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逃生:

2016-03-15 17:35窦超
轻兵器 2016年5期
关键词:飞毛腿安迪步枪

窦超

这是一部忠实于真实事件的军事电影,可谓近十几年来的经典影片。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英军“特别空勤团”(SAS)的一支小分队遭遇了“滑铁卢”,付出沉重代价后只有一名队员得以逃回,其他人员非死即俘。1999年,这一真实事件被搬上了银幕,这就是英国广播公司(BBC)与南非合拍的影片《战火实录》。影片中的军事表现值得点赞,当然其中也有失误之处。让我们一同观看——

真实事件回放

《战火实录》一片的情节非常忠于真实事件,除了一些细节上的加工以外,几乎与真实事件别无二致。因此,对发生在海湾战争中的真实事件做一介绍,也就了解了影片的剧情。

海湾战争中,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占有极大的技术装备优势,因此伊拉克军队总体上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萨达姆·侯赛因手中最有效的反击武器就是苏制“飞毛腿”地对地导弹及其伊拉克改进型,其在海湾战争中多次向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发射。萨达姆之所以多次向以色列发射“飞毛腿”导弹,就是想迫使以色列发动反击而令反伊联盟中的阿拉伯国家退出,从而使这个联盟归于破裂。

从军事角度来看,“飞毛腿”导弹命中精度低,射程有限,其作战意义并不大,但使用这种武器一旦使得以色列发动反击,就会导致非常严重的政治后果。也正是这个原因,多国部队一方对于“飞毛腿”导弹的认识实际上是上升到战略层次的,除了在以色列部署“爱国者”防空导弹担负末端反导任务外,多国部队还竭尽全力攻击“飞毛腿”导弹发射架和发射基地,试图在其发射导弹以前将其消灭。

为了对付“飞毛腿”导弹,特别是很难发现的移动式导弹发射架,英军特别空勤团(SAS)派出了由B中队人员编成的3个行动小组——西路、中路和北路小组。每个小组由8名成员组成,分别监视从幼发拉底河谷通往约旦的3条主要交通线。不过,作战开始后非常不顺利。西路小组乘坐直升机降落到预定地点后,发现将要执行任务的区域是一片全是砂砾的平地,根本就没有可以隐蔽的地方,小组指挥官不得不下令部队撤回。中路小组也遇到了问题,在指挥官决定部队撤回之前就有伊拉克部队接近了他们,中路小组被迫进行了长达220km的长途行军,历经4昼夜才回到沙特阿拉伯。当时,SAS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北路小组上。

代号“勇者20”、由2个4人小组编成的北路行动小组(也就是影片的主角)被直升机送到距离战线后方约300km的地方后,立即展开“道路监视侦察”的工作。然而第二天,一支伊拉克防空部队到达了附近并驻扎下来,他们装备有大量防空火炮。北路小组发现这一情况后,决定尽快利用暗夜离开这一地区。然而,当地的一个年轻的牧羊人打乱了他们的计划,牧羊人发现了北路小组,逃回去后就报告了当地伊军,使得该小组遭到追击。为了防止遭到伊拉克军队攻击,北路小组指挥官军士长安迪·迈克奈夫决定立即撤退。他们背着沉重的背囊开始向伊拉克边界撤退,企图越过边界逃出伊拉克。途中,大量伊拉克军队穷追不舍,北路小组逐渐被打散。

文斯·菲利普军士和自己的4人小组失散,最后因过度疲劳和体温过低而死在积雪的山上。小组中的其他3人被伊拉克军队包围,其中的2人被迫投降,只有下士克里斯·雷恩逃脱了。另一个4人小组的撤退行动比较顺利,到达了约旦与伊拉克交界的地方。

但在这里,他们与伊拉克军队发生交火。队员罗伯特·康西格里奥阵亡,另一人因体温过低死亡,余下的队员则被俘虏。就这样,北路小组的行动以失败告终。但独自逃脱的雷恩却仍然继续着自己的求生之旅,孤身一人的雷恩身上只有很少的食物和水,并且很快就耗尽了。到了第3天,雷恩的心理和生理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但在SAS接受的严格训练所磨练出来的坚强意志仍支撑着他继续前进。到第6天的时候,他已经严重脱水。这时,一条溪流救了他的命。雷恩喝了大量的水,保住了命却付出了额外的代价——这条溪流中的水是从一个铀处理厂流出来的废水,其中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质,结果雷恩的血液和肝脏都出了问题。但这并没有使他放弃。终于,在度过了孤独的7天8夜后,雷恩到达叙利亚边界并得到了救助。在这次逃亡过程中,雷恩独自步行了300多公里。

