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四娘
——赴水以殉木兰陂

2016-03-12 12:52
河北水利 2016年8期
关键词:兰溪长约莆田

钱四娘
——赴水以殉木兰陂

钱四娘,福建长乐人,家世已无从考证,木兰陂的创建者。木兰陂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南5km的陂头村木兰山下,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木兰溪汇360涧水,自仙游流经莆田,注入兴化湾,每受海水顶托,溪水经常泛滥,给两岸人民带来灾难。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钱四娘携资来到莆田,首次发起筑陂壮举。她招募泥工,在华亭镇西许村的将军岩前,“堰溪为陂”,筑砌大坝,并从鼓角山开渠向南而下。钱四娘的义举得到了民众的鼎力支持,人们不计报酬地抢着干活。数年之后,筑陂工程竣工。但因坝址地高溪狭,水势左急右缓,加上坝基地质不固,不能抵挡山洪,所以陂刚建成就被洪水冲垮。钱四娘眼见自己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悲痛难忍,赴水以殉,年方18岁。群众感其懿德,把她就地营葬在龙坡山,为其建庙、塑像,命名“香山宫”,供后人景仰纪念。自宋敕封“协顺夫人”,到明嘉靖敕封“钱氏圣妃”,先后褒封达10余次。

不久,钱四娘的同乡林从世进士被钱四娘的事迹所感动,携带10万缗家资前往莆田木兰溪筑陂,继续钱四娘未竟之业,但也因选址不当而失败。

宋熙宁二年(1069年),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开始推行“农田水利法”,同时在朝为官的莆田人蔡京多次奏请朝廷兴修莆田水利。是年神宗谕准蔡京之奏,“诏莆阳协修水利”。侯官人(注:侯官为地名)李宏应诏来莆田第3次筑陂,他在水利知识丰富的高僧冯智日的协助下,找到了前两次筑陂失败的原因:钱陂址地高溪窄,水量大,水势急,陂体无法抵挡山洪的冲击,因而决;林陂址在木兰溪下游离入海口近,海潮上涌时推力较大,因此陂体立足不稳。李宏和冯智日认真总结前两次筑陂的经验教训,细心勘察沿溪的地质和水情,最后选定木兰山下为新的陂址,这里溪面宽阔,洪水至此势已明显转缓,下游涌潮至此,力量也大为减弱,是较理想的筑陂所在。他们选用高3丈6尺、宽与厚近3尺的花岗石竖立溪中,作为陂墩砥柱。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元丰六年(1083年),大陂终于建成。木兰陂包括枢纽工程、渠系工程和堤防工程3部分,枢纽工程为陂身,由溢流堰、进水闸、冲沙闸、导游堤等组成。溢流堰为堰匣滚水式,长219m,高7.5m,设陂门32个,有陂墩29座,旱闭涝启。配套工程有大小沟渠数百条,总长400多km,其中南干渠长约110km,北干渠长约200km,沿线建有陂门、涵洞300多处。陂内的溪水分别经过陂首南北端的“回澜桥闸”和“万金陡门”注入总长约120km的大小沟渠,灌溉莆田的南、北洋平原,最后由沿线300多处泄涝、陡门和涵洞汇入兴化湾。

经3次修建才得以成功的木兰陂,书写了一段中国古代人民兴修水利百折不挠的英雄篇章。木兰陂的建成使得南、北洋平原顿成沃土,莆田的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千百年来,木兰陂经受住了无数次风、洪、潮水的考验,岿然不动,屹立中流,成为一座世上罕见的引、蓄、灌、排、挡等兼具的综合性水利工程,造福千载,泽被万家。□

猜你喜欢
兰溪长约莆田
畅游“水乡古镇”
兰溪模式 从“云里雾里”到“胸有成竹”
莆田巾帼架起枣农“连心桥”
莆田“上刀梯下火海”过元宵
新时代的治水实践——福建莆田木兰溪建造“生命共同体”
边走边看
树枝变虫虫
厘米和米的争吵
莆田闹元宵
莆田系阴影下民营医疗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