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枪炮声 俄方档案里的珍宝岛冲突细节

2016-03-31 19:48吴健
兵器知识 2016年4期
关键词:边防军佐夫装甲车

吴健

今天的中国和俄罗斯已建立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但发生在40多年前的珍宝岛(俄方称达曼斯基岛)武装冲突仍然是两国关系中一个绕不过去的重大事件。1969年3月2日至17日,苏联军队入侵中国领土珍宝岛,并向中国边防巡逻分队开火,中国边防军奋起反击,成功保卫珍宝岛,捍卫祖国神圣领土。在各类媒体的报道中,中方视角的珍宝岛战斗过程已相当明晰,但来自俄方的相关资料却寥寥无几。最近,俄罗斯军事学者弗拉迪斯拉夫·莫洛佐夫(Vladislav Morozov)利用俄国防部中央档案馆刚刚解密的档案,披露了珍宝岛冲突期间的苏联武装力量的行踪,这对中国军事学者而言极具价值。尽管俄方资料会与事实有所出入,但来自“山那边”的信息仍对我们认知那段历史有所帮助。本文内容仅做参考。

冲突梗概

按照莫洛佐夫的观点,长期性的中苏领土纠纷是1969年爆发珍宝岛冲突的主要原因,由于双方之间没有任何协议,导致以乌苏里江为界的国境线很难校准。珍宝岛位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中国一侧,但苏联官方坚持主航道中心线不是国境线,国境线应是中国一侧江岸的切线。但即便在19世纪的中俄边界地图上,珍宝岛都被划定为中国领土。在中苏关系友好的时候,这一纠纷并未引起注意,当时中国居民在黑龙江(苏方称阿穆尔河)和乌苏里江捕鱼时未受到任何限制,他们既可以在中国一侧,也可以到河中心甚至苏联一侧作业。不论斯大林还是赫鲁晓夫,都没有在任何官方文件中指出这一边境问题。1960年以后,中苏关系开始恶化,对立不断加深,加上1966年中国爆发“文化大革命”,一些被隐藏多年的领土争端问题也开始露头了。

1967—1969年,中苏边境地区发生一系列冲突,特别是进入1968年冬天以后,乌苏里江结冰,双方接触便利,使得珍宝岛成为中苏对抗的焦点地区之一。1969年3月,局势进一步恶化,双方经常在江面上发生推搡和互殴现象。3月2日,再次前往江面驱逐中国人的苏联边防军与中国军队发生交火,当天晚上,两军在互有损失的情况下脱离接触。3月3日至13日,双方开始为接下来的战斗作准备,苏方派出太平洋边防军区的第57(驻伊曼)、69边防总队,中国除了边防军外,还出动了正规军。俄国防部留存的档案显示,苏联总参情报总局掌握的情报是“中国向冲突地区派遣了两三个步兵师”!

3月13日,中国军队在炮火掩护下再次登上珍宝岛。两天后,至少有一个连的中国军人第三次登上珍宝岛,苏联边防军第69边防总队的摩托机动队发起反击,在他们冲击登岛的过程中,遭到数倍于己的解放军的猛烈打击,解放军动用了大量反坦克武器,导致苏军损失惨重。后来,苏联出动第135摩步师,与边防军不同的是,该师属于正规军,隶属远东军区第45步兵军,装备有坦克、重型火炮和迫击炮。15日17时,抵达战场的第135摩步师向中国一侧纵深20千米区域实施长达10分钟的炮击行动,期间投入了BM-21“冰雹”齐射火箭炮,这是该炮首次参加实战,苏方声称“成功将中国军队驱离达曼斯基岛”。3月16日至17日,中苏两军动用身管火炮、迫击炮进行对射,但双方不再发生接触。

冲突结束后,苏联国内谣言纷起,有人甚至以亲历者的身份胡说八道,声称苏军在进攻时动用激光武器甚至电磁脉冲武器,同时还出动伊尔-28轰炸机,该机还被称作“抗击中国侵略者的‘飞行火箭连”。实际上,苏联在整个冲突中只投入了米-4直升机,之外再无任何军用航空器参战。可是,在这些谣言的影响下,许多真实的东西也变得模糊,甚至被掩盖和遗忘,这也是莫洛佐夫决心“重构”珍宝岛之战的原因。

苏方阵亡名单

关于苏军阵亡人数,目前已有公论,即正规军和边防军合计阵亡58人,但莫洛佐夫从俄国防部中央档案馆里获得了完整的阵亡者名单,此前它只出现在一些内部文件或资料里,大部分人是看不到的。这份名单按照姓名、出生日期、职务、所属部队、阵亡时间等要素列出,内容非常详细。

