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档案馆公共服务文献研究分析

2016-03-21 07:18
档案天地 2016年2期
关键词:档案馆公共服务文献

■ 姜 梅



我国档案馆公共服务文献研究分析

■姜 梅

自从200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档案馆确定为公共文化建设范畴之后,我国的档案学者及专家才逐渐开始研究档案馆公共服务方面的相关问题,在研究内容、研究方向有不同的侧重点,有创新服务机制的,有转变服务理念的,有拓展服务功能的,有改革服务方式的等等,这方方面面的公共服务研究成果是我国档案馆更好地发挥留史、资政、育人作用的理论基础,有其积极的理论指导作用。截至2015年12 月31日,笔者在中国知网进行跨库高级精确检索有关“档案服务”方面的文献,相关文献一共有6553 篇;而进行精确检索“档案馆服务”方面的文献,相关文献共668篇文献;又进行精确检索“档案公共服务”为内容的文献,相关文献才有 131 篇;而又进行精确检索“档案馆公共服务”方面的文献,相关文献也只有 125篇;最后,精确检索“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方面的文献 ,则仅仅才有40篇文献,详见表1,表2。

表1 相关文献精确检索情况

表2 档案馆公共服务文献统计情况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档案学者及专家研究“档案服务”方面相关问题的文献是最多的,远远超过了“档案馆服务+档案公共服务+档案馆公共服务+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文献的总和,是其他文献的6.8倍,开始研究于1982年6月,比较早;“档案馆服务方面”的文献则相对较多,大大超过了“档案公共服务+档案馆公共服务+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文献的总和,开始研究于1961年6月,研究的最早,内容是讷河县档案馆为县的党政领导和其它各部门服务的情况;“档案公共服务”和“档案馆公共服务”的文献则相对较少,且二者的文献数量非常接近;而“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文献最少,才仅仅40篇,且与“档案公共服务”、“档案馆公共服务”这三者都是在2002年以后才开始研究的,其中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研究开始于2005年7月,是最晚的,内容是浙江推进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经验的介绍,也就是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档案馆在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方面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再从表2中可以看出2003年以前,我国一直无“档案馆公共服务”方面的研究;从2004年开始才陆续有了“档案馆公共服务”方面的研究,而2007年至2009年又几乎无研究;2010年至2014年又有了这方面的研究文献,也就是说,从2009年10月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提出“档案馆工作以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后,“档案馆公共服务”研究的热度才又有所提升。

从表1和表2总体上可以看出我国档案馆公共服务,特别是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这方面的研究在档案学术领域和档案实际工作中还是比较欠缺的,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通过查阅研读国内有关“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档案馆公共服务、档案公共服务、档案馆服务、档案服务”这方面的文献资料,经过归纳分析总结,档案馆公共服务方面的研究主要涵盖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研究档案馆服务机制创新。黄项飞的《论档案馆的服务创新》中指出现代档案馆的服务只有进行创新了,才能在服务工作中有所作为。杨晓和王育红则认为要想更好地推进档案馆公共服务和更好地发挥档案馆社会功能,只有创新档案服务机制才会有出路。王明妍在《浅析新时期档案馆的服务创新》指出档案馆离不开服务,而且还要积极探索和创新服务方式,最终才会有效地提升档案馆整体发展的综合素质。李小刚、谢诗艺和程舒在《大数据时代档案馆服务创新研究》中认为大数据为档案馆服务带来了数据安全等方面挑战,档案馆应面对挑战推动服务创新。

二是研究档案馆公共服务功能。于霞在《档案馆公共服务功能之我见》提到档案馆的公共服务已经成为网络信息环境和政府依法行政的平台,从创新的角度开发公共服务功能已成为档案工作者的历史责任。王群学者则提出档案馆为社会和公众服务的功能越来越被提到重要位置,要从政府和公民两方面考虑档案馆的服务功能,尤其要重视对普通老百姓的公共服务功能。黄喜翠在《关于拓展档案馆公共服务功能的思考》中认为只有拓展综合档案馆服务功能,才能有助于档案事业的发展;只有拓展公共服务功能,才能适应政府行政管理改革的需要。谭华在《浅谈新形势下档案馆的公共服务功能》中认为档案馆应该面向全体民众和整个社会进行服务,才能有效地发挥档案馆的社会功能,大力推进档案馆公共服务既是档案馆功能建设的关键,也是档案馆的立身之本和发展方向。

三是研究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龙丽旭学者指出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档案馆自身发展的主观需要。和渝红的《谈如何提高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指出基层的国家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还没有完全为社会和民众着想,档案馆只有抛弃掉“政府本位”思想,想群众所想,公共服务能力才会有所提升。李素娥的《论“以人为本”和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以“以人为本”为立足点,提出了加强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向立文学者认为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是档案馆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社会公众维护自身权益的迫切需要,并且提出需要通过思维观念、服务方式等七个方面来加强。

四是研究新技术对档案馆公共服务的影响。姜淑芹学者认为网络环境下的大数据特点已经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中显示出来了,相应的,档案馆在资源信息收集、开发利用、服务方式等很多方面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杨敏的《信息社会档案馆公共服务功能的拓展》探讨了在信息化社会中,档案馆遇到了诸多新的问题,针对这些变化,该如何拓展档案信息服务功能,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曹沛的《论数字档案馆的档案公共服务能力》明确提出了应从档案公共服务能力价值体系、大档案服务大发展体系和先进技术支持体系三个方面构建数字档案馆的档案公共服务能力体系。朱丽梅的《大数据时代档案馆公共服务的探讨》要求档案馆应立足于公共服务职能,并通过绩效测评,以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

由以上我们可以得出,我们国家应转变档案馆工作的服务理念,以人为本,坚持群众观点,充分开发利用档案馆馆藏资源,拓展档案馆公共服务职能,服务大局,服务民生,服务社会,延伸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触角,才会为档案馆公共服务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烟台市档案局)

猜你喜欢
档案馆公共服务文献
公共服务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云南省档案局办公室关于表彰2018年度《云南档案》优秀通联组及发行先进单位的通报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