这次失败的行动给了英军和后来加入的美军特种部队很大的教训,他们很快改进了行动方式。SAS派出A中队和D中队执行机动作战任务,乘坐越野车和摩托车在伊拉克西部进行侦察和引导打击行动。后来,美军“三角洲”特种部队和陆军第75别动团的1个连也加入进来。他们很快取得了不俗的战绩,不仅寻获到一些“飞毛腿”导弹发射架并引导战机将其击毁,而且在与伊拉克地面部队的交战中也取得了胜利。

《战火实录》一片的情节基本上反映了上述真实事件的过程,除了虚构了一场以寡敌众的激战外,就是描写被俘的SAS队员在伊拉克监狱中遭受刑讯逼供和折磨的情节。

片中有关武器装备的细节

《战火实录》一片的背景是发生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其武器装备的表现从整体上来看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影片中的SAS行动小组由8人组成,其配备的轻武器有4支加挂榴弹发射器的AR系列突击步枪和4挺米尼米轻机枪。这样的武器配备有两点需要注意。首先是英军为何不使用本国当时已经普遍装备部队的L85A1突击步枪,而是使用美制AR系列突击步枪。L85A1于1984年装备英军,但在SAS内部使用非常有限,原因是其可靠性一直受到特种兵们的怀疑。其次,该枪的保险位于抵肩处附近,需要射手腾出扣扳机的手才能操作,也是令SAS诟病的原因之一。SAS原来就使用AR系突击步枪,但是,AR系早期使用的M193步枪弹因弹头质量太轻,射程有限,而且在丛林环境下树枝和浓密的树叶都可以使弹道发生严重偏移。后来,SAS采用初速较低、但质量较大的SS109步枪弹解决了这一问题。由此,SAS使用美制武器的原因也就清楚了。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中出现的AR系列突击步枪实际上包含了3种型号,分别是AR15运动型步枪、M16A1和M16A2突击步枪。此外,SAS小组指挥官安迪使用的M16A2突击步枪还经过了自己的一些改装。安迪将两个弹匣用胶带绑在一起,比标准配备多携带了一个弹匣,而且省去了从弹匣包内取弹匣的动作,换弹匣时间也得以缩短。有意思的是,安迪还在自己的步枪枪身左侧粘上了一个指北针,用以快速测定方向。步枪配装的榴弹发射器也值得注意。大家都知道,西方国家军队广泛使用的枪挂榴弹发射器是美制M203 40mm榴弹发射器,这种武器同样出现在影片中,但同时出现的还有一种外形与M203极其相似的榴弹发射器,即CM203 37mm榴弹发射器,这其实是民用型榴弹发射器,SAS不太可能装备,应是片中道具的一个失误。

影片中8人组成的侦察小组,其中有一半人使用米尼米轻机枪,可见SAS对于这种武器还是非常中意的。影片中出现的米尼米轻机枪有两种:一种是基本型;另外一种则是外形稍加改进的型号,其枪托和FNC突击步枪的比较相似。米尼米轻机枪之所以大量配备于SAS小组内,一方面是因为其除了使用弹链供弹外,还可使用M16步枪的弹匣,且其质量较轻可以单兵使用;另一方面则可以提供更强的持续支援火力。片中,安迪的行动小组在与有装甲车支援的伊军遭遇时,4挺配用200发弹链供弹的米尼米轻机枪充分发挥了火力持续性强的优势,弥补了M16系步枪在这方面的相对劣势,对伊军形成了很大威胁。

除了上述武器外,片中的多数SAS队员还携带了一具M72 66mm火箭筒。这种一次性使用的反坦克武器质量很轻,只有2.5kg,却拥有305mm的破甲能力,是SAS徒步侦察小组在遭遇敌方装甲车辆时赖以反击的最后手段。影片中,安迪小组遭到伊军由一辆BMP-1步兵战车和一辆BTR-60轮式装甲车的攻击时,就是使用M72火箭筒将BMP-1步兵战车打得失去行动能力,然后由一名队员投入手榴弹将其击毁。不过,伊军BTR-60轮式装甲车车顶却安装了一挺美制M2HB大口径机枪,这就有点不太符合实际情况——BTR-60轮式装甲车是苏式装备,其应该安装苏式“德什卡”大口径机枪,不太可能使用美制机枪,这不能不说是道具方面的一个失误。