通过这份名单,莫洛佐夫发现了一系列过去被忽略的细节。首先,珍宝岛地区实际上只发生过两次战斗,即1969年3月2日和3月15日,但整个冲突时长超过两周,即3月2日到3月17日。其次,中国军队并没有特意向苏联方向(乌苏里江东岸)开火,而之前许多苏联和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军队向苏联一侧进行了袭扰性的射击,尽管中国在冲突爆发之初便将火炮与迫击炮送上珍宝岛,但苏方并没有关于中方炮弹落入乌苏里江东岸并造成人员伤亡的记录,这一点从中国关于冲突的论述中也能得以证实,中国认为,苏联是“侵略者”和“战争挑动者”,中国人只对珍宝岛上的“入侵者”开火。

上述两次战斗中,苏方第一次阵亡了32人,第二次阵亡了26人。58名阵亡者中,49名来自边防军,9名来自正规军,其中四名阵亡军官全部来自于边防军,分别是三名上尉和一名上校。莫洛佐夫称,苏军在3月2日的伤亡情况最为惨重,共有32人。伤亡最多的是苏联第57边防总队的第2边防哨所(小队),3月2日那一天损失22人。多数俄文资料认为,“除了留下值班的人员外,该哨所其余人员全部阵亡”,这种说法似乎有道理,因为这一天连哨所的所长都死了,而且是第一个阵亡的。3月3日至15日,第57边防总队又损失10人,在3月15日的战斗中,这支部队的总队长(德莫克拉特·弗拉基米罗维奇·列昂诺夫上校)也被打死了。

损失较重的还有苏联第69边防总队,总队长叶甫根尼·扬申中校。在冲突中,该总队派出一支摩托机动队,其中有一半为士官学校的学员。在3月15日的战斗中,该摩托机动队共阵亡14人。虽然,苏军没有对此事大肆宣扬过,但事实证明苏联边防军在对付解放军时没有多少兵力可用。从阵亡名单中也可以看出,连警犬训导员、文书和话务员都参战阵亡了。直到冲突最后一刻,苏联才出动正规军,战斗期间阵亡9人。

列昂诺夫上校的坦克

珍宝岛冲突中,苏军最大的损失是被解放军夺走一辆新式T-62中型坦克。这件事情也已经广为人知,但其中还是有些细节一直不为人知。

1969年3月15日,在第69边防总队摩托机动队已经和解放军发生激战后,苏军第135摩步师前来增援。该师独立第152坦克营第2连的9辆坦克开抵边防军前线指挥所。由于部队在战场上面临巨大压力,第57边防总队长列昂诺夫上校决定立即向前方增援坦克。由于苏联边防军隶属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此时远东克格勃机关已经拟好文件,申请远东军区将上述9辆T-62坦克交给边防军。在战时状态下,这种事情很简单,没有哪个办公室敢刁难和拖延,也正是因为这一纸命令,列昂诺夫上校才得以登上T-62。关于这件事,过去没有一个人提起,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

列昂诺夫上校坐进一辆编号为545的T-62坦克,亲自率队前往珍宝岛。他认为坦克可以沿着结冰的河汊插入解放军后方,这是因为他本人曾在珍宝岛巡视过,对那里的地形比较熟悉,迂回解放军后方能起到围魏救赵的作用。然而,列昂诺夫犯下一个致命的错误,这次机动是一个草率的、没有水平的战术决定,首先他不清楚岛上的解放军到底有多少人(实际上是数百人),不知道解放军反坦克武器部署在哪里。其次,刚刚赶到的坦克兵们是生平第一次参加实战,更没有来过珍宝岛。更麻烦的是,苏军战前准备十分匆忙,边防军与坦克兵之间甚至没有将电台调到同一频率,也就是说,他们之间根本无法建立通信联络。实际上,列昂诺夫出征时,只带了一个坦克排(3辆T-62),其余两个排(6辆坦克)不知道自己该干嘛,只好停在原地待命。还有一件事至今没有定论,即当时列昂诺夫率领的这3辆坦克是否有步兵掩护,有资料称他当时带了15~20名边防军人,可能跟在坦克后面,也可能趴在坦克车体上,还有资料认为列昂诺夫指挥的坦克分队根本没带上步兵。

列昂诺夫上校坐在最前面的545号坦克里,率领另外两辆坦克从西面迂回前进,沿着狭窄的河汊悄悄上岛。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解放军早已在此等候多时,由于此前苏军已经多次在武装摩擦中使用过装甲车辆,因此解放军趁夜在江面上布设一组用白布覆盖伪装的反坦克地雷,当列昂诺夫率领的坦克排出现后,解放军立即用75毫米无后坐力炮和56式火箭筒进行密集攻击。列昂诺夫乘坐的545号坦克炮塔左侧下方的80毫米垂直装甲板被一发75毫米破甲弹击穿。为躲避中方炮火,545号坦克急忙向珍宝岛西南面转移,却在离珍宝岛约400米的河汊冰面上触雷,左侧履带被炸断,多个负重轮受损,乘组人员被迫放弃坦克。无论中方还是苏方的档案资料里,均未提及他们弃车前是否进行开火掩护。

