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住宅小区供用电模式的探究

2016-04-08 22:41李松霖
2016年8期

李松霖

摘 要:本文的写作内容集中于对住宅小区的供用电模式进行探究,以基本形态作为分析立足点,对一些常见的供电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思路政策。

关键词:供电管理;供电网络;供电模式

伴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中用电需求越来越高,国家针对当前国家电网系统也做了相应改进,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电网改造得到了深入拓展,无论是农村用电稳定性还是农村用电质量保证方面均有明显提高。现在的农户用电已经不再是过去的统一电表,全村或者全对公用,然后人均分摊电费的模式,改为现在一户一个电表,各自用电各自付费,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也提高了农村用电管理效率。

虽然目前情况得到了很多的改善,但是依旧还有一些条件十分艰苦或者改造有难度的地区和单位存在用电管理混乱的情况。比如一些边远贫困地区和集体单位转供电单位,他们依旧未实行单独用电计价,难于进行有效管理,也正因如此,这些单位或者住户对用电管理方式感到不满意,出现很多投诉,这些地方也急需改造。但是目前的改造仍旧受到很多限制条件的约束,尤其是对老小区的改造更是棘手,无法达到一蹴而就,需要统筹规划,逐步实现。就如何实现最后同网同价,如何实现国家电网良性发展及良性管理,使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内容。

一、 现阶段几种常见供电管理模式

(一)专供电管理模式

在居民用电模式中存在一种专供电管理模式,采取这种供电方式的原因主要是对一些用户而言,其用电主要是由专门的供电单位统一管理。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管理成本,而且管理方式更为有效,去除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这主要是因为当前很多小区的开发商和物业管理公司都存在直接的商业合作,这样做到处就是物业管理公司可以一并将住宅小区的供电管理纳入到其管理范围之内,管理成本得以降低,管理效率得以提高,这种方式对于住户而言也很便捷,不需要面对多家管理公司,因此这种专供电管理模式效率更高。

(二)先专后交或者公变电的供电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方式主要是针对大型房地产项目开发商而言,比较倾向于选择的一种供电管理模式,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房产建筑时间较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会有一些临时搭建的施工辅助设施,这些设施对于用电容量方面也会存在一定的要求,选择使用专电管理更为符合实际生产条件,因而先上专电,以确保工程建设能够顺利进行。等到施工项目基础建设部分达到要求之后,在对项目进行专户专表的用电改造,处以降低成本和施工进度的考虑,往往这些建设单位会倾向于选择在原有供电基础上进行改造,待改造完成之后直接移交给供电管理公司。无论是原先已经在用的输电设施还是基础供电管理设备在移交之后都还能继续使用,可以减少物业管理的运行成本,同时也能使供电企业受益,不需要增加额外的设备成本,对各方都有益处。

但是对于一些小的施工建设项目开发商来说,就建设成本而言直接上专供电并不太符合生产实际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恰好附近有公变电源可以选择,只要供电容量能够满足生产需要,一般会选择就近公变电源供电管理模式。这种方式为一个小区一个电表,如果后期需要进行改造,产生的费用需提出改造方自行承担。

二、新修小区的供电模式

对于新修小区,在供电方面国家有相应的管理规定和实施标准,必须要能符合现行政策,既要规范工作,又要考虑到用户的便捷性。这其中由主要涉及到“两网改造”中的一些补偿问题,以及新管理规定下供电企业如何实现有效益管理的方式问题。针对以上这部分的内容,笔者根据在电力公司实习所学作简要分析和探讨。

(一)国家在本世纪初就公布了新的配电补贴政策,明确要求取消配电贴费内容,知识给予电网经营企业一定的政策优惠,然后又供电企业自行融资解决电网配套建设资金问题,对于国家提出的“两网改造”也是如此,实行电网经营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根据目前居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电力经营企业为了保证稳定的供电管理,对于入住率高的住宅小区基本上达到了将公变电源布设到位的要求。但是对于新建住宅小区是否能够直接将小区用电网络接入到公变电网络中,没有做出明确的说明。因为现在一些新建的小区主要实在城市边远地带新建楼盘,很多设施配套都跟不上或者说有的新建楼盘附近根本就没有相应设施,只是临时拉一条供电新路保证施工完成而已,其公变电承载能力十分有限,后期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善。按照新的居民用电管理方式,必须要求一户一表的专电管理模式,这就需要进行后期电路改造,原有的用电模式就只能作为一种临时过渡。

(二)针对这种城市边远地带新建小区的情况,要想保证用户的正常用电权力,就必须要搭建一套完备的输电线路,但是一般其费用成本十分昂贵,其成本需要城市公共建设部门来承担。

三、研究结论和建设意见

笔者在了解其他地区对于新建住宅的用电管理的基础上,可以将现在通用的做法归纳为:首先是对用电情况进行统筹规划,依托专业化管理方式,针对问题持续性改进,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同时对于新建小区的用电管理规章制度必须是立足于小区本身制定的实际可行的管理办法,针对小区不同住户的情况细致了解、认真沟通,同时向供电管理部门适时反映情况。

在对电力专项资金成本的分摊问题上,可以采取共同分摊的方式,即小区业主分摊入户的非基础电力设施成本,开发商和物业管理方分摊小区内公共电力设施成本,而政策公共部门则分摊公变电至小区的电力设施成本。

对于住宅小区供配电建设的标准实行统一规格,穗七中的设计标准、施工标准和使用标准做严格规定。同时对于市场销售的电力设备产品也应当做严格要求,从生产到检验都应当有一些整套公用的检验检测标准体系。借助信息化管理平台,做到规范管理流程,发挥统一管理优势,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收费、统一建设,做到(供电企业对城市住宅实行供电到户、抄表到户、收费到户、服务到户)。(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文娟.全省“一核一圈三群”开门搞规划,跨越起蓝图.黄河新闻网,2011.4.1

[2] 太原供电分公司.太原市新建住宅小区供电配套建设费政策推进情况汇报材料

[3] 广东省房地产业协会,广东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房地产开发项目红线外供电设施投资问题研究

[4] 山东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全部实行直供直管.齐鲁晚报,2010.1.31

[5] 新建住宅小区供电设施建设费管理的探索.乔东.《经济师》2013年第8期