影片中,当安迪小组乘坐直升机向预定作战区域机动过程中,曾遭到伊军“罗兰”防空导弹的攻击。飞行员在接到雷达告警装置报警后,立即采取干扰措施,并且在导弹接近时采取大速度俯冲动作,最终摆脱了导弹的攻击。“罗兰”导弹是联邦德国和法国联合研制的低空近程防空导弹,主要用于野战防空,也可以用作点防御防空作战。该导弹分为Ⅰ、Ⅱ、Ⅲ型三种型号,其中,Ⅰ型于1964年研制,1976年1月开始装备法国陆军,为晴天型防空导弹,只能用于白天良好天气情况下作战;Ⅱ型于1966年研制,1980年代初装备部队,为全天候防空导弹;Ⅲ型于1982年开始研制,1989年装备部队,在Ⅱ型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战斗力。Ⅰ型采用光学跟踪制导方式,射手必须通过光学瞄准具始终跟踪目标,目标数据被传送到指令计算机,同时红外测角仪不断接收导弹尾部曳光管的红外辐射信号,测出其相对于导弹瞄准线的角偏差量,同样传送到指令计算机,最后由指令计算机计算出相应的控制指令发送给导弹,导弹根据指令修正弹道直至命中目标或自毁。Ⅱ型则采用光学、雷达复合制导方式,其跟踪目标和制导改由跟踪雷达进行,只在导弹发射的初始阶段由红外测角仪将导弹引导进入跟踪雷达天线波束内,然后由指令计算机计算导弹弹道偏差并通过指令发射机发送指令,直至导弹修正弹道命中目标或自毁。由于使用了跟踪雷达,Ⅱ型导弹可以全天候使用,即在暗夜条件下也可以使用,而且一旦跟踪雷达遭到电子干扰就可以转换为光学跟踪制导方式。从这一点来看,伊军使用的应是“罗兰”Ⅱ型导弹(Ⅲ型导弹因研制时间较晚,伊拉克难以获得这种型号)。而导弹上的搜索雷达发现直升机时,直升机上的雷达告警装置也就发出警报,随即采取了电子干扰措施和俯冲动作摆脱。伊军导弹跟踪雷达遭到干扰,转为光学跟踪制导方式又受到暗夜影响无法使用,未能击中目标也在情理之中。

SAS所执行任务的背景情况

《战火实录》一片中,SAS所执行的作战任务是围绕着伊拉克军队主要的反击手段——“飞毛腿”导弹展开的。其任务主要有三项:探查沿公路机动的移动式“飞毛腿”导弹发射架,并引导美军负责攻击“飞毛腿”导弹的F-15E战斗轰炸机进行打击;在伊拉克西部沙漠地带搜索“飞毛腿”导弹发射架;切断巴格达通向西部地区的通信电缆,使作战命令不能传达到“飞毛腿”导弹发射部队。

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SAS切断巴格达西部地区的通信手段只是切断其埋于地下的电缆,也就是切断其有线通信联络,而并不包括无线通信联络。众所周知,现代军队的通信手段有有线方式和无线方式两种,新兴的网络通信方式也必须依托有线传输或无线传输才能达到目的。相比较而言,无线通信方式优点在于不会受到线路铺设的限制,但缺点则是容易遭到干扰,而有线通信方式则正好相反。二战中兴起的电子战昭示着一种深刻影响战场形势发展的作战手段已经出现,而战后发生的局部战争中电子战所起的作用也是越来越大。