在经车底安全门逃离的过程中,列昂诺夫上校与545号坦克驾驶员列兵A·库兹明先后被中国步兵的轻武器打死,其余两辆T-62坦克成功撤离。但这两辆坦克并没有回到出发阵地,而是朝第2边防哨所开去,并把哨所里的边防军吓了一大跳,误以为它们是前来进攻的中国坦克,要知道哨所里根本没有反坦克武器,好在这是一场虚惊。后来,独立第152坦克营第2连的5辆T-62与摩步兵一起参加攻打珍宝岛的战斗,时间则是在当天17时以后。

尽管545号坦克是触雷失去机动能力的,但关于谁最终摧毁了该坦克,中苏双方的说法有分歧。按照中方说法,545号坦克是被中国士兵杨林使用56式火箭筒摧毁的,中方资料这样描述这一过程:“杨林在前线战斗多时,多处受伤,弹片直接插入他的胳膊,他忍着巨痛击中苏军坦克,粉碎这次进攻。”后来,杨林在战斗中牺牲了,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可是苏方的说法是:545号坦克先是被炮弹和火箭弹击中,然后失去前进的动力,接下来的说法就出现分歧:有些文章与回忆称,列昂诺夫上校的尸体是在1969年3月15日夜或16日凌晨从坦克中被取出抬回的,还有说法是他的尸体躺在冰面上。据第2边防哨所的尤里·巴班斯基中士称,16日夜,苏联侦察兵靠近545号坦克,发现中国侦察兵已经来过这里,并且进入过坦克,还从里面拆下TSh-2B-41型瞄准具、火炮平衡机和几发次口径穿甲弹。TSh-2B-41瞄准具与穿甲弹都是苏联当时比较先进的武器,处于保密范围,严禁外泄。显然,如果坦克内有尸体的话,解放军是不可能拆下这些装备的。

事后,苏军试图抢回545号坦克,但解放军一发现苏军靠近坦克就猛烈射击。3月17日,苏军第135摩步师的两辆BTS-2履带式牵引车(采用T-54中型坦克底盘)试图靠近T-62,中方发现后立即开火,随后又有4辆ISU-122自行火炮从树林中开火,对苏军牵引车猛烈射击。乌苏里江对岸的苏军第135摩步师第378炮团的两个炮兵连遂利用152毫米口径D-1榴弹炮进行压制,解放军一辆ISU-122自行火炮被击毁,还有一辆起火,另两辆自行火炮撤离。在此过程中,苏军也没能如愿夺回T-62,反而又有一人丧生,他就是A·弗拉索夫下士,是独立第152坦克营的坦克炮长,也是545号坦克的乘组成员之一。3月15日那天,他与战友放弃自己的坦克,两天后再来抢回,这是符合逻辑的。行动中,弗拉索夫走出牵引车,试图将牵引绳索固定在坦克上,但被解放军击毙。总之,他是最后一名在珍宝岛战事中阵亡的苏军人员,然而在档案里,他的阵亡日期却被标注为1969年3月15日。

眼见抢回坦克没有可能,于是苏军变换招数,从乌苏里斯克迫击炮连调来几门240毫米迫击炮,配合已有的两门152毫米榴弹炮,使用混凝土破坏弹和杀伤爆破弹对T-62所在江面进行反复射击,加上天气转暖,冰层变薄,坦克最终在4月2日压碎封冻的江面沉入水中。可是在4月12日凌晨,经过几次水下探摸,中方打捞小组终于将这辆T-62的炮塔和车体分两次拖回己方一侧。4月29日晨,苏联边防军通过高倍观察镜,在乌苏里江中国一侧江岸的泥地上发现一道深深的拖拉机履带印痕,明白无误地说明了解放军已然将坦克夺走。从中方拍摄的战场照片来看:545号坦克除了行走系统外,其它部位受损情况不太重,而从现存于北京的T-62坦克来看,车身上没有多少被弹片击中后留下的凹痕和孔洞。

