有力突破。一方面,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在实践中以上率下、率先垂范,有效整治“四风”;重拳出击、保持高压反腐态势,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重塑党的形象;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思想建党不动摇,党的建设呈现出不断开创的崭新局面。另一方面,在思想理论上强调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大于天”、补足精神之“钙”的同时,更加突出标本兼治、制度治党。为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的实践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党内基础性法规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或制定或完善并相继颁布实施。不仅如此,党中央还提出了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建设“时间表”:确保到建党100周年也就是2021年时,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结合现实特点又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这两部重要的党内法规,强化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性、长期性、全局性。六中全会的召开顺理成章、正当其时,必将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更为强大可靠的保障,更加确保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长治久安。

三、管党治党的新设计

全党有一个团结战斗的中央领导集体,党中央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是党的事业稳固向前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有力诠释。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并确认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本身就属于党和国家体制的顶层设计,是党的集体领导体制和民主集中制的具体落实,是全面从严治党、依法依规治党的深化和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帷幄,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作出了科学详细的顶层设计。所有这些顶层设计,符合党和人民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是党心民心所向。其中,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其他“三个全面”的政治保证。十八届六中全会制订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和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一步表明:在管党治党这个领域,党的一切活动都是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以下简称《党章》)为基本依据和根本遵循,党的一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创新举措都是进一步贯彻《党章》、落实《党章》的新设计。

第一,《准则》和《条例》体现了《党章》中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管党治党原则。《党章》是关于党的纪律和规矩的总纲,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管党治党的实践中以创新思维运用《党章》,划了底线、建了高压线,使党员在规范言行上更加方向明确,凸显了纪律和规矩是管党治党的鲜明特征,是执政党依法治国的前置条件,显示出党无纪律规矩则国无法制纲常。如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首先要严明纪律,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纪律不能成为“稻草人”,不能成为聋子的耳朵——摆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从严治党的基础性环节,从严治党必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不能牛栏关猫、要把笼子切实扎紧,党内要讲规矩、立规矩、严规矩、守规矩,等等。这些贯彻落实《党章》的新思维在《准则》和《条例》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第二,《准则》和《条例》体现了《党章》中凝结的党的历史经验和发展历程。任何顶层设计如果不能够很好地借鉴以往的历史经验,继承以往的发展成果,单单另起炉灶往往会因“水土不服”而流于形式,甚至不能成为“良法”,从而得不到尊重和遵循。改革开放初期,党内制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在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健全党的民主生活、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提高党的战斗力等方面,都曾经做了好的规定,发挥过好的作用。这次的《准则》是对以往经验的吸收和借鉴,对以往的好原则、好规定进一步坚持并加以完善,但更加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分析新形势,提出新任务,解决新问题,奏出了时代的声音。再看党内监督,革命时期党的五大就已经设立了中央监察委员会这个专门监督机构,后又赋予中央及省监察委员发言权,初步形成了党内监督的制度性安排。新中国建立之后,成立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全国大多数县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确立监督的垂直领导体制。这次的《条例》借鉴吸收党内监督制度化的历史经验,分析了权力运行关键点的现实,抓住以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并坚持从中央政治局委员监督起,进而层层传导压力,加强对直接分管部门、地方、领域党组织和领导班子成员的监督,形成全覆盖。

第三,《准则》和《条例》体现了《党章》对于管党治党全面性的总要求。《党章》覆盖全面从严治党的全局,是对管党治党全面性的总要求。《准则》和《条例》则是根据《党章》规定,对全面从严治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成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准则》和《条例》的原则、内容涉及到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维护党中央权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和保障党员权利、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权力制约与监督等,贯穿了《党章》规定的多个层次的要求:既抓宏观,又抓细节;既重要求,又重提醒;既吸收经验,也联系现实;既有思想建党的成果,也有制度治党的成果;既涵盖包括了常规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也延伸拓展到党的政治文化建设、党风廉洁建设。可以说,六中全会取得的成果非常全面、系统,并为进一步管党治党提供了较好的思维范式。

F348

A

2095-9923(2016)-04

谢金辉,中共中央党校2016级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培育计划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管党治党党章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
新中国70年执政党管党治党研究
树立党章意识 加强党性修养
履行代表职责 落实治党责任
党章关于发展党员的有关规定
研讨话题二:全面从严治党,是否严过了头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下好管党治党的另手棋
在夯实组织保障中落实管党治党责任
中共党章视域下党内选举制度的演进
依法治党:党内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