除了以电子干扰为主的“软杀伤”外,多国部队还广泛运用“硬摧毁”方式攻击伊军通信枢纽、雷达等目标,完全夺取了整个战场的制电磁权。

从上述情况就可以得知,伊军的无线通信手段和探测手段都已经陷入瘫痪状态,而只有有线通信联络因为其抗干扰能力较强而还在继续工作。伊军统帅部正是依靠有线电通信方式,仍能够与前线部队和其直接掌握的导弹发射部队保持通信联络。当时,多国部队也非常注意摧毁巴格达通向前线的桥梁,这不仅是为了切断其后勤补给线,而且因为有线通信使用的电缆也需要从桥梁上架设才能通过河流,炸断桥梁也就同时切断了伊军这一有线通信线路。但与伊拉克南部地区不同的是,其西部地区多为沙漠地带,几乎没有桥梁,要想切断其有线通信联络,只能靠特种部队深入进去找到并切断埋于地下的电缆。这是影片中SAS担负的任务之一。

SAS担负的另一项任务是反“飞毛腿”导弹作战,这可以被认为是多国部队在海湾战争中难度最大的作战行动。在开战之前,多国部队已经注意到伊军“飞毛腿”导弹的威胁,尤其是萨达姆可能会使用该导弹袭击以色列,并制订了相应的打击计划。然而作战开始之后,多国部队很快就发现事情并不像战前想像的那样简单。

在开始空袭后的第一周时间内,多国部队发现有两个因素延缓了空袭的进程:首先是恶劣的天气情况;其次是打击“飞毛腿”导弹的难度远超出战前的估计。为此,从开战第三天起,多国部队就调用了原计划用于攻击其他目标的飞行架次,用于加强反“飞毛腿”导弹作战。虽然多国部队认为陆军的“爱国者”导弹在反导作战中取得了成功,但多国部队仍然迫切需要在“飞毛腿”导弹发射前就予以阻止。

“飞毛腿”导弹移动发射架大小只是一辆中型卡车,可以在发射后几分钟内撤收并离开,10分钟就可以行驶到发射点5英里之外。尽管多国部队动用了包括U-2、TR-1和RF-4C等侦察机在内的大量侦察力量,但对于移动式发射架仍然难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引导攻击机到达现场。后来,美军在白天派出A-10攻击机和F-16战斗机在这一地区巡逻;夜间则由装备有夜间低空导航与目标定位红外系统的F-16战斗机和F-15E战斗轰炸机,以及配备前视红外探测装置的A-6E攻击机执行巡逻任务。同时,美军出动B-52轰炸机部分昼夜地袭击伊拉克西部H-2和H-3机场处可能存在的“飞毛腿”导弹发射阵地和保障设备的隐蔽场所。但这种“守株待兔”式的方式效能很低。后来,多国部队还采取了向可疑地区布设CBU-89子母弹的方式,以限制“飞毛腿”导弹发射架的机动。

正是因为单纯依靠空中力量进行反“飞毛腿”导弹作战效能有限,因此在地面投入特种部队进行引导打击就成为当时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而包括SAS在内的英美特种部队也因此而担负了繁重的搜寻“飞毛腿”导弹发射架的任务,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战绩。例如,在1991年1月末,即开战不到2周的时候,SAS发现了2具“飞毛腿”导弹移动发射架,并且引导美军F-15E战斗轰炸机将其摧毁。接着,又于2月18日和19日分别引导飞机摧毁了1具“飞毛腿”导弹移动发射架。正如美国国防部在战后致国会的报告中提到的那样:“在寻歼‘飞毛腿导弹的行动中,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是,在地面组织了一些小规模的特种作战分队,他们提供了有关‘飞毛腿导弹极为重要的情报。”

片中SAS的战术表现

当安迪小组在被牧羊小孩发现而被迫提前撤离过程中,遭到了伊军的追击。当时,他们正行进在一片非常平坦的沙漠地带。追击的伊军步兵战车和装甲车发出的噪音,使安迪等人还没有看到它们就知道自己遭到了追击。在安迪的命令下,8名队员立即由比较密集的一字横队队形散开卧倒在地面准备抗击伊军的追击。值得注意的是,安迪小组这个一字型横队采取的是2名机枪手和2名步枪手交错配置的方式。这样配置方式的好处是,2个各由2名机枪手和2名步枪手编成的4人作战小组可以随时立即分散开,但同时仍可以保持自己的有效火力编成。