2015年12月,一名原苏联军官透露,他虽然没有直接参加珍宝岛战事,但在1969年3月20日来到战场勘察。当时,他通过望远镜观察到乌苏里江中国一侧岸边有两辆被炸毁的ISU自行火炮。当时,这种说法是不被认可的,因为苏联认为中国在这场战事中并没有出动重型装备,苏联国内书刊与宣传画册上也只有缴获的解放军水壶、突击步枪和半自动步枪等。可是,莫洛佐夫相信这位军官的说法,他看到的应是3月17日被苏军击毁的两辆ISU-122自行火炮,由于它们是用坦克底盘设计的,不是行家的话,很难认出来。

关于BTR-60P装甲输送车

除了T-62坦克,莫洛佐夫还重点提及珍宝岛冲突中的苏军BTR-60P装甲输送车,这主要出于两个原因。首先,BTR-60P有一个设计特点,即采用开放式载员舱,作为BTR-40与BTR-152V装甲输送车的换代产品,BTR-60P沿袭了两者的敞篷式设计,而BTR-40与BTR-152V装甲车在1956年匈牙利事件中遭到暴乱分子从楼顶投下的燃烧瓶袭击,令苏军遭受严重损失,从而引发长期的诟病。其次,珍宝岛事件结束后,所有苏联军事报刊都强调苏军除了出动BTR-60PB装甲车外,也使用了老式的BTR-60P装甲车,这种观点广泛见诸于相关图书与学术论文中,并强调该车是跟随第69边防总队摩托机动队参战的。

然而,莫洛佐夫通过仔细求证,发现唯一能证明BTR-60P参战的是当年《真理报》刊登的一张照片,画面中的装甲车没有炮塔,机枪手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站着向对面的解放军开火。然而,仔细观察这张照片就会发现:装甲车顶上有两挺机枪,前部机枪后面还有一名机枪手,在他后面(后部机枪前面)有一个掀开的舱盖,而BTR-60P装甲车是没有舱盖的。所以,莫洛佐夫认定这是一辆BTR-60PA装甲输送车,它虽然没有炮塔,但载员舱与战斗舱已经有舱盖了。

后来出现的一些照片也能证明《真理报》照片中出现的实际是一辆BTR-60PA装甲车。就在1969年3月底,苏军为珍宝岛阵亡者举行了一次葬礼,第57、69边防总队的BTR-60PA参与了这一活动。其它照片也可证明,即便是苏联正规军第135摩步师第199摩步团出动的也是BTR-60PA。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一张照片能够证明BTR-60P参加过这场战事。因此,莫洛佐夫下断言说,珍宝岛冲突中,苏军只有BTR-60PA和BTR-60PB装甲输送车参战,而没有BTR-60P。

另外,从苏军公布的装备损失来看,也没有出现BTR-60P装甲车。3月2日,苏联边防军至少有两辆BTR-60PB装甲车和两辆嘎斯-69汽车被击毁。3月15日,第69边防总队摩托机动队派出125人参战,所用装备包括五辆BTR-60PB,6辆BTR-60PA,多门SPG-9无后坐力炮,包括14.5毫米口径KPV在内的多挺重机枪,其中,第一波次派出四辆装甲车和45名边防军,其余兵力组成的支援分队为第二波次。由于解放军大量使用56式火箭筒(苏联RPG-2火箭筒的仿制版)和85毫米反坦克炮,所以四辆装甲车全被击中,其中两辆未能返回,阵亡名单中有这两位驾驶员的名字。

3月15日,苏军第135摩步师派出5辆T-62坦克和12辆BTR-60装甲车。在阵亡名单中,出现两名机枪手、一名机枪班长和一名驾驶员,而这正是一个BTR-60PA装甲车乘组的完整编制(此处有些牵强,经查证,BTR-60P与BTR-60PA装甲车乘组人员均为两名,即一名车长,一名驾驶员)。关于该师装甲战车损失情况没有太多资料,只知道有部分装甲输送车受损。

尾声

通过珍宝岛战事,苏军得出与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相同的结论,即采用常规武器(非核生化武器)是很难击溃“中国人民军队”,因为英勇的中国步兵人数太多了。于是,苏联在后来的军事发展过程中,侧重于研发杀伤性较强的武器,包括枪挂式榴弹发射器、火箭炮、集束炸弹、燃烧弹、强击机与直升机等。

1969年的武装冲突,苏联虽然口头上称自己胜利了,但珍宝岛还是落入中国人手中。经过几十年的岁月变迁,乌苏里江的河床几经变化,河汊被淤泥堵塞,中国又进行一些人为干预,如今珍宝岛已不再是一个岛屿,而变为一个半岛,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99—2000年,中俄两国签署条约,划定珍宝岛属于中国,岛上有一座解放军战斗荣誉馆,里面记载着中方关于那段历史的描述。

猜你喜欢
边防军佐夫装甲车
给自己切阑尾的医生
M2布拉德利装甲车
漫画
反欺凌装甲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