交火开始后,安迪小组利用自身较强的步机枪火力成功压制住了伊军下车步兵的攻击,并给予其重大杀伤,接着使用M72火箭筒击伤了伊军步兵战车。伊军BTR-60轮式装甲车见状开始向后撤退。SAS则趁势发起反攻。他们分成2个4人小组交替掩护交替前进,将有装甲车掩护的伊军逐步逼向后方。最后,伊军败退丢下失去掩护的步兵战车,步兵战车也被SAS队员投出手榴弹击毁。在这一过程中,SAS的4人作战小组体制表现出了其优越性。因为平时训练时,SAS即以4人小组为基本作战单位展开,因此各小组内部人员形成了高度的默契,在战时自然可以收到相互支援配合的高超作战效能。

反观伊军方面,则出现了重大战术失误。伊军本来有装备73mm滑膛炮的BMP-1步兵战车和装备12.7mm大口径机枪的BTR-60装甲车,其火力在射程和威力方面占有压倒性优势。比如BMP-1步兵战车上的73mm滑膛炮配用尾翼稳定破甲弹和杀伤爆破弹,有效射程可以达到800m,在400m内精度最好;而BTR装甲车上的12.7mm机枪更是拥有上千米的射程。而SAS装备的惟一反坦克武器——M72火箭筒,有效射程只有170m。如果伊军将步兵战车和装甲车停在据安迪小组400m距离上,使用滑膛炮和大口径机枪对英军人员进行持续打击,那么SAS的火箭筒根本派不上用场,而步机枪火力则无法对伊军装甲车造成威胁。伊军可以等到英军遭到相当程度伤亡之后,再派出车载步兵进行攻击,就可以很小的代价夺取胜利。伊军计不至此,反倒将装甲车直接冲到对方火箭筒的射程内,结果遭到重创。

英军SAS行动小组虽然战术合理,在火力劣势情况下取得战果,但毕竟最终遭遇重创。SAS遭遇敌情,除了情报不足和通信联络方面的原因外(影片中,安迪小组的电台出现故障,只能发送不能接收),最大的问题是机动能力太差。SAS在伊拉克沙漠地带执行“道路监视侦察”行动时,派出了3个完全依靠徒步机动的小组。安迪小组在被伊军追击时,只能依靠徒步机动,使得其难以迅速摆脱;加上与后方的通信联络基本处于中断状态,难以得到及时救援。如果当时小组装备越野车,就可以快速摆脱追击的伊军,然后抵达边界寻找伊军防线上的薄弱处或缺口返回己方阵地。装备车辆的另外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是,可以携带补给品。这样一来,人员可以随时得到充足的食物和水的补充,同时也可以节省体力,就不会出现因过度疲劳、缺乏食物和体温过低而死亡的情况。

实际上,SAS的越野车具有相当强大的火力。当时,SAS使用的主要越野车是“陆虎”系列中的“防御者”90型和“防御者”110型,后者是前者的长轴距改进型。这些车辆可根据任务需求装备武器,通常情况下车前方可以安装一挺7.62mm机枪,后方则可以安装一挺12.7mm机枪,另外在旋转枪架上也可以安装一挺机枪。这种越野车还有加强火力的SOV型,可以安装“劳”式火箭筒、自动榴弹发射器、81mm迫击炮,甚至可以安装25mm口径火炮和反坦克导弹。可以想像,如果配备这样的车辆,无论是打还是跑都是非常有利的。

现实中,针对执行任务的小组遭遇重创,SAS还组织了对在伊拉克境内配备越野车进行机动作战的各小组的地面补给行动。因为屡次与伊军遭遇并交火,SAS机动作战小组的弹药和油料消耗很大,必须得到补充才能保持作战能力。SAS随即组织了一支由10辆4吨卡车组成的补给车队进入伊拉克境内,并由6辆来自B中队的武装“陆虎”越野车护卫,对机动作战小组进行物资补充。补给车队于2月12日穿越边境,深入伊拉克领土145km与A中队和D中队会合,完成了补给工作,并于2月17日返回己方阵地。这充分说明使用装备越野车的机动作战小组在敌方空旷的沙漠地带进行机动作战的有效性,并且证明不仅是作战车辆而且补给车辆也可以利用敌方部署的空隙进行机动保障任务。现实中,这一作战形式的运用,也可以被视为安迪小组付出重大损失所换来的经验教训。

编辑/郑双雁

猜你喜欢
飞毛腿安迪步枪
飞毛腿
步枪口径之争(下)
成为安迪·沃霍尔
“飞毛腿”出发了(下)
机器人安迪
第14集 我是“飞毛腿”
看电影
手机不通
步枪成长相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